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摄影的平民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传媒观察》2007,(6):52-53
随着“荷赛”的引入中国,以及近几年来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中屡屡获奖,特别是获奖名单中诸多摄影后生的出现,让人们对新闻摄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新闻摄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已经淡化了过去摄影家们所拥有的一般人很难掌握的技术,淡化了作品中一味追求的纯美学概念,让人感觉到新闻摄影更多的是关注新闻场景的记录和摄影观念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2004中国新闻技联年会,迎来了全国各地广电、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又一次相聚。中国新闻技联仿佛中国传媒界跨媒体平台的纽带,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每年的聚会仿佛一个大家庭的大团圆,再一次相聚人们内心充满喜悦与激动,对于中国新闻技联的由衷之情,扣动了业界人士的心弦,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近日看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发现播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那种正襟危坐的播新闻已被风趣随意的讲新闻所代替。通过一些串联词,主持人将不同内容的新闻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让人感到亲切、有趣。所讲新闻,既保留了传媒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4.
编采机制的直接目标,即实现最大的新闻效应;间接目标,即实现最优的竞争效应。 北京青年报在新闻编采方面的主要探索是:新闻策划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新闻采访的新要求;新闻编辑的新思路;新闻版面的新设计。 为了使编采机制运转有效,北京青年报提出要把握好如下几点:特别注意鼓励编采等人员大胆创新;不断组织规模化制作,让策划成果全面展示,让采访足迹不断延伸,让编辑思路持续拓宽,让版面设计“模式”频出;充分考虑和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认真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闻策划,新闻实务界与学术界在态度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反差。“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词比得上‘新闻策划’让新闻界欢呼雀跃,而让新闻理论界困惑不已。”实务界大胆探索,学术界则争执不休,有赞成派,有否定派,还有怀疑派和慎用派。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新闻策划是否违背了事实第一、报道第二的新闻真实性原理。否定派认为:“新闻根本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新闻策划’如不加以及时制止,势必会引出新闻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景程 《新闻三昧》2005,(6):22-2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的十余年中,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法制新闻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因此,法制新闻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所担负的功能,越来越不能让人忽视。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9,(1):8-8
梁晓涛在2008年第11期《电视研究》撰文说“主流新闻”的核心内涵应为:深刻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把握住“主流新闻”,就是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脉动,就能够让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人,通过媒体的报道迅速并相对准确的了解一个正在发展变化中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在3月份结束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携可穿戴产品亮相,让人眼花缭乱。智能设备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使用习惯和使用环境,这种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传媒与新闻出版业的商业模式变化。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堡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罗伯特·埃尔南德斯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有可能改变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中国专家学者栾轶玫、范春柏、方世彤、李德林、郭全中和张大勇也发表了对于可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也称“华赛”)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反映世界和平发展,表现人类生存状态,展示人类命运情感的。一个可供全世界新闻摄影人平等交流的全新的平台。“华赛”无疑是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良性融合。她诠释的是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让世界新闻摄影界对中国有了更多预期与关注。  相似文献   

11.
信息荟萃     
刘云山会见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一行。刘云山对新闻集团积极开展与中国新闻媒体的合作表示赞赏。他说,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已被广大中国民众所熟知,希望新闻集团在促进“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方面继续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新闻传媒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革,未来新闻职场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研究和把握新闻职场变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新闻传媒正确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具有导向作用。本文试图在综合分析未来社会、未来传媒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于中国新闻职场变革的主要脉络加以勾勒,提出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只有“播”这一种形式,因此,“说”确实让人感到新奇。  相似文献   

14.
如今广播电视传播的发展趋势就是尽可能地采用现场直播,让听众、观众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了解它的发展和变化.媒体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对播音员、主持人包括记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以出镜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记者型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主持人队伍中的行业先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已经实现了新闻直播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SARS最为肆虐的悲壮时刻开播,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沉重使命。但无论如何,新闻频道使我们的新闻传播真正由TNT转变为NNN。它的开播在新闻样式上至少有三个重大变化: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最早使用了字幕条,屏幕下方滚动的字幕新闻实现了新闻的实效传播;新闻品种空前丰富,新闻品质空前提升。受众关注的一批故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前夕,数百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济济一堂,聆听中国著名新闻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甘惜分教授作《中国记者的精神状态》的专题讲座。“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不但要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还要成为世界的新闻强国,要让中国的新闻材料成为世界的权威材料,让中国的记者成为世界上的名记者。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上真正民主、团结、进步、文明的象征。“这是年近九旬的甘惜分老人对跨世纪大学生的寄语,是中国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期望,更是祖国的赤子对新千年母亲的衷心祝愿。他的讲座掌声不断,鼓舞着莘莘学子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奋斗的信念。甘惜分,22岁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又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和晋西北党校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日本投降后,他调任新华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合并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该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可以说新中国的新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微博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数字技术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人们的阅读行为中,受影响和威胁最大的便是纸质媒体。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和适应讯息时代的变化,地市党报的网络采编平台建设、报纸版面改革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逐步深化和完善。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新闻传送模式,电脑操作、网络传递、无纸化新闻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让受众在最短时间里看到新近发生的事情。然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19.
蒋洪 《新闻窗》2010,(5):22-23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让人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因新闻舆论监督而引发的社会冲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当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需要加强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专业的优势究竟在哪里?近年美国新闻教育呈现的专业教育归位的变化或许有所启示。本对在数学中开发新闻专业优势进行了一些有效地探索,分析了当前中国新闻专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把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思维方式、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等作为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而贯穿教学始终的观点。于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