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顶南极     
首登南极冰盖之巅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对南极进行大规模科考活动,同时派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探险科考队对南极冰盖冰穹A的最高点率先实施科学考察。历时80余天,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科考队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终于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南极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5,(3):108-108
新闻简述:北京时间今在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队成功地登上了南极球盖最高点,插上了五星红旗,为人类认知南极做出了贡献,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盖最高点海拔为4093米。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22'51"、东经77°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此次中国科考队派遣了一支由12名科学家和1名医生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线进行为期70天的系统科学考察。考察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科技》2005,(4):16-21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22′51″、东经77°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在南极大陆厚达2450米的"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建有中国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中国科学家为何选择在这里建站?他们在进行什么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地球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南北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较方便的交通,强烈地吸引各国的关注。极地测绘研究是极地科学考察的保障。在过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建立中国东、西南极和南极内陆大地测量基准系统,在西南极乔治王岛、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以及中山站至冰穹A等地区埋设了几十处具有高精度坐标点位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完成了我国南极考察地区卫星大地控制网布设,为我国测绘科技研究奠定了基础。“南极内陆导航及冰流速监测网建设”项目组瞄准当前国际极地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极区冰雪环境动态变化过程监测网,完善了我国极地考察的信息化测绘创新技术体系,获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测绘保障,对争取与维护我国极地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0,(6):7-7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可能来自于外太空的彗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中部雪原发现彗星尘埃,相关样品和检测报告已经得到法国核子与质子光谱仪研究中心的确认。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6日凌晨,一条状如翡翠如意的极光带由北向南纵贯挪威朗伊尔城上空;3月10日凌晨,中国北极黄河站所在的挪威新奥尔松北极村上空出现了美丽的极光。2008年3月28日消息,南极西部的威尔金斯冰架上月开始有一块巨型的边缘冰层倒塌,已崩塌冰架面积约等同三分之一个香港,目前情况"命悬一线",预料15年内完全瓦解。南极近年不断有冰架倒塌,威尔金斯冰架长期依附在南极半岛西南端,总面积逾1.29万平方公里。2008年1月12日,我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经过长达21天、1286公里的艰难跋涉,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成功地登上了南极的"冰盖之巅"。历经156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和考验,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凯旋。4月15日,科考队抵达在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7月26日电,美国《科学》杂志于7月25日刊发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意大利研究团队在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证实存有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引发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据报道,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上的雷达设备在2012年5月到2015年12月间的观测数据,结果发现在火星南极冰盖地区的雷达信号出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冰盖象一个浅的大圆屋顶,罩在南极大陆表面上。几亿年来,此大陆内部积累的冰的重量把边远的冰从冰盖的斜坡上推下来到海中。没有人真正知道冰已覆盖了南极大陆多长时间。有些地质学家认为,距今3百万年前,南极的气候相当温和,甚至森林密布。但是,爱丁堡大学的地质学家D·苏格登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时,请不要惊讶,如果泛出了些许浪漫之心也请收好,让我们先从下面这条消息看起。2018年11月2日10时10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声长鸣,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该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基地,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南极科考征程,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南极科考。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千米的冰盖上,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  相似文献   

12.
数字     
11.2米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首次钻取的冰芯长11.2米,现已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运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报告说,对非洲化石的分析表明,在约3350万年前南极冰盖开始形成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一个明显的下降期。这是首次有直接证据证实南极冰盖形成与二氧化碳浓度及其温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为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风能机器人2月8日,"极地漫游者"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极地漫游者"本体长1.8米,高1.2米,宽1.6米,重300公斤,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不间断地昼夜行走,能跨越高度半米以上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以及  相似文献   

16.
<正>火星表面覆盖着各种不同地貌特征,但南极冰盖上的神秘"冰蜘蛛"是最奇特的。火星南极覆盖着由二氧化碳形成的冰雪,远看一片白茫茫,因此被叫做"南极冰盖"。但是火星探测器抵近观察,发现了很多怪异现象。南极冰盖冬天真的是一片白,但到了每年的春季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斑点,像是冬草发芽,从冰雪中冒出来的一样。从火星高空看下去,斑点的痕迹有的像一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8-I0009
[导读]南极中山站时间12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3时),在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的内陆出发基地,37名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的勇士们站在雪地车前共同饮下壮行酒,随后出发前往南极内陆执行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中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再向南7 8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白色大陆——南极。从1772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叩响这块大陆的神秘之门至今,200多年来,南极大陆已成为人们了解地球的试验场。1984年,中国考察队首次开启国人南极筑梦之旅;2014年,这段旅程已走过整整30年。3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队不断向南极内陆更深处挺进。"作为南极考察的先行者,我们很幸运,但也深深感受到,当时的中国是南极考察的迟到者。"年过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2,(9):8-8
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近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有机会坐飞机越过南极上空,将会发现,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隆起的、向四周缓缓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如同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南极大地上面,所以又称南极冰盖。南极冰盖的厚度相当惊人,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的地方有4800米,尤其是在南极冬季降临时,大陆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固定海冰连为一体,形成3300万平方公里的白色冰原,面积超过整个非洲大陆。由于重力作用,冰盖向弧底的运动令冰层开裂,冰原上便密布着无法尽数、隐藏在白雪下肉眼无法看见的冰缝。这些在平原上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深达千米,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