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在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的出现给现有的学校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时云 《兰台世界》2006,(3S):4-5
信息革命就是信息载体的革命,应用于档案界,称之为档案载体革命,所以本文的档案沿革主要指的也是档案载体的沿革。  相似文献   

4.
葛莉 《中国档案》2004,(7):26-27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档案载体形式和数量迅速增长。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新闻档案工作.为新闻主体业务服务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只有更新管理理念,拓展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适应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得以更加便捷、有效、及时地利用。处于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2,(4):1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上首都现代化发展步伐",是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强劲推动下,正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从殷商甲骨、秦汉简牍到近现代声像档案,档案载体已出现过若干次换代和更新.但是,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记录信息、承载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和开发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标准制度、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7.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组织与数字图书馆,从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超媒体方式讨论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技术上的组织方式;从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加入搜索引擎、建立广泛链接,建立专业指引网站、建立分类目录,申请网络实名,以多种语言提供信息,建设站内搜索引擎,提供网站地址和索引等方面。讨论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外在形式上的组织方式。并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强调了网络信息资源方式需要有效地进行组织,使网络档案信息有序化并联结成网,形成规模,在网络环境下,对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收集、存储、转递,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完成以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信息革命就是信息载体的革命,应用于档案界,称之为档案载体革命,所以本文的档案沿革主要指的也是档案载体的沿革.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管好用好档案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材料正在突破传统的以纸为主辅助各种书写材料的范围,发展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本,声音,图形,图像等处理技术,而这些的信息的介质主要是胶片,磁介质和光盘等新型载体材料,这些新型介质如受潮,磁化或划伤,氧化,就有可能影响信息的读出和输出,从而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本通过阐述缩微胶片,磁介质和光盘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其耐久性,从而找到适宜的保管条件和维护方法,最大限度地延长新型档案介质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档案馆对档案信息管理机构的服务方式带来了一种革命性变革,并对开放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保密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数字档案馆背景下,完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必须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强化数字载体档案的收集管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应用技能,并注意采取措施做好开放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菲 《兰台世界》2007,(4S):19-19
电子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白丽 《兰台世界》2007,(6S):17-17
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远程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科研生产无纸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进程,由此,档案的载体形式也由单一的纸质载体变为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多种形式。今后以电子件为主体的电子档案将成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档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融合化等为标志的e时代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类产生、存储、传递、查阅、利用信息的方式。作为信息的两大载体图书与档案,由于其信息开发利用的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互相融合、趋于一致,它们的管理方式等也体现出从传统的独立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条件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管理方法的革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的普遍化加速了组织管理现代化进程。管理现代化过程直接影响档案的生成,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方法,给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要求以最快最及时的方式提供信息,档案作为企业最原始最完整的信息源,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档案受其固有载体的限制,一般只能等待有需求的用户上门来查询,或者了解用户需求后,开发一些二次文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档案信息上网,提供网络查询,实现信息共享,这正是目前数字化档案馆的研究课题。浙江省电信公司档案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本文将就此系统简要论述一下。一、设计思想l、一体化原则从电子文件到电子…  相似文献   

18.
高娟 《现代出版》2002,(2):51-53
信息载体时至今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的变化。第一次是口头语言的产生,它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扩散提供了有效的方式;第二次是书面语言的出现及印刷技术的诞生,它为信息的保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供了信息的无地域性的传播;现在信息载体正经历着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以电和数字语言的运用为标志,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在第三次变革中,我们不能不提到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的出现,使文字文本通过数字0,1的组合转变为数字化文本,并得以高效率地…  相似文献   

19.
档案信息与网络服务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全忠 《浙江档案》2003,(11):39-39
加入WTO后,联入因特网可以为档案信息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诸如档案资料出现外文、档案载体发生变化及档案保密问题等,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作为档案工作者,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实现计算机网络化,与因特网相连,与国际标准接轨,已迫在眉睫。一、档案数字革命与网络环境1.关于档案数据库与网站档案网站将Web与数据库连接起来,提供在线档案信息随时下载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等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毋容置疑,档案网站的建立将有利于开展行业、系统间的合作,开展馆际档案联机目录检索,保证网上档案信息的充分…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类历史保存靠实体的“金石、布帛、竹简、纸张”等载体予以记载。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其保存实体发生了变化——各种新型存储介质产生了,这也为档案信息的存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信息内容固定在载体上是信息得以长久保存和持续交流的必要条件,离开载体后的信息仅仅是观念性的,既无法保存,也无法传播。因此,从档案工作的基本使命来讲,任何类型的档案都是实体的,区别仅仅是其记载载体的类型和记录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