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5,(11):3-5
全运会走到了第10届,终于有了一个契机盘点一下这些年风风雨雨的全运之路.全运会是中国体育的竞技大动脉,每一届都蕴含着中国体育的跌宕,每一届都浸润着体育人士的热情. 它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当全运会面对褒贬不一的评论和意见不同的发展方向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它过往的功绩。让我们对全运会进行十年一次的大阅兵,重新经历,再次感受,或许更加有助于我们理智地分析全运会的得失成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游泳》2005,(6):51-53
一、前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进行调研的通知,我们按照通知的精神要求在本届全运会上设立了调研组,并对各项调研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历时4天的第十届全运会花样游泳比赛已经降下帷幕。这届比赛可称为精彩、完美,并具特色,是历届全  相似文献   

3.
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将会促进举办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体育产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第14届全运会的举办将直接对西安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将陕西省举办第14届全运会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更应抓住机遇,通过全运会的举办推动体育相关领域的发展。研究以陕西举办第14届全运会为背景,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4个维度深入分析全运会对西安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战略调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西安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11届全运会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历届全运会特别是第8、9、10届全运会的赞助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山东省的实际状况,对山东省举办第11届全运会市场化运作展开研究,为第11届全运会的体育赞助与市场开发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全运会对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出发,见证、回顾并分析了全运会历程和近三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认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运会赛事,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并且能有效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最后,阐述了完善全运会赛事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评选全运会“最受欢迎的运动员”活动,由第五届全运会始,迄今已历两届。此项活动将做为传统活动继续举办下去,每届全运会评选一次。第五届全运会的评选活动由上海《文汇报》、《新体育》杂志社联合举办。“最受欢迎的运动员”是:男子跳高金牌得主上海的朱建华,  相似文献   

7.
看了贵刊前几期连续刊载几篇关于全运全走向的文章后,作为一名建国伊始就从事体育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对于文章里一致的“全运会应该取消”的观点不敢苟同。一、全运会是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体育大国的整体竞技水平。全运会是在毛主席亲自指示下,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孕育产生的。从建国后到现在,已举办了八届。在各个竞技项目上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涌现出不少体育人才。全运会是我国国内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项目最集中的体育盛会。它代表了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全运会,是对各省市地区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检验,有助于提高各地区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全运会是体育界向全国人民的工作汇报,通过成绩的提高、人才的涌现来让全国人民看到竞  相似文献   

8.
回顾全运会的历史,第一至第四届均在北京举行,第五届移至上海,第六届挥师广东。而且得到的消息证实,七届全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以后全运会的承办者,主要是京、沪、粤。这个决定的依据和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财政问题。我以为,从总体看,全运会只限于京、沪、粤不利于体育发展的整体布局,不利于全面调动各省市体育的积极性。东道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先进与落后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全运会是检验我国各省市运动竞技实力的综合盛会,网球运动也是这项体育盛会的一员。全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网球从第2届加入其中至今已经是第10届。  相似文献   

10.
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从1959年在北京举行第1届全运会开始,除遇特殊情况基本是每4年1届,至今已举办过11届。举办全运会是学习前苏联模式,即全苏运动会,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用举国体制的杠杆调动全国的体育资源。当时的目  相似文献   

11.
参加第五届全运会的北京体育代表团,共有4个运动队获得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41名运动员获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总数在参加全运会的各代表团中排列第三位。这是在第五届全运会闭幕式上组织委员会宣布的。本市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的是:男子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的全运会竞赛体制继续存在的现实条件下,备战届运会都是各省市体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如何科学地组织、领导、指挥备战工作也成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以江苏备战全运会的成功实践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组织备战届运会必须把握好的一些重大问题及诸多关键环节,并就如何加强备战第9届全运会的组织领导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它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竞技体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科字 [2 0 0 1 ]6 2号关于召开第九届全运会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 ,总参军训部、总政宣传部 ,有关司及直属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进一步推动体育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第九届全运会组委会将于 2 0 0 1年 11月 3日至 7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第九届全运会体育科学大会 ,广州体育学院承办。现将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大会主要内容以备战大型综合运动会 (亚、奥运会和全运会 )开展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研究成果为主 ,适当安排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战略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4.
黄心豪 《新体育》2009,(10):38-41
中国体育界对于全运会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奥运会, 这已经成为共识,全运会霸主更是各家觊觎许久的位置。就近年成绩与全运会预赛情况来看,第11届全运会最有可能形成的局面是广东与东道主山东争冠, 江苏与体育大省辽宁拼争第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全运会体制的利弊及走向的探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章以第8届全运会作为重点剖析,肯定了现行全运会体制的综合效益和战略意义,指出一些亟待完善和改革之处,并对全运会体制改革走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赴羊城采访了六运会.现时过境迁,六运会已渐渐退出人们谈论之题,但笔者窃以为六运会实在不可淡忘,因为它将随着时间之推移愈来愈显其作用,它对中国步入世界体育强国具有相当特殊而又关键之效用.新中国成立迄今举办了六届全运会,前五届当以第二届全运会成绩最佳,共打破九项世界纪录,这是在一九六五年,可以说是对"文革"前十七年体育成就之集大成.此届外的四届全运会,成绩颇不乐观,第一、三、四、五届全运会总共只打破了十四项世界纪录,其中第一届在"大跃进"之翌年,第三、四届在"文革"期,第五届为一九八三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代表队在近八届全运会上的整体表现,着重从金牌数、奖牌数、名次、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实力曾经数次进入前三,但在最近两届全运会上辽宁省竞技体育实力有所起伏,甚至排在第三集团中下水平;今后要力争重新进入第一集团并稳守前三;建议应以优势项目为领头羊,以潜优势项目为突破点,全面拓展竞技体育项目,积极探寻全运会金牌新的增长点,确保辽宁省第13届全运会竞赛目标的实现及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全运会日益临近,这是一次全体国民的体育盛会。迄今为止,全运会开过六次。它的举办,在动员群众投身体育活动、推动全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中国体育日益走向世界,人们发现,几十年一贯制的全运会赛制,正面临着许多不好解决的难题。目前的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关系不易协调。中国体育,是以奥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第七届全运会上,辽宁由六届金牌第二跃居全国之首;北京、四川、湖北的江苏等省在综合实力上也有较大进步。上海面临辽宁、广东称雄,北京、江苏、四川、湖北等省穷追不舍的夹击之中。 回顾历届全运会,上海虽一直名列前茅,有着光荣的历史,本届全运会也有惊无险,保住了金牌,总分第三位。然而当我们冷静思索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时,便  相似文献   

20.
全运会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2届全运会将于2013年在辽宁举办,充分发掘全运会多元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认为,全运会效益是举办赛事产生的体育与经济社会效果;全运会效益分为正效益和负效益两种,对正效益包括的体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研究从办赛理念、场馆建设、竞赛组织、市场开发、新闻宣传、环境整治、服务保障、大型活动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