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获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正因为如比,我对赵老师的历史教学研究在理解上就可能更敏感一些。得知赵老师终于打出了自己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我就立即萌生了做访谈的念头。一是因为,我身在中学,我的访谈或许有助于一线老师和一般读者去理解赵老师的新主张;二是因为,赵老师早就倡导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历史教育,而他的新主张对比又有进一步阐发,我期望用更自由的访谈方式呈现其重点,以便同仁们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赵老师搞研究写文章,常常讲教学现象(亦即实跋)背后的道理,而这道理当然是有理论做支撑的,关于道理的阐述(亦即理论)本来就发乎实跋,可惜的是一些老师误以为赵老师的文章“理论性”太强,并未耐心认真地读下去。其实,真正认真地读进去了,才恍然发现赵老师的理论原来是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是理论与实跋交融的结果,绝非空谈。但愿我做的这个关于赵老师新历史教育主张的访谈,能够让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七年前曾荣幸地被选送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班,跟从于漪老师学习了一年。这一年中,我在于老师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悉心指导下,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了解了一些教学规律,掌握了一些教学理论。七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在教学中取得成绩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这是因为我曾受到过名师的指导,是于老师的指教加速了我在业务上的成长,是于老师在关键时的点拨缩短了我在教学上的不成熟期。我由衷地感  相似文献   

3.
我哭了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个好孩子。五(6)班的语文老师是我的妈妈。可是在班上我第一次当着同学们的面哭了。这一天,妈妈,不,是语文老师,严肃地走上讲台,教室顿时静悄悄的。老师扫视了全班,严厉地说:“真没有想到,有些好学生在家里的习惯很不好。”突然老师的目光投在我身上,我的心不禁一跳。老师提高了嗓门大声地说.“王晓  相似文献   

4.
经过资格审查、材料积分、理论考试,我终于磕磕绊绊地进入了市教学能手第四个回合的较量——课堂教学展评,地点在市实验小学,时间定在12月24日, 每个参评老师可以在23日下午四点和上课班级的学生接触半个小时。我抽到的是五(5)班,四点钟的时候, 工作人员把我送到五(5)教室门口,然后很客气地说: “老师,您抓紧时间去熟悉学生吧,四点半我来请您到小会议室开会。”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这是千真万确的。当我梦想着做高层次理论专家和幼儿教师之间的桥梁时,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意识到学习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一个群体的互相作用,同时,学习的最优效果是学以致用。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有意识地学习幼教理论始于1983年。迫于充当职业幼师兼职心理学教师的需要,我自学了北师大朱智贤老师的《儿童心理学》,陈帼(巾眉)老师的《幼儿心理  相似文献   

6.
“鱼”老师     
老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新来的于老师。明明:老师,你一定是游泳冠军吧?老师(不解地问):为什么说我是游泳冠军呀?可惜,我不会游泳。明明(更不解地问):鱼很会游泳的呀,你是“鱼”的老师,当然应该很会游泳的。“鱼”老师!江苏海安@钱志平  相似文献   

7.
一个中国高材生在美国留学,老师讲了六点,考试时,他全答对了,老师只给了他最低的等级。他不服气,找老师理论。老师解释说:“你答了六点不错,可这六点全是我讲的呀。只不过你记住了.通过考试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你为什么不能从我讲的六点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出新的见解呢?”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高材生在美国留学,老师讲了六点,考试时,他全答对了,老师只给了他最低的等级。他不服气,找老师理论。老师解释说:“你答了六点不错,可这六点全是我讲的呀。只不过你记住了.通过考试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你为什么不能从我讲的六点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出新的见解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一期的话题“我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和“我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目的是想让同学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假如我是老师,我怎么对学生,假如我是学生,我怎么对老师……你也可以把这期杂志拿给你的老师或者你的学生看,相信如果你的老师(学生)看了会变得让你更加喜欢。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谈话导入)师:谁听见了刚才报幕的老师说我姓什么?生1:你姓齐。生2:你姓于,叫于老师。师(板书):于永正。师:你们能不能笑眯眯地称呼我?生1~5(笑眯眯地):于老师。师:你们还可以叫我什么?生1~10:于老师、于永正老师于爷爷……于伯伯于永正先生(shēng)师:是啊,我比你大,我是先生(shēng),你是后生(shēng)。(学生被逗乐了)我是老师,应该叫我先生,应读轻声先生(sheng)。师: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生沉默了片刻)生1:于永正。师(拉着这名学生的手):到!终于有勇敢的站出来了。(生1激动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师:叫我于老师、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如何引导孩子们独立、快乐地成长?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偶有机会,我学习了教育专家唐曾磊老师的平等思维教育理论,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收获良多。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唐老师的矛盾解决之道(结果不好,怨我,我做什么改善)摸索出了教学矛盾解决三步法。教学矛盾解决三步法第一步:学生学不会或学不好;第二步:怨我;第三步:我做什么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就这样,我顺利地考进大学。记得工业化学专业课一开始就是喜多老师的"有机化学练习"。那天,老师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后,马上转过身,背对着我们,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这堂课是德语课,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课文  相似文献   

13.
润物细无声     
威廉·格拉瑟的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一位老师,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师生双赢的。在认识浩然之前,前任老师就曾告诉我:“浩然是个特聪明的孩子,思维活跃,知识面挺广,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个孩子总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前任老师的评价,让我在开学第一天就不自觉地注意到了他。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妈妈对我说:“宝贝,今天放学早点儿回来,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听完妈妈的话,我高兴得欢蹦乱跳。我开开心心地来到学校,到了第二节课,突然有一个同学走来,神秘地对我说:“老师让你去她办公室一趟(tang)。”他的话音刚落,我就紧张起来,心想:是不是我昨天写的作业出错太多,老师要批评我,让我重写?我心里七上八下地来到了老师面前,可老师却惊讶地说:“我并没有叫你呀!”我生气地跑回了教室,只见那个同学哈哈大笑着说:“今天是‘愚(yu)人节’,你上当啦!”到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我的老师正在街上散步,突然,从一扇门里冲出一个男人,猛然撞到了老师的身上。男人勃然大怒,并用侮辱性的语言大骂起来。老师微微地鞠了一躬,平和地笑了笑,说道:"朋友,我不知道该由谁负责这次冲撞,但我不愿意浪费时间调查。如果是我撞了您,我真诚地恳求您原谅;如果是您撞了我,没关系。"然后,老师又平和地笑了笑,向男人鞠了一躬,静穆地走开了。明智的人不把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冲突上,他们会消除冲突的萌芽,根本不让冲突发生。(杲罡摘自《讽刺与幽默》)  相似文献   

16.
舍不得 化学课上,化学老师发表一通理论演说后开始做实验。 "大家注意了,"化学老师郑重其事地说,"现在我手里有一块银元,我准备把它投进这个盛有硫酸的烧杯里。请大家回想一下我刚刚讲过的理论,思考一下,这枚银元会溶解吗?"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却愿意“折腰”,这里的“折腰”,是指见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鞠一躬,然后礼貌地问候一声“:老师好!”说实话,以前我见到老师从来不问好。一是因为我紧张、害怕,见到老师就像老鼠撞上猫,不是用"隐身术"——躲在墙角,就是一溜烟地跑了。二是我在班上的成绩中等,既不像尖子生那样被老师视为"掌上明珠",也不像差生那样和老师"形影不离",所以我对老师怀有一种陌生感,这使我见到老师就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8.
老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老师,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当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传道解惑时,我就暗自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老师,当个孩子们最喜欢的好老师!我亲爱的邓老师,总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她,不就是我的母亲吗?我亲爱的邓老师,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理解我——她,不就是我的知音、朋友吗?老师,我爱你!我爱你这个  相似文献   

19.
放暑假了,我的女儿背着书包高兴地回到家中,手里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兴奋地说:妈妈,你看!我接过一看,是孩子的《评价手册》,女儿迫不及待地给我翻开并指给我看:这是我同学给我写的;这是我自己写给自己的;这儿是我老师写给我的。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还给我们读了呢,老师写给我的评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由《黑龙江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哈尔滨市部分小学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顺利召开。会上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了对读书的一些心得。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辑魏永生老师主持了座谈会并首先谈了读书与工作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跟大家分享了他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的一些感受。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果乃玉老师讲述了她的读书经历。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祁敬伟老师从"我是一个爱书人,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在书中感悟着人生的哲理,我在书中发现自己,读书读出语文老师的人生"五个方面谈了她的书中人生。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舒艳春老师谈了她是如何通过读书来积累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教育理论功底更好地去开展教研工作的。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翟露老师从16岁起开始读《红楼梦》的经过与心得令人耳目一新:随着时间地不断推移她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去读,渐渐地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寻找自己与文中主人公的共通点,从而去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深层次地去解析红楼。(见本期翟露老师的文章"我的‘红楼’情结"。)复华小学的王传贤老师说了如何通过读书提升个人自身气质,积累丰厚的底蕴。新阳路小学的蔡生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将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必须"转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