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研究需要在三个领域求深化,即在理论体系的综合性研究上求深化,在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问题的研究上求深化,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与跨世纪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上求深化.  相似文献   

2.
一、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的特点极值问题又叫最值问题.求极值问题就是求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发生在一种特殊状态下的极大值或极小值.鉴于初中电学知识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有以下特点:1.从解题方法看,大多采用物理方法求极值求极值一般有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列出一般数学表达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方法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中,常会遇到求物理量范围的问题,这是学生解题的难点,但如果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下面谈三种常见的求电学物理量范围的解题方法.一、分析比较法  相似文献   

4.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分三次出现,六年制第三册先学等分除法问题,是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第六册和第九册分别学习简单平均数与稍复杂平均数应用题,它们是等分除法应用题的发展和深化.教学简单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掌握数量关系的关键阶段,必须切实学好.  相似文献   

5.
所谓物理极值问题就是求某物理量在某过程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尤其在高中物理中求极值的问题涉及更多.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极值问题常用的手段和工具,通过构造函数、图象及不等式的性质等都可以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下面以几个例题来说明数学方法在解决物理极值问题中的应用.1二次函数求极值法二次函数求极值在物理解题中经常遇到,一般都是在解题中设出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张大同老师主编的《物理竞赛教程(高三年级)》(2010年8月第13次印刷)第2讲“电磁感应”部分A组第13题(第86页)无论是在命题上还是在答案上都存在问题,现予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原题.如图1所示,AB杆受一冲量作用后以初速度v0=4 m/s沿水平面内的导轨运动,经一段时间后而停止.已知AB的质量m=5 kg,定值电阻R=2Ω,导轨宽l=0.4 m,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0.5T,棒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测得整个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荷量q=10-2 C.求:(1)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电热Q;(2) AB杆的运动时间t.  相似文献   

7.
在电学计算问题中,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根据电压、电流的变化求导体的电阻和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呢?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将受控源当作电阻元件,求其阻值,再利用电阻的串、并联公式求整个无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方法较为简便。本文并说明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电源输出功率的主要通过以下的教学方法实施:实验法、求极值法、图像法.实验法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得出结论;求极值法根据电源输出功率写出表达式,求出极值;图像法根据函数关系武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得出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解答计算题需读、看、联三步.第一步,读题目,要读到对题目条件心中有数,用时能随时从心里提出;第二步,看求量,确定被研究对象属于力、热、光、电、磁、能量哪一板块的内容;第三部,找联系,找待求量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找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  相似文献   

11.
导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函数的单调性又是基础问题,对于含有参数的单调性讨论,学生总是找不好方向,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工作,总结了讨论单调性问题的解题思路.第1步:求定义域.第2步:求导数.第3步:1看f′(x)=0根的个数情况;2讨论根是否在定义域内;3根在定义域内时,讨论根的大小情况.第4步:结合第3步的分类,列表,标出单调区间.第5步:总结.下面笔者结合例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有限多个电阻的混联电路 ,可运用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按一定的顺序依次逐步化简求得等效阻值 ,这是我们所熟悉的 .但是 ,对无限多个电阻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等效电阻的计算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1 利用对称性特点求解有些无限网络是由无限个相同的单元组成 ,去掉或增加一个网络单元不影响网络等效电阻 .例 1 如下图所示为一线型无限电阻网络 ,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试求A、B间的等效电阻RAB.解 假想去掉左端一个组合 ,则剩下的仍是无限网络 ,不影响网络的电阻 ,即从C、D两点向右看的等效电阻等于RAB.因此RAB=2R R×RCDR RC…  相似文献   

13.
唐龙 《物理教师》2001,22(5):15-16
在电学问题中,求电阻的最大功率时,常用到如下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李东升 《物理教师》2003,24(5):59-60
问题 1 .欲测电阻R的阻值 ,现有几个标准电阻、图 1一个电池和一只未经标定的电流计 ,联成如图 1所示的电路 .第一次与电流计并联的电阻r为 5 0 .0 0Ω ,电流计的示度为 3 .9格 ;第二次r改用 1 0 0 .0 0Ω ,电流计的示度为 5 .2格 ;第三次r改为 1 0 .0 0Ω ,同时将待测电阻换成一个 2 0 .0 0kΩ的标准电阻 ,结果电流计的示度为 7.8格 ,已知电流计的示度与所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求电阻R的阻值 .解析 :对比前后的三次测量结果容易发现 :当R用 2 0 .0 0kΩ的电阻代替时 ,尽管r的阻值比另外两次测量时都小 ,但这次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明显增大 ,由…  相似文献   

15.
剖析一些典型电阻网络,归纳求其等效电阻的六种方法.包括应用电路结构的对称性,应用基本“单元”的串并联关系,利用Δ-Y网络等效互换、外加电源和无限电阻链的舍弃法等.  相似文献   

16.
已知二次曲线的焦点F和一个定点A(x_0 ,y_0),在二次曲线上找一点P,使|PA| |PF|取最值,求P点坐标或求其最值.这是一类较常见的最值问题.用求最值的常规方法较麻烦.若利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采用数形相结合,解法简单、直观.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椭圆的离心率e=c/a= 反映了椭圆的扁圆程度,e越大,b/a越小,椭圆越扁;反之e越小,b/a越大,椭圆越圆.而以考察离心率为切入点的试题在高考中常常出现.求椭圆的离心率e时,常视c/a(或b/a)为一个整体. 一椭圆离心率的求解椭圆离心率的求解问题可以分三类:第一类由椭圆方程求离心率;第二类由椭圆定义求离心率:第三类由几何条件求离心率.其共同的过程是把a、c都求出来或转化成关于c/a的方程与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的第15题的第(3)问题时,几经高潮学生充分享受着数学的快乐。1.关系表述讨论第(3)问时,课本的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编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红星 《成才之路》2011,(21):37-37
初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课难学,其中尤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条件不能把握,像在纯电阻电路中,求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和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往往认为是求的同一问题,因此在解物理题目时就会产生错误的解法,,现在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在高一物理教材中,电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求电源对外输出的最大功率,根据教材上说明:  相似文献   

20.
1.合并等势点将电路中电势相等的点合并为一点,从而将复杂电路化为简单电路.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R2=R3= R4=R5=R,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