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威胁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安全.美联储货币政策失当、关政府放松金融监管、美式公司治理结构弊端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把危机传导到全球.我国应通过适度把握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和节奏,调整优化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滞胀危机主要是由于长期执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导致的后果。约翰逊政府时期减税、增加社会福利和对越战争同时进行,财政赤字迅速增加,导致经济发展停滞,通胀严重。尼克松时代,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管制,暂时遏制了通货膨胀发展的趋势,但随着管制的放松,通胀率报复性回升。而其滞胀内因也因此表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由于美联储没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屈从于政治压力,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发行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源于美国次贷引发的最近金融危机表明:在信息不对称、金融创新复杂以及监管体制不完备的金融业,危机的防范与控制仅凭自律显然难以凑效。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导致最近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2002年至2006年,美联储为了避免通货紧缩导致的风险,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保持过低利率,于是那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但是,美联储却在助长资产价格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即形成从繁荣到萧条的转变,导致了次贷危机甚至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对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加以反思,进一步探讨中央银行在防范和控制未来金融危机中的法律地位,最后对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信箱     
广西回水县中学李秀明同学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它与美国经济有何关系?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工具,由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在美国的经济体系中,美联储主管货币政策,相当于国家银行。美国的金融系统极其发达,完全靠市场动作,且法律赋予美联储极大的独立性,上至宏观经济,下至平民百姓的生计,美联储的影响无时不在。有时美联储主席的一句话就可使股市上升或下降。除了美国总统外,美联储主席是美国经济真正的掌舵人。现任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是格林斯潘,已在任12年。他管理有方…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国际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反应平稳,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为复杂.面对错综的形势,我国应慎用宽松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应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虽然是个金融机构,其背后却体现了美国政治上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美联储的建立是中央和地方博弈、民主党和共和党妥协的结果;美联储的机构设置则兼顾了地理分布上的平衡、联邦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利益;联邦储备局执行委员的产生、美联储的运行也深受制衡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市场方面,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升至0.75~1‰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前瞻指引上,美联储委员们维持对2017年总共加息3次、2018年加息3次的预测.在中金看来,对于市场而言,此次FOMC会议可以视作明显偏向“鸽派”.首先,由于加息25个基点在市场眼中早已是“板上钉钉”,因此没有任何意外.其次,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发言整体基调也相对温和,例如对于缩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强调依然渐进式加息、对经济增长抱有信心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伯南克暗示将削减QE规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三表示,从去年秋季以来,影响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风险已经下降,在失业率仍处在高位和通胀压力可控的背景下,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高企以及财政悬崖尚未最终解决的背景下,美联储于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政策对较长期利率构成下压,支持抵押贷款市场,推行使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的方式,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然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依据和政策方向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从奥地利学派的货币观、市场过程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来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使得这种政策像吸毒一样上瘾,变得永无止境.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整体上弊大于利,需适当应对.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一个极具火药味的政治问题。1900年货币法令确立了金本位制,它标志着白银作为政策工具的终结。而随着《1913年联邦储备法》成为法律和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货币供应弹性得到了部分解决,同时联邦政府在商业银行领域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就此拉开了美国联邦政府金融监管时代的帷幕。  相似文献   

12.
衍生品的迅猛发展,给银行系统信用创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衍生品的特性以及衍生品的规模,并在部分储备体系下信用创造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衍生品市场对央行信用创造功能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探讨其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是中央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保持和巩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货币政策等具体操作来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2):89-90
2006年至今,央行共进行了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但这是否有效?有效度又有多大?本文首先基于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条件,然后结合数据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传导渠道不畅导致时滞较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根本原因。基于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论述了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偏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企业转轨时期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不完善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分三个阶段,美国联邦政府与银行制度的关键对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双支柱"政策的DSGE分析框架,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以实现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研究发现:(1)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减少经济的波动;(2)当产出和通胀面临冲击时,为了更好的烫平经济波动,宏观审慎政策应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结合;(3)当金融市场面临冲击时,为了更好的烫平房价和信贷增长率的波动,宏观审慎政策应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结合。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重新审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孰优孰劣,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应该怎样看待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呢?有人根据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1998年我国实行的最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调政策中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而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进而指出,在此情形下应实行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和投资力度。但从1998年我国全年货币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不仅在控制通货膨胀中效果明显,而且在启动经济中与财政政策一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从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各经济学流派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政策理论,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仍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