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艺术与传播     
《当代传播》2011,(3):138
作者简介田旭君(军),回族,1964年6月生于乌鲁木齐,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学习,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律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乌鲁木齐市书法  相似文献   

2.
王林 《大观周刊》2013,(5):36-36,45
中国书法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之气质美的构成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方圆、粗细轻重、中侧藏露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把具有生命的活体注入单纯的线条中,从而体现中国书法线条富有生命之气质美。  相似文献   

3.
旭宇.号白阳,字京东,著名书法艺术家,一级作家,诗人,编审。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春鼓》、《醒来的歌声》、《白阳吟草》等6部诗集和《旭宇书法精品集》、《旭宇书法张南轩诗稿》、《旭宇书法集》等7部书法作品集。文坛泰斗臧克家盛赞之:“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4.
王丹 《大观周刊》2013,(8):22-22
中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也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特征,是最常见而又广泛认同的艺术形式之一。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更习惯于用键盘来敲打汉字,如何让中国书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重秋 《新闻世界》2010,(8):315-316
中国书法与绘画有共性之处,可以互补;也有差异之处,可以参照。本文通过对两者历史沿革和审美特征的比较,提醒书画家们对"互补"应有清醒的态度,要有个"度"的把握,互补并非是各自消亡、相互取代,而是保持其各自的独立。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新闻世界》2007,(11):35-35
经常为别人做广告的张铁林。最近为自己做了一则广告——张铁林先生优惠为网友题写斋号和小品斗方(优惠期一个月)。这则发于中国书法网的广告一亮相,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有关书法与篆刻的理论及创作技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图书馆对文献进行分类的重要工具,但其对于书法类目的体例设置存在较多弊端。《中图法》第5版的修订对很多类目都做出了重大调整,但对J29类仅是增删了个别注释。为更好地满足书法类文献的分类需求,从类目体系划分、类目设置和注释说明等方面分析讨论《中图法》第5版J29类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图3。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8.
武文婷 《大观周刊》2010,(30):24-24
学习中国书法,临攀为第二要务。可是除此以外也要学会转益多师。书法史上名家灿若群星,学书者当先精一体。后而广收博采。  相似文献   

9.
吴娇霞 《大观周刊》2011,(19):71-72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书法中所透漏的审美和艺术体验,能给人带来诸多的内在思考和心灵震撼。一旦深入学习书法,就会发现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美学魅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书法.并分析了书法之中所含的审美及艺术——包括虚和实、形态和情感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传承和进步之处,从而表达了重视书法美学意向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为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迫切需要从通史转向更深入、更具体的地域书法史研究.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书法全史》项目应运而生.《中国书法全史·安徽卷》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安徽书法发展脉络的专著,不仅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之功,更有知往鉴来的学术价值,对于展示安徽的书法历史全貌,落实文化强省的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行谈书法     
千树 《档案管理》2000,(3):48-48
说来惭愧,我写字很差,眼光更差,却认识不少书法朋友.有时小聚,朋友们酒后挥毫,各畅其志.看着线条满纸,我常常一头雾水.逢友收笔之后问我意见,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或做高深状,凝神无语.这一招挺唬人,有一位临池二十年的朋友出书画集,竟然找我写序.推脱不过,加上虚荣,便避实就虚,以人论字胡抡了一篇.谁想又有一位找上门来.世上事往往假作真时真亦假呵!  相似文献   

12.
书法文献辨伪是书法文献学的分支内容,自古以来虽有不少书家、学者就具体书论篇章的真伪和年代作出考辨.但对于书法文献辨伪的系统梳理仍显匮乏。本文试图对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书法文献辨伪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特点等加以论述,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法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为今后书法文献学的建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0,(39):F0002-F0002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革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瓣,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咱们古老的艺术可不能丢,这也是亨德森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4.
2月18日,通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张强代表通州市档案馆接收了福建军区原政委陆凤彬少将寄存的数十位全国著名书法家及百名将军的书法作品共二百余件。陆凤彬将军是通州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此次寄存的这些作品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程十发、孙晓云、言恭达等及百名将军为通州市忠孝园题书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水平。这些书法珍品将于通州市忠孝园建成开园后展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字的形体表现虽然风格各异,但数千年来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从字体的形状来看,可以说就是方块字:长方、扁方、正方和近似于方,我国的书法从创始至今,定型的、得到书法界和书家认可的共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字体间先后有影响,有传承、有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雷珍民专题     
《今传媒》2009,(5)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自晋唐书法艺术是由甲骨、金文、篆来完成了楷、行、草的洗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无论是农工百业、富家贵胃、将、相、公、卿,均将其作为构筑自我心灵的基础。由于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使其显示了更具生命力的特征。"唐楷之书可谓法度森严"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放飞心灵的独有领域。古往今来,无数书法艺术家容碑铸贴,虚心拓展,探索出许多路子,示范给后学者,雷珍民先生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的雷珍民先生,"余幼失怙,典慈母诸妹相依为命,饱受人间艰辛,遍历世事沧桑。故待人接物,得益慈训。仁爱诚信,笃行务实,惟恐有失。而求学治艺则受教于大父鸣道公。《弟子规》、《三字经》、《龙文鞭影》乃髫龀蒙篇。先贤为赋、唐诗宋词继为日课。学书则初摹柳、欧,进而颜、苏、赵、董,兼以隶篆法贴,未当奢望入道,惟乐於斯而日习之"。他习古人之书,悟吾心之法,用书法阐解天真烂漫,无意求工的审美思想,他以春天般的温馨和悦,希望和光明的心灵,沉淫于书法艺术的乐园。雷珍民先生的楷、行书法度严谨,其风格劲健飘逸,...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首届“蒲公英”少儿书法评奖活动中,浙江获得了三金、四银、三铜的好成绩,这在全国兄弟省市中也是名列前茅的。但作为浙江是全国书法大省的角度看,于喜悦之余,对我省少儿书法整体,现状进行全面反思,对目前尚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揭示和剖析仍十分必要,以促进浙江少儿书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口述者:谢冰岩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5年5月7日 地点:北京朝内大街203号 口述者简介:谢冰岩(1909--2006),江苏淮安人,曾任新华社秘书长、新闻出版总署司长、文化部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主编,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001年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19.
黄道周的书法是"丰骨"与"美韵"的统一,同时也是书家全部文化素养和人格的一种折射。一如其倔强而率直的为人,他在其字里行间充盈的力量感与压迫感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来。本文从黄道周的书法风格、书法渊源、书学思想、书法人生四个方面论述黄道周书品和人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沈尹默是当代书坛颇具争议的大师。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社会名流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如北大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李书华称其书法为中国第一。彼时的于右任、马叙伦、谢稚柳、陆维钊等众多书家也都盛赞其书艺高超,如谢稚柳在《秋明先生杂诗跋》中称:"秋明(沈尹默号)先生书法横绝一代……以论正书,盖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但随着当代书坛审美标准与书法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