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7,(1):36-36
新课程实施已近5年。5年里,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死沉”到“热闹”,由“热闹”又到“常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跟进。但是,践行新课程始终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这种“模糊”逐渐清晰化为“困惑”;课改应该怎样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应该是什么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由"沉寂"到"热闹",又由"热闹"到"常态".如今学生学得很轻松,结果收效甚微.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有效、持续的发展?我认为"感悟生活、自主探究和关注社会"是具有实质性作用的三大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韩忠 《教育》2014,(9):75
正传统的数学教学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已渐渐离去,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也同时出现,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然而数学课堂如何真正地"活"起来?让教师"活"起来教师要"活"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对话的基础,对教材要学会加、减、乘、除。教师要有专业底气,对教材做到"懂、透、化",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应为数学课堂最本质的特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不少变化,精心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热火朝天讨论交流,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有趣了、活泼了、热闹了.但是在很多这样的课结束以后,静下心来琢磨:这样的数学课似乎少了些什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这些情境与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真需求还是教师为了"赶时髦"呢?这些有趣与热闹的背后有没有引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思考呢?再仔细品味:这样的数学课堂缺少了学生积极有效的数学思考,数学课少了"数学味",数学课堂因缺乏积极有效的数学思考渐渐地失去了应有魅力和生气.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但是,过分注重课堂的热闹,不注重文本阅读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化,使语文教学由"满堂灌"的形式走向"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现象: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致使课堂呈现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干净净,大脑一片白茫茫"的"繁荣"景象.这显然是不符合课改精神,也有违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已近五年。五年里,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死气沉沉”到“热闹”又到“常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跟进。但从现实看,还有不少教师未能按照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致使教学中一些突出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重形式、轻内容,照搬多、实效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因此,正确分析现状,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教师转型,更好地肩负起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成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领域。遵循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广大语文教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然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有效性如何?诸如此类的疑问一直萦绕于人们的脑际,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反思。  相似文献   

9.
<正>"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  相似文献   

10.
黄玲华 《考试周刊》2014,(15):49-50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标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落实的关键是课堂。新课程、新理念要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求教师用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等审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探索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趣意盎然的课堂,是随性开放的课堂,是碰撞灵感的课堂,是创造奇迹的课堂。教师应该更努力地追求随性和自由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有人戏称新课程是"新鞋子",课改前的课堂是"旧路子",还有人接着统计说,目前有超过70%的教师属于"穿新鞋子""乱走路或走老路",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拎着新鞋子",但"穿着旧鞋子走老路".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目前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困惑甚至手足无措的客观现象.那么所谓的"新鞋子"与所谓的"旧路子"是否就是"硌脚"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新课堂的"新"体现在何处?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模式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施行多年,课堂教学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这一教材资源,学生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课堂上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很少利用课堂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往往按预先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导致课堂资源的大量流失.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让数学课堂"材源滚滚"呢?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课程催生新的教学文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活跃。新的理念、新的行为不断催生出新的课堂。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由传统转向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理智再次被唤醒,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背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优待——教师即课程,从未有过的特权——生成与创造,也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挑战——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新课程呼唤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期待课堂教学灵动有效,并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入了新的内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变"预设"为"生成",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5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换句话说:我们教学的价值究竟如何?的确。当前广大教师正在努力地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但实际教学往往是新的理念与行动的偏离,教学过  相似文献   

16.
温石坪 《教师》2014,(24):68-69
我们发现,当下的"语用"课堂,朗读正逐渐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课堂由"热闹"走向"安静",由"浮华"走向"实用",这正是"语用型"课堂走向"务实"与"高效"的表现。那么,朗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到底重不重要呢?在语用意识的观照下,我们又该如何实施好朗读的教学策略呢?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题记:面对举步维艰却又不可能逆转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境,我想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因为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教育景观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如果你希望看到现实的教育景观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是"贴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所以,物理课堂的教与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的实践经验.一、教不越位,是落实高中物理课改理念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探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既到位、又不越位呢?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刻意追求"热闹",各种"技法"层出不穷,动手操作、小组竞赛、课题研讨等学习形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似乎"津津有味",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当我们静下心反思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吗?这样的课堂真的是有效的吗?莫让"热闹"代替"静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或许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多媒体跟花缭乱;小组讨论满堂皆是;教师语言文采飞扬……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热闹"的同时,能否静下心来想想孩子的耳朵里到底听到了多少音乐?  相似文献   

20.
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感到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