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庭口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蓉 《职业圈》2007,(4S):53-54
随着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涉外法律诉讼将大幅增加。文章将从我国法庭口译现状、法庭口译的类别和特点、法庭口译员的基本素质、法庭口译的标准和职业道德对法庭口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方菊 《文化学刊》2011,(6):93-95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优秀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外语院校的口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商务活动中对于文化场所陪同口译的需求也在增大。由于博物院、纪念馆等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场所具有特殊性,对于译者的水平以及文化底蕴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该文从吉林省博物院着手,以馆内《白山松水的记忆》展为例,在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博物院陪同口译过程中的德译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可以采用直译、音译+解释、直译+解释、解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建珠 《职业圈》2007,(7X):64-65
结合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文章提出建立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想。作者分别从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与方法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这一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文章提出建立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想.作者分别从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与方法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这一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观出发,以近年两会期间外长记者会实况视频转写材料为语料,通过质性分析提炼汉英外交口译过程中译员对话语标记语采用的处理方式,并量化统计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应用频率,进而剖析译员灵活采用多样化处理方式的理据。研究发现:译员在外交口译过程中灵活采用明译法、减译法、增译法及推译法四种处理方式,其中减译法的应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明译法和增译法,而推译法的应用频率最低。为了有效明示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建构前后话语间的语义关联、引导并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译员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根据具体语境,将多样化处理方式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口译的思维特点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本科阶段口译课程的设置,提出了语言、知识教学与口译技能教学双轨并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具备知识能力(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巧、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能力,并合理有效地分配精力,使得这三方面的能力能够协调运用.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必须遵循由"陈述性知识阶段" (declarative knowledge)向"程序性知识阶段" (procedural knowledge)过渡的规律,持之以恒,以期具备高效、圆满地完成口译任务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日渐繁荣。若要将特色农产品更加有效地推向国际市场,特色农产品的英文翻译在推介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色农产品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要帮助特色农产品更好地实现全球化推广,其英语翻译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因农业翻译的行业特殊性,其对译者的专业性有较高要求,需要译者认真学习翻译理论,严格遵循忠实性原则、专业性原则、简明性原则等翻译原则,深入研究翻译技巧,巧妙选择翻译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产品英文翻译标准化的发展,促进宁夏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伊犁日报》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唯一一家综合性地方日报,承载着为哈萨克族受众传播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使命。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对翻译也从质量、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通过举例分析了《伊犁日报》2022年2月—4月哈文版翻译时一般性词语的同义词选择和词语搭配问题,特殊词语的成语和专有名词的常用翻译方法为加词法、减词法、词义引申法,并探讨了汉译哈翻译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该文汉译哈过程中翻译技巧和规律的研究,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译哈的翻译方法,并在汉哈翻译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和对外传播工作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环节。该文首先梳理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指出新疆非遗的翻译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次,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分析了新疆非遗翻译的5个重要环节。最后,该文对新疆非遗翻译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旨在通过新疆非遗的翻译,向人们开启一个了解真实美丽新疆的窗口;发展和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并通过文化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影视剧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剧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深受国人喜爱,并且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字幕翻译的研究因此应运而生。字幕翻译对观众串联剧情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好的翻译能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而要完全弥补异国的文化不对等带来的影响绝非易事。该文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分析文化背景的差异及针对文化差异提出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字幕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归化、异化理论在字幕翻译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令造假者心惊的诉讼最应引以为戒的官司查出假文凭送你上法庭《羊城晚报》报道余某于2仪兀〕年到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实业公应聘质检部巴O经理并提供了武汉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文凭。然而在其后的工作中,公司发现在一些基本的JsO条文的理解上,双方沟通起来有问题。公司对余的文凭开始质疑。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具体到翻译领域,"文化自信"则涉及到"译出法"或"译入法"的选择问题。"译出法"是以源语言为出发点,体现译出语的文化特色,不拘泥于译文所使用的语言系统而作的翻译;"译入法"则更多地呈现译入语的主体性,并以满足目标语受众的文化思维定势与审美习惯为导向。作为长期从事翻译专业工作并痴迷于翻译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笔者曾纠结于外文表达与中国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普及,汉语网络新词语随之不断出现,这也展现了新时代的魅力和色彩。网络新词语是指大多数伴随着网络现象而产生并跟随着网络迅速传播的一种新词语。网络新词语具有时效性、简洁性、新潮性、传播性等特点,网络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不仅扩大了维吾尔语的词汇系统,使维吾尔语词汇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同时也丰富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该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运用实例提出了网络新词语维吾尔语翻译的4种方法,并详细论述了翻译时使用的方法与技巧,以及网络新词语翻译时所遵循的原则,以提高新词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众多是日语的特色之一,这是日本人感性思维比较发达的缘故。在汉译日时如何使译文更加符合日语表达,更加接近日本人的思维,更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呢?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极为不易的。因此,在翻译时注重培养日式思维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日式思维指什么?为了使翻译更加本土化,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怎样加强和培养该思维呢?该文主要从拟声拟态词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对日译本《红高粱》(井口晃译)中几处比较典型的翻译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脑的差别和民族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日式思维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所处文化环境下隐形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息要符合源语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政论文翻译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翻译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借助权力话语理论,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在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分析译文中如何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加注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译文话语权,全面展示政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鉴全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译介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发展现状。然而,目前我国翻译工作的整体实力,与国家文化建设要求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还存在不少可能影响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尤其是翻译人才短缺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呼吁加强翻译专业教育、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建立中外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迁,各个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借助翻译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能够代表本国的文化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翻译语言之前要对别国文化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文章主要探究了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针对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及日语翻译之中所需要注意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探讨,探究此类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日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差异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为广大从事日语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翻译工作上的建议与参考,尽可能地减少在日语翻译之中出现的语言误差。  相似文献   

20.
品牌名称的翻译同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该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通过对当前国产美妆品牌常用的五大类英译策略进行反思,发现目前的汉英翻译策略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还指出品牌名称的汉英翻译策略应当灵活多变,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品牌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与目标客户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