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基础,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系列二元NiFe-LDH催化剂。利用XRD、SEM和极化曲线等测试了系列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析氧活性。相比于单一的Ni(OH)2催化剂,优化制备的NiFe-LDH-1具有最佳的OER活性,达到10 mA·cm-2和100 mA·cm-2的电流密度时,NiFe-LDH-1所需的过电位为218 mV和264 mV,Tafel斜率为36.3 mV·dec-1,同时该催化剂拥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催化剂通常被认为是氧还原反应和氧析出反应缓慢的四电子转移机理的最佳电催化剂.但由于其成本高,资源稀少且稳定性不足,使大规模的商业化受到了限制.因此,在同等催化性能的条件下,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将成为未来电催化剂工程的重点.以二氰二胺为碳源,利用基团配位作用结合冷冻干燥策略,经过碳化处理制备CoV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命名为CoV-NC).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N2吸附—脱附曲线等对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在0.1 M KOH电解液中,CoV-NC催化剂的ORR起始电位为0.931V,并具有较高的极限电流密度.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OER电压仅为1.63 V,证明CoV-NC具有较好的ORR和OER催化活性.作为空气—正极材料组装成的一次锌-空电池,在5 mA·cm-2电流密度下可连续放电166 h,性能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针对FCC结构单相CoCrFeMnNi高熵合金,研究10%~40%冷轧退火合金的晶界特征分布(GBCD)及其在0.5 mol·L-1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0%冷轧退火使特殊晶界比例提升到初始状态(45%)的1.6倍(71.4%),组织形成大尺寸晶粒团簇,即实现了GBCD优化,而20%~40%冷轧退火导致特殊晶界比例显著下降。10%冷轧退火对该合金GBCD的优化,降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至3.990×10-6 A·cm-2、提高膜层电阻至4.666×104Ω·cm2以及增大电荷传递电阻至3 770Ω·cm2,使该合金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揭示了钝化膜致密性是控制该合金电化学反应的主导因素,提升特殊晶界比例可改善钝化膜致密性,促使膜层电阻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4.
易错题型一考查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例1已知Ksp(Ag Cl)=1.77×10-10,Ksp(AgBr)=7.43×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不过多注意整个事件的过程,而是直接从起始条件或原因找到结果或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题眼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过程简洁、步骤简单,往往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下面试举几例来说明之.一、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替换解题例1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1.8 mol·L-1的HNO3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生成1.12 L的NO(HNO3还原后的产物假定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应为多少.解析:NaOH的作用相当于用OH-代替与Fe形成盐的NO3-,所以NaOH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有  相似文献   

6.
<正>题型一:考查金属单质的性质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1) HCl B.4mol·L(-1) HCl B.4mol·L(-1) HNO3C.8mol·L(-1) HNO3C.8mol·L(-1) NaOH D.18mol·L(-1) NaOH D.18mol·L(-1) H2SO4思路分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_3和浓H_2SO_4(两物质均具有强氧化性),都不能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高铁酸钾,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液KOH浓度16 mol/L,电解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65 ℃,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50 A/m2,制得高铁酸钾的浓度可达5.72 mmol/L。对高铁酸钾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的苯酚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苯酚污染的修复效能,在反应120 h后,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且产生的Fe(OH)3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了 0 .1mol·L- 1H2 SO4 溶液中甲醇在Pt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甲醇的电氧化过程与电极表面氧的吸附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指出甲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电化学原位E QCM进一步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9.
重铬酸钾作为常用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强弱与体系的酸性强弱相关。通过手持技术,利用氧化还原电势(ORP)传感器和pH传感器探究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反应的条件。实验发现,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当溶液pH小于等于1.47时,0.1 mol/L Cr2O72-被还原为Cr3+,溶液由橙红色逐渐变为绿色。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考题中硫酸的电离(2020年全国理综Ⅰ卷13题):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将TiO2光催化剂担载在新型载体上的光催化电极.新型载体是用炭质材料和聚四氟乙烯制备的,它具有电合成H2O2的功能.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光催化电极不仅具有高达80%的电合成H2O2的电流效率,而且该电极的电位处在0.02 V(SCE)左右,使载体表面的TiO2光催化剂获得了约+0.47 V的阳极偏压(相对平带电势),对增加TiO2光催化反应效率十分有益.在具有新型光催化电极的光反应体系中,水中的有机分子受到来自溶液中大量&#183;OH自由基(H2O2被紫外光分解的中间产物)的均相氧化(即光化学氧化),以及来自TiO2表面光生空穴的复相氧化(即光催化氧化).在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的联合作用下,有机分子的矿物化反应速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氧化镍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电极(GE)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及其电化学行为.在0.1M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有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04s-1,式量电位为:-0.504V(vs·SCE),表面覆盖量r=5.94×10-11mol/cm2.能谱分析和交流阻抗谱表明,固定在GOD,NiO/DMSO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且对葡萄糖的电催化响应与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8至12μM,检测限为0.12μM,表观米氏常数为0.0082mM,灵敏度为209mA/M·cm-2,呈现出高亲和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42):155-156
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二元弱酸酸式盐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稀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的二元弱酸酸式盐中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结论是c(Na+)>c(HB+)>c(HB-)>c(OH-)>c(OH-)>c(H-)>c(H+)>c(B+)>c(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关系为c(Na(-1)内的关系为c(Na+)>c(HB+)>c(HB-)>c(B-)>c(B(2-))>c(OH(2-))>c(OH-)>c(H-)>c(H+),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SO_3+)>c(HSO_3-)>c(SO_3-)>c(SO_3(2-))>c(H(2-))>c(H+)>c(OH+)>c(OH-),也与我们高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控制电位脉冲电沉积法制备Ni电极,并在25%NaOH溶液中通过阴极极化曲线表征其催化析氢活性.探讨了脉冲限制电位及脉冲电流密度对电沉积的影响和电沉积制备Ni电极的适宜制备条件.结果显示:脉冲电位上限为-0.8V,脉冲电位下限为-1.8V,电流密度在53mA·cm^-2时制备的Ni电极具有最高的催化析氢性能.  相似文献   

15.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但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制备了具有高催化臭氧氧化性能的Fe2O3-Fe3C/PC材料,该复合材料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以多孔碳(PC)为催化剂的载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Brunauer-Emmett-Teller (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Fe2O3-Fe3C/P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实验结果发现,Fe2O3-Fe3C/PC具备良好的催化臭氧氧化活性:反应75 min后,苯酚(20 mg·L-1)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到90.3%,是单独臭氧氧化的3.3倍,且在较宽的pH范围内(4.0~9.4)均表现出高效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活性。淬灭剂实验结果显示,Fe2O  相似文献   

16.
离子共存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各组能否大量共存.近几年全国Ⅰ卷、重庆理综、广东理基、江苏化学、海南化学、北京卷理综中都有离子共存试题,其特点是:限制条件更加多样化,既有pH=1、pH=13的无色溶液、在强碱溶液中、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等的离子  相似文献   

17.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Pr、Sm、Gd共掺杂的CeO2基PrxGdxSm0.2-2xCe0.8O2-δ(PGSC0、PGSC2、PGSC4、PGSC6、PGSC8、PGSC10,x=0、0.02、0.04、0.06、0.08、0.10)电解质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PGSC电解质在600℃煅烧10 h后均形成立方萤石结构。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Pr、Gd共掺杂可以有效提高氧空位浓度。PGSC10电解质在800℃时电导率约为0.1 S·cm-1,与Sm0.2Ce0.8O1.9(SDC)(0.115 S·cm-1)电解质大致相同,而在700℃以下,PGSC10电解质的电导率约为SDC的1.5倍,其活化能为0.377 eV,也明显低于SDC(0.626 eV)。因此,PGSC10是一...  相似文献   

19.
以PbO2/Pb为阳极,Ni为阴极,硫酸为支持电解质,采用无隔膜恒电流法直接电氧化3-甲基吡啶(3-MP)合成了烟酸,研究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3-MP浓度对电流效率、空时产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硫酸浓度为0.35 mol/L,反应温度为25℃,3-MP浓度为0.3mol/L。在此条件下,电氧化反应的电流效率为27.0%,空时产率为1.51×10-2mol·dm-3·h-1,选择性为22.5%。  相似文献   

20.
寻找高活性、碱性稳定且具有极低过电位的非贵金属基析氧反应(OER)催化剂有巨大的价值,但由于OER缓慢的动力学,使其商业化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本文中,我们通过一种自适应的表面重构方法设计了一种强耦合核壳纳米结构的预催化剂.该预催化剂由内部生长的Ni3N/Ni异质结构核和超薄Ni3N壳(Ni3N/Ni@Ni3N)组成,通过逐步的热氮化路径合成.Ni3N/Ni@Ni3N样品在电流密度10 mA·cm-2下展现出超低的过电位(229 mV),其在过电位270 mV下,电流密度为单独的Ni3N、Ni以及商业RuO2催化剂的17,37和20倍,同时具有较低的塔菲尔斜率(55 mV·dec-1).在OER过程中,Ni3N/Ni@Ni3N样品的表面发生了重构,生成了高活性的NiOOH.原位拉曼光谱和非原位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NiOOH到Ni3N的界面电子转移产生了带正电的Ni阳离子,大大降低了 OER中间产物吸附/脱附的能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