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支持非遗产业扶贫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灵山竹编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由于传承人数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难题,灵山竹编发展陷入困境。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钦州灵山非遗竹编跨境电商直播现状,探讨非遗与跨境电商创新结合的可行性,从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内容策划和推广策略、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方面提出了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期帮助传统手工艺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有效促进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传承与发展湖湘红色文化,将有效促进乡村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解决区域性绝对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灵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与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有效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和湖湘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为促进社会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代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认同感逐渐缺失,最终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该文通过研究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现状,分析乡村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困境与机遇;结合动画短片的生产、传播特点和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探讨动画短片在青年群体中积极传播乡村文化的可能性和方法。该文提出借助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趋势,利用动画短片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以及动画短片创作生产过程中的优势与乡村文化传播相契合,助力乡村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良性传播,达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文化符号的关系,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保育的角度,研究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首先阐述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意义,然后转向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随后提出乡村文旅资源的保育方案。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资源集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于一体,在怀旧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旅游不仅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走访,分析保定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在媒体设备普及、非遗数据智库、网络移动平台和大众媒体传播方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成为现代生活的主体。数字时代的到来翻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西兰卡普非遗文化的传统传习方式亦受到数字化影响而发生了改变。“共享+协同”的理念、数字化的展示形式、创新的数字化营销模式、开拓性的数字化推广平台机制不仅推动了西兰卡普传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内涵的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推动、乡村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可见,西兰卡普非遗数字化的传习亦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院是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在海外的表现形式。孔子学院的设立及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播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市场运营机制,走产业化道路.这种良性机制将积极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促进世界和平、走出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引作用。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为中原文化提供了自我提升和大放异彩的机会。同时,全球文化的同质性和现代性对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该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内涵,探究其对外传播策略,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神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标志性象征。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还与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叙事方式紧密相关。为此,该文深入分析了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将其与网络社群文化相连,得出网络流行语能够反馈出网络社群用户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一基本特征。随后,文章从平台化叙事的视角,从载体作用、传播机制等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社群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社群文化平台化叙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社群文化如何在各种平台上形成、发展和传播,以及这些平台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文化认知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文旅发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该文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3.
集市是我国乡村村民进行商品交换、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曾经在乡村经济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在电商、超市等平台的冲击下,传统赶集文化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本文从赶集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乡村赶集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所具有的价值,以期为赶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基层图书馆是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经费保障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规范及乡村人群阅读意识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资源保证体系;保护传承好乡土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图书馆社会影响5个方面对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八皖大地上,红色史迹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影响下,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而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天然相融。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出安徽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式方面,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与挑战;内容方面,安徽红色文化品牌特色挖掘不够,文旅优势未充分释放;手段方面,高科技赋能的机遇与竞争。针对问题,进一步探索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发展路径:构建全要素的网络立体营销,助力安徽红色文化传播;借力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促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创新网络传播模式,培养专业的红色文化传播人才。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与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如今,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多个行业中,网络信息化建设深刻影响着多个领域,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便捷,怎样通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形式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是一个重要主题。该文主要以如何在新媒体中实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高校传播红色文化的价值;其次,介绍新媒体环境向高校网络传播红色文化的问题;最后,从整合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主题,创设网络传播环境、拓展网络传播受众,加大学校网络监管力度、构建完整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促进网络传播进程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效率的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及其中坚力量原本是长期稳定的,但在二十世纪,乡村文化中坚力量却发生了速度很快、幅度很大的变迁,这是我们认识乡村文化历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试图从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非常状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长期失衡、文化人才与文化制度的反复波动等角度,揭示乡村文化中坚力量变迁的历史背景;梳理二十世纪前半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乡村文化中坚力量变迁的历史轨迹;概括与古代相比的复杂性、与城市相比的传统性、与他国相比的革命性,这样几方面乡村文化中坚力量变迁的历史特点;提出将增强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置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地位、使乡村文化中坚力量与乡村其他文化力量协同发挥作用、让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的发展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样几点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的变迁的历史启示,以期在比较宏观的意义上为当代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一些思想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身边,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而人工智能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数字化、精准化、场景化的全新路径,从而建立遗产保护智能大数据平台、文化传承智能传播平台及旅游开发智能终端平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乡村全面振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优秀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对高校思政教育还是对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此背景下,深挖和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国家和时代发展大势,勇担时代之责,反哺社会,为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该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角度出发,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全面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架构,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