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与北宋乖异的情况,在作诗理念上具有向中晚唐诗风靠拢的倾向。作为北宋诗人诗学理想的“格”、“韵”两个范畴,是宋诗学本质特点所在,代表着宋人的追求关怀。然而这两个范畴不仅在南宋提倡者少,其内涵也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深切地反映出南宋人诗学理念与北宋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两宋之交的战争为切入点,考察岳州北宋末年战争之下的经济状况,通过对南宋岳州战后重建工作的归纳,认为尽管战争带来的创伤影响甚大,由于南宋坚持经济建设,所以较北宋仍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词”是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但北宋以来词话中,论述这方面的较少;只沈括《梦溪笔谈》、王灼《碧鸡漫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略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南宋末张炎《词源》上卷才专门论述到“词”的音乐。后继者却又寥寥。近四百年后,有方成培《香研居  相似文献   

5.
从北宋建立到南宋初期,宋朝与高丽王氏政权有着十分密切的文化交流。宋朝音乐经过两国间的贡赐活动、典籍交流等途径输入高丽,给予高丽音乐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159页,以“海外贸易的发展”作为“南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殊不知北宋海外贸易也非常兴盛。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再加上鼓励商业的政策,使得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一些国家都和北宋有贸易关系,北宋政府从这些地方进口象牙、珊瑚、珍珠、玛瑙、犀角等,出口的则是一些金、银、铜、铁等金属及各种丝织品和瓷器等。北宋的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城市都是主要外贸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进出口船舶的检查和抽税。这也是北宋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乃至宋太宗时把充…  相似文献   

7.
教乐所是赵宋时期宫廷音乐管理机构之一,它出现于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教乐所与传统宫廷燕乐机构教坊并存,很可能是为了将民间艺术引入宫廷而成立的专门机构,是城市文化兴盛的标志。南宋时期的教乐所则是教坊的替代者,是在传统燕乐机构教坊被废罢的背景下成立的,它取代了教坊的职能。与教坊不同,教乐所中从事演出的乐艺人员均为临时点集,教乐所只是宫廷燕乐演出的组织机构,并非一个音乐团体。南宋教乐所的出现与南宋国力衰弱和民间艺术的蓬勃兴起相关。  相似文献   

8.
北宋大中祥符间,太守高惠连“迁府学,击断石笋”。时隔125年,被秦桧迫害南来知泉的刘子羽,于南宋绍兴间在退休官员柯述迁复的基础上重建“左学右庙”。张读、李邴两位宿儒联手撰书《泉州重建州学记》,树碑勒铭,叙府学之变迁,抨击高惠连,讴歌刘子羽。通过对地方上这一历史事件的窥测,试图揭示宋代泉州缙绅士人的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10.
五代,北宋与南宋山水画在空间布局的处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五代、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地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对象,有点象叙事诗;南宋山水画则在取舍选择中,注重突出某一景物独特的感受,更接近于抒情诗;在观察方法上,五代、两宋的山水画大多是“以大观小”,产生了全景式的气势雄伟的繁复布局;而南宋的山水画则常常“以小显大”,形成了注重强调某一景物特征的角隅式布局。  相似文献   

11.
北宋欧阳修基于宋朝推行忌讳武臣和文官治国的“重文轻武”的政治路线,而忌妒武臣狄青执掌军事(枢密使)大权和有威名,向宋仁宗上奏折诬陷狄青有篡位野心,“为国家消未萌之患”,请求罢免狄青,结果加快了“积弱”的北宋出现“靖康耻”.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偏安江南的南宋一些文官依照欧阳修诬陷狄青那样诬陷岳飞等抗金将领,使得南宋仍然处于“积弱”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从北宋建立到南宋前期,宋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氏政权有着相当密切的文化交流。音乐交流是双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途径,宋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音乐交流,这对双方的音乐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宋军制与北宋不同,以屯驻大军为正规军,取代了北宋禁军的地位。南宋初年,屯驻诸军由诸大将分统,军力大大强于三衙之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藩镇制,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绍兴和议”时,削诸将兵权,加强中央军权。其军队内部编制与军官职级也不同于北宋。南宋初年,御营司为最高军事机关,绍兴十八年后军权始归枢密院。  相似文献   

14.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是民间私自抄发的新闻传播形式,曾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我国的宫廷音乐机构设置完善,大致分成两个管理体系,分别是政府管理和宫廷内部管理。其中,太常寺作为掌管礼仪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范围甚广,和音乐相关的有太乐署、清商署和鼓吹署。此外,教坊和梨园是属于宫廷内部的音乐机构,它们和政府管辖的音乐机构共同为隋唐宫廷音乐获得高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推崇五代、北宋词的一个重要原因,乃在于这一时期的一些优秀词家时有表现或触及人类生命共感的篇章或名句。王国维从哲学的高度感悟这些名篇或名句,通过对社会人生的广阔联想,阐发他自己对人生本质——欲望的理解。对唐五代名作,王国维常从“堂庑”或“气象”的角度给以肯定;对北宋词家,则有“风人深致”的赞许。王国维批评南宋词的原因之一,也应与南宋的词作触及人类生命共感的深度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相似文献   

19.
刘佳丽 《文教资料》2013,(31):52-54
南宋词坛在逐渐接受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之后,开始寻求改变词风的道路。北宋婉约轻柔、含蓄蕴藉的风格在风雨飘摇、国事微茫的南宋王朝必然被主流词坛所摒弃。陆游以作诗之余的闲暇时光写词,却无意暗合了此际词风思变的契机,成为南宋词坛“以诗为词”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在查阅会同县《张氏族谱》时,偶然发现了南宋初年土人朝亚卿的卖地文契全文。该文契反映出南宋初年会同侗苗族地区土地缺席的转化过程和社会经济状况。 一、社会背景 北宋末期崇宁二年(1103),宋王朝派舒(?)率兵占领诚、徽二州(即今靖州、会同、绥宁一带)。于是,会同境内由侗苗族氏族酋长统治转换为封建政府统治;土地由氏族酋长占有转化为封建政府占有;农户由负担劳役地租改变为交纳实物地租。封建政府还利用一部分土地招募“峒丁”,“弓弩手”,规定“一夫岁输租三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