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传统手工艺不断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黎族传统文化的生产环境也不断受到挤压。传统黎锦由于适用环境的变化、原材料及部分工艺的缺失,现阶段急需数字化转化以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韵味。该研究通过提取海南哈方言地区黎族纹样得出,哈黎支系图案纹样构成主要以动物纹、人纹为主体,以植物纹、其他纹样为辅;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利用纹样这一载体分析海南哈黎纹样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信仰,并通过哈黎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将其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从而拓宽哈黎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
文创产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针对桂林文创产品的创新策略进行研究探讨,设计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发现,桂林文化产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文创产品市场仍存在瓶颈。为此,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要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喜好、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创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普通商品中,创新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与设计融合、多样化的产品类型、个性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等创新元素,将有利于桂林文创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发展中,当地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其文化发展程度,但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元素不断流失。在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文化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创产品进行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对文创产品设计进行概述,阐述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特点,并研究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业内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项目为例,应用设计研究方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语境下探索以“数字+文创”引导城市更新的相关设计策略,以及通过在地化的场所营造和创新场景设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复兴的实施路径。通过对“数字+文创”设计策略的适应性、协同性与可实施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为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控保地块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琼传说分别被陕西省与山东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史典籍与民间传说中的秦琼形象,彰显出秦琼文化“道义”的内核,亦即“忠义”“孝义”“侠义”。秦琼文化创新发展的案例可以分为文创产品、影视作品、节庆活动三个方面。笔者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调研分析,提出了秦琼文化创新发展的建议,亦即强化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文创产品的线上销售、加强秦琼故事的创作与改编、重视秦琼故事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宋辽夏金时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时期,各个民族文化艺术在融合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艺术。本文从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的传承发展研究入手,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宋辽夏金装饰纹样,包括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文创是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新文创的思维适应当前数字化传播环境和互联网业态,注重提升IP的文化价值。从传播环境、产业协作方式、传播效果、人群需求和典藏文物自身特性来看,新文创能够为故宫典藏文物文化传播提供新抓手,同时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打造中国特色的IP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三星堆文化的烟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如何对文创视野下的三星堆文化进行分析、归纳与提炼,进而转化为视觉设计符号,从凝练地域文化视觉元素、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底蕴、融合地域特色烟斗工艺等方面分别探讨并开展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公共文化产业,激发自身服务能力,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尤其是古籍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能够更好地传承古籍当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借助图书馆当中的多样古籍,进一步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重要方向。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古籍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既应确保文创产品符合创意产品的一般特征,又应结合优秀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文化创意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产品设计开发策略,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为例,结合海南当地的文化特点,分析把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毕业设计作品,体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成果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创意产品形式不再单一局限在固有的产品,短视频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也是范围最广的形式。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下,利用短视频的文化创意形式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出城市的短视频文化创意产品。基于短视频时代下网红城市研究与自身的文化重塑,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城市形象影响因素与短视频文创进行结合探索。综合"文化为基础、视频为载体、矩阵为模式、景区多项联动为目标"为短视频文创产品设计产出相应的方法。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城市的品牌文化也将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传播,本文将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和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呈现新的特点,巧妙运用新媒体多元化、互动化、移动化、融合化的特点,创新出版物内容产品和传播形式,能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昆曲日志》项目为例,探讨音像产品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元开发与融合传播,以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年轻群体是消费IP形象的核心对象,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市场的趋势和潮流。该文旨在通过分析黎锦IP形象设计的现状,以情感化设计为理论基础,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引入IP形象设计原则,分析年轻群体的喜好,使黎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运用情感三层次设计理论,分析黎族甘工鸟纹IP形象设计,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个性化需求,从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为黎锦产业国际化增加一条新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情感化设计理念下IP形象的设计原则,为黎锦其他纹样的IP形象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杨茵 《文化学刊》2024,(3):112-115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媒介,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展动画的艺术内涵和商业价值。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与动画IP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当前动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文刚 《文化学刊》2012,(5):162-167
自古以来,海南人都有嚼食槟榔的生活习惯,并形成了丰富的槟榔文化,槟榔成了海南人婚姻、社交、祭祀和拜年习俗中的必备用品。海南槟榔文化的形成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与生产活动。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黎族审美观念和汉文化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苗服承载了苗族人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文化。把"历史"穿在身上的苗族人通过其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向世人展现苗族人眼中的审美文化,他们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图案纹样,讲述苗族眼中独特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充分表达该民族的审美文化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本文以生活艺术化为切入点,力图从苗服花纹的普遍性中把握苗族人的审美意象共性。  相似文献   

17.
该文深入剖析了民族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生命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总和与精神追求的框架。在此过程中,设计创新发挥着连接古今的关键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构,使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焕发出激越的生机。该文着重解析了故宫博物院在立足核心文化资源基础上,实现其文化元素向创新性商品转化的策略与路径。并基于案例的启示,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三大核心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形成系统性认知;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进行文化重新编码;明确市场定位与差异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融合应用,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及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转化,方能实现文化认同唤起与商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周宛 《文化学刊》2024,(3):189-192
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研究图书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对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探讨了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职业教育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今旅游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势明显。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主要有: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新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和普通类型的商品有所不同,博物馆文创产品主要针对博物馆的观众而言。在博物馆购买文化创意产品更多属于偏向感性需求的文化消费。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消费人群分类的研究,论证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引申出几种设计思路。结合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才能抓住特定人群的感性需求,诱发他们的感性消费。本文通过众多博物馆的经典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创产品的感性设计,以期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