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的行为应代表公共利益,但是违法行政行为的出现却屡见不鲜,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制度在我国仍属空白。因此需要有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公众对此类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起诉,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行政行为的侵害。在我国,能代表全体社会公众利益的只能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其应有的职责,这样能有效地抑制违法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现已渡过试行期,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但检察机关身份定位、案件线索来源、程序规则的不足制约着制度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措施比较,分析该制度现存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4.
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进行公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的重要力量,是助推二十大精神落实的重要方式;其现实困境表现为适用条件和指向较单一,主体和诉讼请求欠明确,诉前程序和设计显单薄;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可以采取制定公益诉讼的专门法律,建立并完善惩罚性赔偿机制,创设健全胜诉的奖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概括国内公益诉讼的现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阐明其发生的理由。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归纳实践经验,对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诉讼范围和取证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肯定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地位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建议检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国家利用立法手段,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以减小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诉讼法制定之时,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概念存在有其一定的理由与根据。但随着我国社会与行政诉讼理念的不断发展,在我国设置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本文主要从行政法发展理念,我国国情、社会的需要,以及对反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理由的反驳等来论证当前在我国设置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我国现有法律对不作为救济规定,介绍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国外制度。提出应将侵害公共利益的不作为、抽象的不作为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救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借鉴德国课以义务诉讼模式,构建我国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农村建设中的职务犯罪预防要尊重宪法关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的职权行使上要正确运用检察建议这一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可以通过设立基层检察室、派驻检察联络员、构建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创新新农村建设中的检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得到普遍确立。但在我国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致使检察机关不能依法代表国家或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支持起诉和督促起诉的实践探索。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检察职能的有益延伸和制度创新。也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存在公权干预私权之嫌。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在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情况下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种"曲线救国",这种制度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实践的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规范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以满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面对逐渐增多的损害公共利益而又得不到正确处理的案件,笔者认为,在我国法律中,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因为检察权的权力内容就应当包括法律监督权和公诉权。同时,解决纠纷要有相应的诉讼理念和诉讼形式与之配套,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程序设计也是关键一环。从提起的案件范围、提起的方式以及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调查核实权的运行是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查明案件事实、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的先决条件,在带来查明案件事实、保护公共利益等收益的同时,也需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的大量投入.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复调查核实、全面调查核实、过度调查核实和盲目调查核实的情况,导致产生成本收益不匹配现象.究其制度成因主要有:调查核实主体...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诉讼中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程序规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司法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程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是司法公正中程序正义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检察环节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优势来源于它对诉讼的全程参与性、职能前置性以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机动灵活性,这些优势决定了检察机关对于非法证据排除居于最为重要的位置。检察环节下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笔者认为应当从非法证据的发现机制、调查机制、认定机制、处理机制、救济机制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重构与强化。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侵害旅游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亟需通过公益诉讼加大对旅游资源在开发、经营及传承中的保护。文章通过细化旅游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类型、明晰提起旅游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的主体、厘清旅游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之间的关系等,从而完善了旅游资源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主体按法定程序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的总称.宪法和法律往往只规定了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权力,而没有规定对这种权力进行必要的程序规制和监督制约,因而行政主体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造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运行过程越权、违法和无序问题严重.我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控制虽然也有具体的程序,但都缺乏有效的启动机制,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雾霾治理行政问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之所以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是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即是行政问责机制的缺失.构建中国雾霾治理行政问责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这一问题.明确行政问责对象、规范行政问责事由、健全多元行政问责主体和完善行政问责程序是中国雾霾治理行政问责机制的四驾马车.在雾霾治理的实践中,行政问责机制的确立将使行政机关树立依法行政、责任行政的意识,制止失职、渎职等不负责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伊始至今,行政合同在广泛领域被普遍应用。虽然,法学界对行政合同的研究和呼声此起彼伏,但是,行政合同尚处于学理概念阶段。因此从概念分析、本质解析、功能综述、诉讼依据、制度设想等几个层面研究行政合同,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的局部实现,行政裁量基准作为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创新,对依法治市的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依法治市的发展中,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将会朝着"有限政府"的要求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不同城市间达成一种协调,并受到程序法规的更多规制。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为督促义务人切实履行生态赔偿义务规定了非诉与诉讼两条执行路径.结合法律规定与实践情况,对上述两种途径予以细化.在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行政性质的前提下,分别从非诉与诉讼两层面出发,为生态环境专项司法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尝试跳出现有制度困囿,将执行手段仅限于非诉手段,提高生态公益的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冰雪运动纠纷具有跨区域、偏专业、重衡量的特性,适合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 “法院+雪场+x”机制的实践经验表明,以法官进驻雪场的方式现场调解纠纷,能够有效提高调解的规范性,便于当事人 “接近正义”。同时保险公司人员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了调解的专业性。 但该机制仍存在诉前调解性质不明、价值导向错位、案件分流标准粗略、诉调衔接不佳、调解主体多元性受限等问题。就此结合我国的司法传统和现代调解制度,并批判性地借鉴美国和德国的调解经验,针对冰雪运动纠纷的诉前调解问题提出,应当坚持人民调解的性质,并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效率,同时针对纠纷的不同焦点做出类型化判断,通过程序的设置确保正常的诉讼救济,以及建立冰雪运动员、体育法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调解的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