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人才撬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机制不合理。只有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育人才、设法留住人才,才能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华进  龚漪 《知识文库》2023,(18):187-190
<正>乡村振兴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乡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基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和现实困境分析,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袁婷 《成才之路》2024,(10):53-56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已成为高校面对的核心课题。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助于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讲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具备新思想、新观念的乡村振兴建设者,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在丰富乡村技能人才储备、提升乡村人口文化素质、优化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已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模式,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重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精准定位,多层次培养乡村在地化人才;内外协同,打造振兴乡村的教育共同体;保障实效,完善服务乡村振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对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教育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方式。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课外实践与活动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乡村的重要举措,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振兴对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区域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应制定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策略,构建乡村振兴培训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培训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团队,重构培育模式,提高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力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湖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成效及现实困境,目前湖北省乡村振兴存在着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能力不高、留才引才较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发力,需聚焦顶层设计、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打造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湖北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可以从育人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师资队伍健全和培训资源丰富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质职业学校建设进行"五促"路径建构,使优质职业学校建设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独特价值。本文以黄冈市为例,从分析当前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精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抓好关键群体,创新方式方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村容村貌建设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有效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实现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挖掘扎根于乡村德高望重的乡贤群体的潜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通过追溯乡贤的含义,分析其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当前成人教育助力乡贤转变为乡村振兴带头人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成人教育通过制定全方位的教育政策、设置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建立多形式的交流平台、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障培训的质量,从而推动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培养乡村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是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引擎,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本文基于临夏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按照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分析,探索了开放大学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开启民智,更是强国富民。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同步战略转型,为乡村振兴“升级”赋能增效。通过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并剖析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具备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但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振兴视角下社会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吉林省人才回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吉林省三个社会创业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三角互证,总结吉林省乡村社会创业人才的特点,研究吉林省促进乡村社会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以保证吉林省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了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但存在乡村建设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匹配、乡村产业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诉求不协调、乡村人才与助推共同富裕的担当不配套、县区间发展不平衡对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较大影响等问题。连云港市可以遵循以下路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聚焦产业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根基;聚焦乡村建设,助力缩小城乡差距;聚焦农民增收,扎实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聚焦县域融合,优化城乡发展空间;聚焦乡村人才,打造共同富裕领头雁;聚焦有效衔接,逐步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应将其职能的发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教师培训推动乡村教育健康发展,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依托学历继续教育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还面临价值不明、契合度不高、投入不足等挑战.今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应明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加大对服务乡村振兴的投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但是乡村人才严重不足。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乡村振兴若要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是根本所在。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人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解决乡村人才问题迫切需要乡村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育和支持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注入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应用性强的新兴技术领域,在有效推动乡村农业发展、助力乡村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安徽省的数字媒体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制约数字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激发人才潜力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数字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乡图书馆承担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要把新型农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通过阐述县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县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提出县乡图书馆服务新型农民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面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园艺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园艺技术专业必须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园艺技术专业通过对专业课程理论、实训体系、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其他涉农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