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男排雅典奥运会资格赛成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排同其它7支球队比赛录像的全程观看和技术统计、比较与分析,找出中国男排的优势与不足,为中国男排今后的训练、比赛及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2003世界杯看中国男排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男排在2003年世界杯上的表现,出乎大家的意料,面对世界强队,甚至连日、韩我们都束手无策。通过对二传、副功、发球等七方面进行分析,中国男排在技、战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强队。面对几个月后的奥运会落选赛,我们努力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争取拿到奥运会入场券。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男排与比赛对手在快攻技战术上的不同,找出中国男排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研究指出:在进攻方式上,中国男排主要以短平快和快掩进攻为主,比赛对手多以近体快和背拉进攻为主;在快攻效果上,除快球掩护进攻上存在显著性差距,其他不存在显著差距;中国男排除要加大各种平快进攻之外,还应丰富自我掩护和快球掩护的快攻进攻方式,更好地提高快攻的进攻效果,为中国男排取得更好地成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中国男排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比较法,对参加1998年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欧洲强队的一攻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男排的一攻实力弱于欧洲强队,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男排队员在扣球的个人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塞尔维亚、澳大利亚、伊朗男排快球起跳点和击球点与进攻效果为研究对象,使用Dratfish软件测量并分析,研究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的关系。同时,找出中国男排快球进攻当中在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以此帮助中国男排提高排快球进攻命中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比不同高水平男排队员的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中国男排可以打出高质量的远网快球进攻;高水平男排运动员快球进攻的起跳点和击球点与进攻效果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男排副攻手的短平快进攻的击球点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相同进攻人不同效果的起跳点、击球点发现,中国男排副攻手在短平快进攻时击球点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男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其中,对于主要对手的战术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中国男排合日本、委内瑞拉两队的比赛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多人战术配合能力较差;发接环节能力较差,影响了快攻战术的组合;对于对手一、二号位的进攻拦防不利等问题.为此提出,坚持"以快为主"的战术打法,提高快攻队员的个人进攻技巧;加强进攻组合的参与人数;提高发接球环节的质量;提高拦网成功率,加强拦防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排与世界优秀男排竞技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出中国男排和世界优秀男排在竞技能力各个组成方面的差距,为中国男排今后的训练、比赛和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和帮助。主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2006世界男排联赛上中国男排的技术统计分析,以及近几年来我国男排参加世界大赛的表现,找出了中国男排和世界优秀男排在竞技能力各个组成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卫冕失利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广东队卫冕失败的原因,对两队赛前实力和广东队输掉的四场比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广东队理论上实力应高于八一队,但是从比赛的过程和赛后的技术统计来分析,广东队虽然在整体技术统计与对手没有显著性差距,但决胜期的技术统计与对手具有较大差距,体现出队员对关键球的把握能力较差,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广东队教练员没有针对性的配备上场阵容,使队员的发挥不稳定,造成攻防的持续能力较差是其失败的另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亚运会中国男排及获得前三名的队伍的相关比赛,认为中国男排在身高、扣球和拦网高度方面在亚洲首屈一指,但在扣球、拦网等技术环节的应用和发挥发面与亚运会前三名队伍,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别.合理有效地利用中国男排自我优势身体条件,不断提升自我技术运用效果,无疑是中国男排走出发展低谷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排和欧美三强的基本数据以及比赛现场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运用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同欧美三强综合实力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同欧美三强在身高和扣球高度上经检验无差异性,在年龄、体重和拦网高度方面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三项主动得分技术的运用效果经检验显示:拦网得分率和失误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扣球失误率和发球得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传和防守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