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2.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宿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4.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一次,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量子教育学程实验班”上,听一位学生家长讲述起她的一位邻居女孩的真实状况:小时活泼可爱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不好,被父母请家教、上辅导班,给弄得精神疲惫、麻木不堪。现在只要家长一提:“咱们再请个语文老师来补补”,孩子就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一刀;或是说:“要不也学别人家孩子去上个‘英语班’”,孩子  相似文献   

6.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7.
孩子胆大,富有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森森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他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他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他靠近滑梯。他看别人玩得那么…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教育中,现代家长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并努力走出“关爱强迫症”的泥潭。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的价值。儿童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关爱强迫症”大多发生在独生子女的父母身上。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教育观念有了进步,舍不得打孩子一下,但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却到了过度的程度,形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粟粟,14岁,个子比大多数同龄人矮半头,长得不算难看,是个有点胆小自卑的女孩儿。中考之前的两个月,她的父母百般焦急,生怕她考不上高中,于是央求我给她进行密集的辅导,我问粟粟:“你觉得自己的实力离考上高中还差多少?咱们一起努力!”她半天没有讲话,最后终于小声儿地挤出一句:“不知道……”声叹气,不如心平气和地发掘自己比别人突出的优势,培养自己的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所成就。第四,粟粟有个大表姐,清华高材生,从来都是全家人的骄傲,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结不但没有被家人排遣和开解,反而被无限地放大。粟粟经常撇着嘴说:“不就是清华的吗?怎么了?他们(指她的父母)老是跟我说姐姐怎么怎么好!”父母的这种做法往往是不经意的,毕竟人活在社会上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比较,但是“人比人,气死人”,尤其是孩子,还不能很成熟地去面对别人的评论,必定会使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打击。孩子如果有了排斥心理,做父母的还是应该耐心劝导,帮孩子排解这种潜意识的抵触态度的,不能一味地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不能用别人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缺点,这没有可比性。这其中细节的因素还有很多,单从上述四点,我们就可看出一些基本规律。首先,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在成就感上,没有切实的成就感,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己“不好”,无论家长怎么鼓励也是无效的,所以家长切不可放任不管,一定要多多注意孩子的细微成就,比如孩子做出来一道小小题目,即使对于别的孩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您也要看到其中的成就,并且告诉孩子:“这道题做得很好(总体的肯定和表扬),说明你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公式(具体的成就是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以后再遇到同类的问题肯定没问题(暗示孩子有能力解决同类问题,奠定其自信心)。”其次,注意孩子周遭的环境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效应。5岁以上的孩子渐渐开始去和同龄人比较。从外表、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四个方面,孩子试图突现自己强势的方面,隐蔽自己弱势的方面,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比较心理会愈演愈烈。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引导,自身条件较好的孩子会变得自大,而自身条件较差的孩子会变得自卑甚至自弃。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时候一定要“量身而定”,并且要时时刻刻引导孩子去比较“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和别的孩子比较。最后,我们仍然要强调“亲子沟通”,因为只有沟通,我们才能了解孩子,没有沟通,我们只能臆断,只能猜测,只会做出错误的指导和选择。HAKA学院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认为自己是一颗金子,终有一天会发光发亮。I am HAKA!I am Great!  相似文献   

10.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1.
十一、真实的身世自从见到了我自己的父母,我就更加坚定了要帮他们打败那个坏蛋的决心。目前我是在自己家的星球上,但是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家的情况,甚至找不到自己家里的各个位置。在涓涓、旋旋和丹丹的一再催促下,我向父亲申请,让他派一个人给我做“导游”,他爽快地答应了。不过这个导游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有总比没有好,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对“马哈呀西”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是对我自己的星球有了深入的了解。父亲给我说:“孩子,这个星球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咱们的祖先统治这个星球开始,这个星球便一天又一天地昌盛起来,人民…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06,(7)
受尊重的孩子是快乐的,也是好合作的。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地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让他按您的意志行事。这样违背教育的规律,会被孩子感到他是被动的、被迫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主观能动性,那么,他啥也学不好,啥也干不妥。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坦诚交流,认真倾听,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暑假作息表”。这里我们试着列了一份,不知当否?仅供参考。您也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与他商量列出更适合他的作息时间。——编者  相似文献   

13.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14.
不少父母在和孩子游戏或“比赛”时,因怕孩子输了不高兴,所以常常“手下留情”,故意输给孩子。孩子却误以为这是自己凭实力取得的胜利,因而盲目自满;或者养成始终期待别人把胜利让给自己的心理。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父母应该舍弃那种故意让步的做法,即使孩子力量不足,也要让他知道应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争取胜利。  相似文献   

15.
采访人:您觉得您的孩子升入中学以后的变化大吗? 受访人:记得在孩子10岁那年,我和他妈妈去上海打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嘘寒问暖,要他好好学习,孩子也挺懂事的,没什么问题,没事也会打电话给我们,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但过了年把,我们打工忙,打电话就少了,孩子给我们打电话也少了,再后来我们感觉孩子好像变了,性格有点孤僻,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说他的想法总是跟别人不太一样,不爱学习了。当时我和他妈心里很难受,感觉很凄凉,我们父母打工到底为了啥啊?去年升入中学后,孩子不一样了,他每周定期给我们打电话,跟我们讲他学校的事,说班主任对他们很好,学校也很关心他们,还对我们说“辛苦了”,自己上初中了,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让我们不要为他担心。那晚孩子跟我们说这话的时候,他妈妈都哭了。  相似文献   

16.
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而父母更应该让孩子直面困难,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生活事件。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吗?选择“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回答以下问题。1.我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同龄人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害怕他会出事。2.我有些过分担心孩子的健康。3.如果孩子的游戏我不能够接受,我会说“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4.当孩子还没有按照我的期望去做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不安。5.别人说我对孩子太关心,有时候被认为是过分夸大的。6.我喜欢孩子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7.我在过马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孩子。8…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孩子学习弄虚作假的话题之一亲爱的家长,当您翻开孩子的作业本看见的全是红色的钩时;当您捧着孩子的试卷跳入眼帘的是您所期待的好分数时,做父母的您一定是甜在心里,喜上眉梢。当然,这也许是您孩子努力的结果,但是您知道吗?有的也许并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可能是他的“好戏”迷惑了您的眼睛。这,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先让上小学的孩子来告诉您,下次再请上初中的孩子来谈谈。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06,(5):63-63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训。当别人的要求与自己的心愿相违时,人们常常想起这句古训,并以此为由推托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但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在对待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句古训,往往把一些自己小时候没做过或没做成的事强加给孩子做。孩子刚牙牙学语,父母便要他念儿歌背唐诗;孩子刚完成蹒跚学步,父母便要他学跳舞弹钢琴;孩子刚会看图说话,父母便要他练书法画国画甚至演算小学的加减法。父母们当然是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真是难为了孩子。将心比心,父母们不妨自己试试看。就拿背唐诗来说吧。经典的唐诗有三百首,如果父母们陪着孩子一起背,即使只背一百首简单一点的唐诗,父母自己能否坚持把这一百首唐诗全背出来?即使背出来又能否真正理解诗中的含义?说实在话,要背一百首唐诗是很难很难的事!恐怕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不一定人人能做到吧!拿成人自己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