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m Chan 《网球》2013,(8):103-103
2004年,我随力士浪穿线团队来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做穿线服务。虽然我是华裔,不过我24岁就从香港移民去了英国,所以很惭愧,当时我一点普通话也不会说,只会说粤语和英语,对中国也有一些偏见,不过去过一次北京之后,我对中国大陆的印象有了一些改变,媒体说的大多是片面和负面的东西,真实的情况不一定是那样子。那时没有什么中国大陆的人认识我,当然我基本上所有时间也是待在穿线室里,很少出去,倒是有一本网球杂志采访过我,但是很抱歉,我已经回忆不起是不是《网球》了。  相似文献   

2.
全能     
谢明 《网球》2012,(2):136-136
我第一次看见老赵是在一次圈内聚会上.他端着一杯混合饮料却喝得满脸通红,当然他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喝了酒.或者是对暖气敏感的缘故——他笑得非常开心.显露出一种要见人就抱的架势,好像是这里的主人一样。他热情地和我很多朋友打了招呼.  相似文献   

3.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4.
3月底,亚洲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在深圳越通(东湖)网球俱乐部激战正酣,这一天,ITF网球发展部总监戴夫米利一大早就从北京赶到深圳的比赛现场,从戴夫在ITF的分管的业务来说,青少年网球的发展正是他的职责范围。于是,他一到赛场就开始忙碌,很像一个钦差大臣,找赛事总监谈话、观看小选手的比赛、参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一刻也不停,我们原定于下午的采访,只好推迟到晚饭之后。晚上9点多的时候,戴夫终于坐到我的对面,想着他这一天从北京到深圳一直没空休息,我还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疲劳,但戴夫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滔滔不绝,这也让我消除了多余的担心。  相似文献   

5.
秦尼 《网球》2010,(5):88-91
3月底,亚洲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在深圳越通(东湖)网球俱乐部激战正酣,这一天,ITF网球发展部总监戴夫米利一大早就从北京赶到深圳的比赛现场,从戴夫在ITF的分管的业务来说,青少年网球的发展正是他的职责范围。于是,他一到赛场就开始忙碌,很像一个钦差大臣,找赛事总监谈话、观看小选手的比赛、参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一刻也不停,我们原定于下午的采访,只好推迟到晚饭之后。晚上9点多的时候,戴夫终于坐到我的对面,想着他这一天从北京到深圳一直没空休息,我还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疲劳,但戴夫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滔滔不绝,这也让我消除了多余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7.
林芬 《网球天地》2014,(9):128-128
为什么是101,因为百分百之外总还会有惊喜,这就是学习网球带给我的感受。 第一个理由,网球之海纳百川。可快可慢可张可弛,从3岁到90岁都可以参加的运动,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网球运动如此,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协会和交通运输部网球协会也是如此。我之前完全没有打过网球,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没想到网球协会的朋友们热情地接纳了我,并为我创造从零开始学习的机会。入门培训、部门集训、周末练习……两个多月来,我深深被这一最优雅的运动吸引,并坚信这是一项能让幸福伴随终生的运动。同时,在练习网球的过程中,认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朋友们,共同的兴趣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切磋球技,取长补短,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8.
艾思 《网球》2010,(6):85-85
我很喜欢网球,虽然羽毛球、乒乓球也都玩得不错,但是网球是最爱,因此也嫁给了一个网球发烧友,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他能赢我。我们在没结婚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打网球,最好能成为网球明星,不光我们俩有这个想法,我周围的人,他们知道我们的爱好和经历,也很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明星。  相似文献   

9.
十年共度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网球有着执著的爱,他们把这 份热情爱屋及乌至关于网球的一切,这种近乎偏执的爱着 实让人感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全明星猜想》做了一期节目叫做《网球嘉年华》,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些网球收藏家。其中 有一位嘉宾不得不让人惊奇,他在家中建立了一个网球资料馆,这里不但有录相带和移动硬盘记录的上千场比赛,还有我们创刊 10年以来的所有期刊,整整100期。 他就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网球教师孙卫星,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球裁判,从事网球20余年的经历让他有太多的故事来讲述。脚 印是一步步踩出来的,他对网球也经历了从懵懂到深入的过程。1981年,北京体育大学建成了第一片网球场,这惟一的一片红土 场却成了这些刚刚接触网球的人们的乐土,孙老师把这种单纯的爱好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0年。90年代初,北京建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网球天地》2009,(7):112-112
Luc aBonati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意大利人,他平时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打网球。5月2324日,他再次来到上海金地格林世界国际社区。“今年我又来了,碰到很多老朋友,去年我第一次参加“金地杯”国际友好网球邀请赛.打得不错,还认识了很多球友.今年希望能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1.
刘彤 《网球》2013,(8):96-97
很多人都不知道,郑赛赛第一次登上《网球》杂志,并不是作为球员而是作为投稿作者,那时候她还只有15岁,自己第一次独自出国去摩洛哥参加比赛,为了打发时间,她在比赛之余写了不少训练日记,讲述和记录自己的见闻。"有一次和《网球》杂志的编辑不经意的闲谈,他就说能不能让赛赛出去比赛的时候写点东西,这倒提醒了我,我说赛赛之前出国就写过一些训练日记,不知道能不能用,后来就发了过去,没想到直接就刊用了。"说起第一次给《网球》杂志投稿的机缘,郑赛赛的母亲郑明回忆道。后来,  相似文献   

12.
一日,《网球天地》编辑部主任刘丹梅打来电话,问我能不能为“名人网球缘”写一篇反映徐寅生副局长参加网球活动的文章。由于我喜欢打网球,经常在网球场上见到徐副局长潇洒挥拍的身影,也很想有机会了解这位闻名遐迩的世界乒坛首脑为什么如此喜欢网球运动,所以便答应前去进行采访,在办公室里,徐副局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打网球的经历和感受─—“我的切身感受是,学打网球.很容易上瘾。”话题从徐副局长什么时候开始打网球说起,他回忆道:“70年代中期,我由中国乒乓球队调到国家体委机关工作从每日奔走在训练场地,变为整天坐在办…  相似文献   

13.
yanan 《网球天地》2014,(5):14-17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红土比赛,因为先入为主很重要,最初开始看网球的时候正好就是欧洲红土赛季,去过的网球赛事也以红土居多。不久前,法国网协首次在中国举办法网青少年外卡赛,让我对红土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到了法国人对红土的痴狂,他们希望全球都能来一次红土热,罗兰.加洛斯的红土扩张路已经从巴黎走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4.
快乐零起点     
青青 《网球天地》2009,(10):106-107
本次活动是我们特别呈现给“零起点”朋友们的,特别邀请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教练团队.并邀约天龙、登路普和伽玛等网球器材供应商给初学网球的朋友们全方位的装备帮助,还吸引了像”白领部落写字楼圈”这样的球友团体的热情参与,大家共同在零起点上充分体验到了网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走进王励勤的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凌乱。如果不是高大、英俊的王励勤站在我面前,真不相信这就是世界冠军的房间。 王励勤笑起来很腼腆。“对不起.我刚洗完澡.来不及收拾,让你见笑了。”刚比赛回来的王励勤显得有些疲惫。 王励勤喜欢看网球和NBA比赛.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眼睛始终不离电视里正播放的室内足球比赛。 其实,王励勤还是很健谈的,这是他给我的第二种感觉。 ──上海圣雪城俱乐部打破了蓝盾运输俱乐部要继续保持连胜的势头,你认为你们队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励勤:从我们队来讲能赢他们感觉是很好。但从整体实…  相似文献   

16.
《体育博览》2010,(11):128-128
《网球画报》的编辑们好。我特别欣赏费德勒.多年来只要有他的比赛我一定守在电视机前。如果实在有事不能看,我也会让老婆帮忙录下来,等我有空再仔细欣赏。其实不仅是他的比赛,关于他的任何事我都很有兴趣了解。  相似文献   

17.
Grace 《网球》2011,(8):62-65
温布顿是所有网球迷心中的圣殿,自从2002年开始看网球以来,那片绿草就承载着我对网球的所有梦想。在网球界,似乎只有温布顿才配的上“经典”这一修饰语。又因为我最喜爱的球员费德勒一直将温布顿视作他自己的后花园,我对这片场地的情感更加深沉。我一直梦想着可以亲临温布顿见证费天王捧起金杯,这个梦想支撑着我对网球的所有热情。  相似文献   

18.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19.
吕彤欣:(品正操之子,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我代表父亲,感谢评委会和网球爱好者把这个荣誉颁发给他。我父亲一直说,他一生中做了三件事,一是打鬼子,二是修铁路,三是打网球。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10月2号,我跟他最后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还跟我提到他喜欢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员。他反复对我说,当时李芳进入世界前36名,打进了大满贯,非常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是否曾经有人对你说:”网球算什么啊.它根本不算是个体育项目,我也可以成为网球高手。”至少我已经无数次听到过这种论调——包括普通的体育爱好者,以及某些自认为对体育比较懂行的人都这么讲。每次我听到有人说打网球”很容易”的时候.心里都感觉不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