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小学班主任很多年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在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时,常常考虑不周,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为孩子今后与人友好相处设置了障碍。没有玩伴的齐齐7岁的齐齐,瘦小,内向。在学校,他很少与班上的同学一起游戏,只愿意和座位后面的女孩诺诺一起玩。诺诺生性活泼,胆子比男孩还大。一天课间,诺诺正和另一个女生玩拼图游戏,齐齐过来了,想和她们一起玩。谁知话不投机,诺诺抬起右脚,踢到了齐齐的肚子上。立刻,齐齐便毫无顾忌地在  相似文献   

2.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3.
一个小女孩拉着我的手,问我能否当她的大姐姐。原来她看到楼下人家有许多孩子在一起玩,很开心,而她的家住在高层,没有伙伴可以一起玩,感到孤独,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有个姐姐。小女孩的话,引起我的许多感慨:是呀,孩子需要伙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可是居住在高楼大厦单元房里的孩子,被一个个分隔在小天地里,他们只有在幼儿园才有小朋友一起玩,回家后就会是孤零零的,没有了伙伴。不少父母还不让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自己  相似文献   

4.
邻家的孩子云云和我的女儿同是三年级的学生,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又经常在一起写作业,相处得十分融洽。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女儿有意回避云云,极力反对云云来我家里写作业,对我的辅导也是心不在焉。孩子这种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孩子:“你们两个闹别扭了?”孩子不耐烦地嘟囔:“没有,我就是不愿跟她在一起。”我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相似文献   

5.
和孩子一起玩不仅是一种乐趣,还可以为孩子的想像力插上翅膀。玩的过程是培养孩子技能技巧的过程,玩是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进行探索的一段特殊时光。记住,最重要的是你能和孩子在一起。玩可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各种挑战,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玩还可以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当你花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如过家家、搭积木、投球时,你是在帮助他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技能技巧,从中你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能力,知道他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玩还有另外一个益处,那就是获得乐趣。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和孩子在一起玩挺费力气的。当…  相似文献   

6.
以前,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叹:由于工作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了。现在可以说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很多。父母怎样陪伴孩子玩?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在节日里快乐,并促进他们的成长昵?  相似文献   

7.
作为家长,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了呢?美国密苏里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列举了33种尊重孩子,28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供您参考: 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 ●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与孩子一同玩乐。 ●和孩子一起画画着色。 ●赏识孩子的才能。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  相似文献   

8.
余燕 《学前教育》2009,(10):43-43
2009年2月18日,帅帅作为中班的新插班幼儿第一天来园,她在门口拉扯着妈妈,要回家。我过去抱起帅帅,她对我又抓又踢。妈妈走后,她就跟着班上的诺诺一起活动。我走过去问诺诺:“你们认识吗?”诺诺回答:“我们老家是一个村的!”午睡时,我让她去自己的小床睡觉,但她非要跟诺诺挤一张床。我们只好把她的床和诺诺挨在一起。她很快入睡了。等到吃晚饭时,她着急地看着外面,突然大哭起来。配班老师安慰她:“吃完饭,过一小会儿,你妈妈就来了!”听完老师的劝慰,帅帅平静许多。  相似文献   

9.
林芳珊 《家长》2008,(Z2):48-49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并以此作为和孩子进行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同性结伴相处,一起玩耍,一起出行,一起做作业,往往格外放心,而且以为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证据。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与同性伙伴感情笃厚、过从甚密是正常的,这样就阻止了孩子过早地交异性朋友,有助于防止孩子恋爱。特别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天大的好事,绝无非议的道理。即使孩子发展到与同性伙伴同吃同睡,有些亲昵举止父母也绝不在意,认为那是绝对安全的。父母的头脑中一般都有一根防范恋爱的弦,而且这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特别是对女孩子更是如此),随时准备把孩子的恋爱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孩子恋爱这根弦绷紧可以理解,然而,以为只要孩子与同性结伴玩耍,就安全可靠了,这是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因为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恋爱——同性恋一样会影响年幼无知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邹俊 《云南教育》2005,(31):47-47
我到一所小学听课,正碰上许多孩子在做操,其中不乏动作不规范或态度不认真的孩子。在做操的行列中穿行着一些女孩和男孩,他们是老师的“小助手”,在协助老师盯着哪些动作不达标、不认真的孩子。这些小助手是负责的、天真的,但一见到自己的同学哪个动作不到位,马上就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满嘴斥责声,有的甚至伸出脚去踢同学,而那些没做好操的孩子自然是唯唯诺诺,不敢吱声。看着这些傲慢的“小助手”,不禁引发了我的感慨。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交往能力很重要,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接纳孩子的伙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的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的清洁与秩序的“破坏”。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空间,允许孩子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节假日主动为孩子们创设机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  相似文献   

13.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14.
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文明行为、学习习惯等。这方面,教师应让家长懂得对孩子应该既爱护又严格,既言传又身教,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苛求,更不能体罚。因为溺爱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骄”“娇”二气,缺乏自治和自理能力。苛求孩子,则无异于逼鸡下蛋,拔苗助长,其结果往往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体罚孩子,其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使孩子对父母不是唯唯诺诺,就是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甚至在家里挨了打,出去就找人发泄,逐渐养成了喜欢打人骂人的恶习。其次,教师要让家长懂得,家长双…  相似文献   

15.
<正>我把我们班的孩子称之为"天使"。天使是纯洁无邪、快乐健康的化身。班主任就是守护天使。班主任必须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像个孩子一样,把每一件与学生有关的事当成大事,与孩子们一起去做。一起去感受,一起承担失败,一起享受快乐,一起健康成长。体会到这份真挚的爱会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时都会不得不去考虑孩子的需求,这份细腻,似乎自然而然地表现而非强  相似文献   

16.
亲子阅读,就是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低龄孩子最好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养成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  相似文献   

17.
想着孩子     
李亚 《师道》2008,(9):38-39
放暑假了,家里来了几个小亲戚。几个孩子在一起,自然会聊学校的生活:现在的学校、老师,曾经的老师、同学。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希望,是美好的存在,更是心心念念的传承!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还应当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更要努力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得到尊重、珍视,让生命倍受关注、呵护.为人父母,也许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触摸生命,和孩子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创造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19.
家教是一门艺术。不少家长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学会跟孩子交朋友。在平时和孩子经常谈心,双方处在平等的位置上。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仔细听,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便是家长认为不成问题的问题,也是采取商量的口气循循善诱,让孩子愿意与你交流。在平时,家长应尽量增加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像晚饭后一起看电视,边看边聊天;经常和孩子们进行广泛交谈,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观游览,走入大自然,一家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7,(3S):48-48
我们有很多家长不和孩子一起吃晚饭。有些是因为工作忙,要在外面出差或应酬;有些是因为孩子在电视机前吃,父母听之任之……父母与孩子一起吃饭的时间少,不利于孩子社交技巧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