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到民歌《绣荷包》,那在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韵味的《绣荷包》。如由朱逢博演唱成经典的山西民歌《绣荷包》和云南民歌《绣荷包》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有着较大的差异,还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趣不同,演唱者的艺术处理也有高低之分。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不同调式调性、不同节奏和不同表情的《绣荷包》,也有不少数量的《绣荷包》是由母体繁衍成很多大同小  相似文献   

2.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绣荷包》是我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汉族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多种多样,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流传和分布。各地流传的《绣荷包》,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风格。本文就以山西云南两地的《绣荷包》为例,从文化、音乐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它们"同名不同曲"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绣荷包》是汉族民歌最普遍的主题之一,流传范围很广,遍及全国,作为同宗民歌家族成员之一,它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就以《绣荷包》为例,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它的“同名异曲”,从音乐本体上分析研究它的“异曲同风”。  相似文献   

5.
山东民歌即在山东地区出现,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口头传唱逐发展起来的。据统计,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又独具特色。本文以山东地区流传最广的两首《绣荷包》为例,针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分析,比较两首作品风格的异同,进一步阐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出现并流传的同名小调,它们之间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绣荷包]是清代以来遍及全国的时调小曲,各地产生了诸多变体形式。通过对腔段、腔调、节奏型和歌词等音乐本体的对比并结合相关史料研究,可推断传唱于巢湖地区的[绣荷包]是道光元年(1821年)贮香主人辑《小慧集》卷12第38箫香主人小调谱第2首工尺谱所记“湖广调”[绣荷包]最为相似的变体,是迄今所见最能还原其原貌的活态传承的民歌。  相似文献   

7.
:《绣荷包》在我国家喻户晓。但因地域的不同又产生了不少风格迥异的《绣荷包》。这里仅通过几首颇具代表性的《绣荷包》,试图说明它们所表达的女性情愫及其不同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反映。《绣荷包》属于谣曲中的情歌类,这类名歌全国各地都有,但曲调各有特色。山东苍山的《绣荷包》是一首流传在山东中南部的传统情歌。本文从该曲曲体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等民族民间的音乐体系的艺术特征出发,结合当地语言、环境、风土人情等地域性特征对该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站在一个新视角将《绣荷包》置于它产生的整个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去加以认识,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和分析,使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三首《绣荷包》艺术特点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包”是女子为心上人制作的感情信物,绣荷包时她们始终沉浸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文章主要从艺术特点方面,来分析比较三首《绣荷包》小调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韵味。  相似文献   

10.
方志宏 《课外阅读》2011,(8):326-327
本文通过新疆昌吉“花儿”的形成,发现原生态民歌“花儿”是由从内地主是陕西、甘肃、青海等西迁的回民带入新疆昌吉地区,得出“花儿之乡”是新疆昌吉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绣荷包》来探讨“花儿”的艺术特色及对新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荷包”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设计玲珑,刺绣精美,常常被昔日农村青年男女作为传递爱情的信物。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小调在民间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鉴于此,笔者将传唱最为广泛的两首《绣荷包》,从音乐特点和感情处理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探讨《绣荷包》的音乐内涵,从音乐分析和演奏提示入手,分析乐曲中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从而得出,表达民族风格的作品不是一种定式,而是要爱好手风琴音乐的艺术家去探索、创造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13.
绣荷包     
褪去光彩明丽的蓝衣,一抹羞涩的红晕爬上天空。夕阳带着温暖的气息钻进了卧室,伫足于床前,凝视着床头那个早已泛旧的荷包。小时候,记得奶奶有个绝活儿——绣荷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一首秦州小曲《绣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秦州小曲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共振峰等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语音信号的能量、基频等声学表现进行分析,初步探索秦州小曲的演唱技巧和参数范畴,为秦州小曲的保护和演唱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管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6-47,51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然而进行横向比较,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文化不兴与落后的现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无疑是个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其实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分支,两首《绣荷包》小调的不同特色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学、民俗学、文化学多种角度对抗日民歌《十二月》给予审视和发微;立足于古典文论,对《十二月》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结合中西诗学理论,揭示民歌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十二月歌》这一传统的民歌形式,进而把握了《十二月》这首抗日民歌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超越,揭示了它作为新体民歌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前准备] 1.钢琴、二胡和录音机。 2.潜江民歌歌单:《崔咚崔》、《数蛤蟆》、《洛阳桥》和《哥在高山打伞来》。 3.学生人手一份《崔冬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乐谱单。[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活动课,我们上了《荆州民歌知多少》这一课,并唱会了《崔咚崔》等4首传统的潜江民歌。今天这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民歌新唱,即用《崔咚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曲调填写以抒发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民歌一直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作曲家通过运用民歌素材,创作出了大量民族气息浓厚的音乐精品。文章通过对民歌《小白菜》的分析,探讨了《小白菜》音调在歌曲《北风吹》、《山不转水转》和《春暖花开》中的成功运用。由此指出,民歌音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中运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等。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