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飞天梦     
2013年6月26日,中国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项目在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取得了又一个成功。中国于2003年首次派航天员进入太空,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中国正按照既定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航天项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与航天员通话时曾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快、更远。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成功,将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茫茫太空。中国航天员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进行了出舱的活动。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人类征服太空迈出的新步伐。这些卓越的成果极有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奖励     
中国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团队获美“太空成就奖”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4.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机构主办: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协办:课堂内外杂志社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参赛对象中小学生,欢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关注。竞赛内容竞赛题目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内容主要为载人航天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5.
《中学科技》2012,(9):10-11
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相伴遨游太空,举世瞩目;与此同时,从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又传来了一份捷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突破了下潜深度7000米大关,到达7020米深处。身处“蛟龙号”中的三名潜航员向翱翔在太空中的航天员送去了祝福,宇宙和海洋于此刻连接在一起,中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6.
6月26日,神舟十号顺利返回。神十归来,承载着成绩和荣誉,也意味着新的梦想已然起航。1992年,我国决定发展载人航天工程。21年来,中国人以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辉煌追寻航天梦想。神十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空之吻     
按计划,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已圆满完成,不仅把航天员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而且都平安地回到了预定的着落点。第二步: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是预计2020年完成的空间站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8.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是啊,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  相似文献   

9.
兰宁远 《高中生》2012,(34):32-33
●从"863"到"921"●1986年3月,航天老专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邓小平看到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批示执行。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中国的高技术研究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为此,中央汇集国内航天领域的顶尖专家,从1987年开始,相关论证持续了5年,专家们逐步达成共识:航天飞机造价昂贵,技术复杂,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生产航天飞机的技  相似文献   

10.
高峰 《课外生活》2011,(Z2):64-65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来就埋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探索自然的两大夙愿。上天———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入海——2010年8月26日,科技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一条好消息:我国首个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日前突破3000米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5天115小时32分绕地球77圈325万公里的飞行后,神舟六号返回舱于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王永志 《大学生》2012,(Z3):116
从1961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起,就投身到国家的航天事业中,从"两弹一星"一直到载人航天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源于"863"计划,也就是1986年3月小平同志的批示。工程正式上马是在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开始研制,并且批准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决心很大。当时我是五个参加汇报者之一,主要汇报了总体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12年9月20日上午10点,为纪念中国载人航天20周年,由本刊副社长著名油画家邹中华与李东升共同创作的大型油画《飞天英雄谱》捐赠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幅《飞天英雄谱》(1029cm×290cm)的大型油画,是由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帅放文,特邀《小读者》杂志社副社长、著名画家邹中华与李东升共同创作的。它取材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古代飞天梦想,到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冯琪  刘琰  鄢丽娟 《高中生》2013,(25):53-54
中国飞天梦,一梦几千年。人类最早的航天故事,可以说是由中国女性来演绎的。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的主角嫦娥,便是人类最早的一位女"航天员"。晋代《拾遗记》中出现的"巨槎"是人类最早的宇宙飞船构思。宇宙飞船能飞上天,离不开助推的火箭。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是谁发明的?他是中国宋朝名叫冯继升的人。在航天飞行中,能够载人飞行标志着一国航天技术的先进和成熟。现代载人航天距今只有几十年时间,而早在中国明代就已经出现了载人飞行试验。这个"航天人"名叫万户,也有人称为"万虎"。现代航天大国美国对万户非常崇拜,他们的专家是这样记述中国古代这位"航天人"的航天事迹的: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29日11时20分,随着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最后一个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出舱,“神九”任务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在主着陆场医监医保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都已安全出舱.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已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通讯》2008,(6):28-30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载人航天精神蕴藏着巨大的"立德"价值。载人航天精神承载着国家之德,是国家兴盛的支柱与价值准则,树立了社会立德之标杆,引领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奋斗方向,这是立德的前提。载人航天精神所具有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文化传承创新之德是新时代"立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明载人航天精神之德、笃载人航天精神之实来修德,并以体验载人航天精神之载体从外部强化"立德"。  相似文献   

18.
《广东第二课堂》2005,(11):46-46
祖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对走向太空的向往之情。假设.50年后,我们正在玛格达号飞船上。我们回顾一下,2005年中国神舟6号载人飞船的有关知识,你能准确地回答出以下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9.
早在10世纪,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热气球。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费埃兄弟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载人气球升上了天空。随风飘逸的气球在人们印象中总是充当载人飞行的工具,其实它最早主要用于军事。在战争长河中,这个“空中老兵”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剧情。  相似文献   

20.
【背景材料】2 0 0 3年1 0月1 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 0 0 3年1 0月1 6日6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东经1 1 1°2 9′、北纬42°0 6′)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km .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员状况良好.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凯旋而归.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