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菲尔兹奖     
诺贝尔奖是当今学术界最有声望的大奖。诺贝尔奖的奖项不少,但就是没有数学奖。加拿大数学家菲尔兹在第七届国际数学大会上,建议以大会结余的经费设立一个数学奖。他去世前,又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作为这项奖励基金的一部分,并且建议这项数学奖不以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名字来命名。但是,国际数学家大会还是决定命名为“菲尔兹奖”,以表示对菲尔兹的纪念。到今天,世界上没有一种数学大奖比菲尔兹奖更具国际性和权威性,人们一致公认,菲尔兹奖是当今数学界声望最高的大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工作代表着当今…  相似文献   

2.
吴振英 《数学教学》2003,(5):47-48,7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于8月28日在首都北京胜利闭幕了.菲尔兹奖和内万林纳奖这两个国际数学大奖的颁发,作为大会的焦点,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内万林纳奖是一个设奖仅仅二十余年的“数坛新奖”,但它却能够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同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足见其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首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于1897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1900年巴黎大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未曾中断,已成为全球性的最高水平的数学科学会议。大会开幕式上将颁发菲尔兹奖和内万林纳奖,表彰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上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其中菲尔兹奖普遍被认为是数学的“诺贝尔奖”。大会期间,由国际数学家联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著名的诺贝尔奖中未设数学奖,所以旨在发掘数学新星的菲尔兹奖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学最高奖.这个奖项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J.C.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数学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去世前立下了遗嘱,把自己留下的遗产加到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将这项奖金(192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结余经费和菲尔兹的遗产)命名为菲尔兹奖.  相似文献   

5.
数学小辞典     
数学小辞典:菲尔兹奖是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兹奖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这一大奖于1932年第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设立,1936年首次颁奖,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面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且用拉丁文镌刻上“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  相似文献   

6.
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而陶哲轩,是获得这一届菲尔兹奖的最年轻的华裔数学家。“他就像莫扎特,数学是从他身体里流淌出来的。”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  相似文献   

7.
9月的北京,天高气爽,阵阵凉爽的秋风送走了夏日的炎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惬意.备受世界瞩目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刚刚在这里落下了帷幕.本次大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无疑就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美国数学家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菲尔兹奖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美誉,在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他们颁奖.9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1年1、2月曾介绍过,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都颁发菲尔兹奖——数学最高奖之一.那么,菲尔兹奖缘何而来? 192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召开,大会由加拿大数学家J.C.菲尔兹(Fields,1863~1932)主持.菲尔兹为本届大会摹捐了一笔款,会议闭幕后尚有结余,他希望用这笔款设立一个国际性的数学奖.为此他不遗余力,多方奔走.193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菲尔兹想在大会上正式提出动议.但在会议开幕前夕,他却不幸去世了.按照菲尔兹的遗愿,大会接受了菲尔兹的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是世界范围内学术界享誉最高的大奖,遗憾的是惟独没有设立诺贝尔数学奖. 人们觉得,数学界也应设立一个奖项,以奖励优秀的数学家.1932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设立“菲尔兹奖”,即每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两枚  相似文献   

11.
菲尔兹奖     
《中学生数理化》2006,(3):42-42
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大奖,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是以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的姓氏命名的。  相似文献   

12.
ICM·Fields奖     
2006年8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有四位数学家获得了菲尔兹(Fields)奖。该奖项有“数学诺贝尔奖”之誉,加之它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只颁发给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因而,获此殊荣堪称世界数学界的精英和佼佼。本届获奖中的一位华裔青年陶哲轩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另一位俄罗斯人佩雷尔曼(G.Perelman)拒绝领奖也成了菲尔兹奖颁发以来的“第一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胡作玄、赵斌编写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传》,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对于关心数学发展的人们,这是一个好消息. 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可是一位加拿大数学家菲尔兹弥补了这一缺陷.时至今日,四年一度的由国际数学家会议授与的菲尔兹奖,已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Nobel Prize)是世界范围内学术界享誉最高的大奖,它是以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的.其中设有文学(literature)、物理学、化学、和平、经济学(economics)、生理学或医学六个类别.引人注目的是没有设立诺贝尔数学奖. 人们觉得,数学界也得设立一个奖项,来奖励优秀的数学家.1932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设立“菲尔兹奖”.即每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应当颁发2枚金质奖章(gold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数学的发展大大超越了19世纪数学发展的速度,它已走到科学的前面.但是,号称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不仅奖金少得可怜(不到诺贝尔奖的1%),而且规定获奖者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另一个数学奖项是以色列的沃尔夫奖(Wolf Prize),它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其他的非学术因素还是存在的.第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新一轮的菲尔兹奖得主诞生。当米尔扎哈尼从韩国总统朴槿惠手中接过属于她的荣耀时,菲尔兹奖的历史上将记录下全新的一刻——首位菲奖女得主诞生了。菲奖的第一位女得主"20世纪初,玛丽·居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而现在是第一次有女性获得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这是一场女性的庆典。"国际数学联盟的副主席克里斯蒂安·卢梭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3日,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教授丘成桐宣布:世纪难题——庞加莱猜想被我国数学家朱熹平、曹怀东完全证明。  相似文献   

18.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获得菲尔兹数学奖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Terence Tao)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一个香港移民的家庭.2006年,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因为“在微分方程、组合论、调和分析和可加数论上的贡献”,获得菲尔兹数学奖.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显示Ⅲ,从1980年到2001年间,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共产生了14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6位沃尔夫奖获得者和27位图灵奖获得者,1982年至1998年间产生了18位菲尔兹数学奖.  相似文献   

20.
正与诺奖不得不说的故事传说中,因与瑞典著名数学家米塔格·莱弗勒因争夺一女子而失和,诺贝尔极度痛恨数学家。为防止情敌拿到诺贝尔奖,他故意将数学排斥在外。这件事令莱弗勒的好友——加拿大数学家J.C.菲尔兹大为不平。固然全世界都知道菲奖设立的初衷是菲尔兹想要推动北美数学与国际数学间的交流,小道消息依然说,菲尔兹私心也想为好友伸张正义,才要与诺奖对立,专门设立一个数学奖。科学史学家马丁·安德乐则认为,诺贝尔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荒谬,他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他可能认为数学不是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