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彭琳 《考试周刊》2013,(37):20-21
传统色彩是我国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色彩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包装,提高包装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对传统色彩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传统商品包装设计存在着色调运用单调、造型缺少创新、包装和印刷工艺落后、包装设计内容缺乏新意等不足.传统产品包装应该创新设计思路,以各种方式或手法体现商品的特色,强调和体现产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传统产品在经过富有民族韵味的包装设计后才会成为畅销的产品,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时方能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把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包装设计之中,不但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更能推动包装设计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须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注重发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美,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感、民族性和独特个性风格的包装设计精品.  相似文献   

4.
现代设计理念下,包装设计的融合创新仍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应该也能够成为现代化包装设计时尚永不衰竭的原动力.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能够凸显浓郁的地方特色,产生迎合高品位的品牌效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图案以及人文思想、民族符号等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新融合,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装演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具有朴实、醇厚、韵味十足的特色。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民族以及民间的艺术理想,更是反映了艺术魅力与艺术需求。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下快捷起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西方等国家的文化形态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冲击着中国包装设计市场,这给我国还未成熟定型的市场带来了不少诱惑,造成了我国包装设计独立思想和语言形态的缺失,消减了民族化包装语言形式,阻碍了我国的创新道路。我国包装设计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影响下,应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包装设计文化载体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国进 《教师》2012,(14):41-42
包装设计是社会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它不但有其广泛的商业价值,同时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它是以群众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沿着历史的文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梳理,分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当前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势,探究如何才能准确地抓住包装设计元素,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意设计,本土文化中如何构建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语义、新生命,从而让中国传统元素得到更好的发扬。  相似文献   

7.
李楠 《考试周刊》2011,(41):38-39
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民间艺术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的,是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成的文化瑰宝和独特风格对当今的包装设计潮流有着重大影响。现代包装设计,既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制品,所以包装设计应具有自身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要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结合,在外形与内涵上高度统一,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古城扬州处处体现着由中国传统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韵味。本文以扬州传统漆器艺术的工艺及纹饰特点为主线,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扬州传统漆器特有的表现方式及造型特点,揭示了扬州传统漆艺的独特魅力,借以诠释传统符号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方漆器的发展状况、工艺特色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对传统技艺的梳理与记录性保护;对大方漆艺的艺术风格作出合理的定位;培养相关艺术人才;强化品牌保护意识等传承与发扬贵州大方漆艺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吕玉龙 《文教资料》2009,(10):72-73
作为商业性艺术设计门类之一的包装设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随着社会大众审美意识的增强、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当代设计师如何弘扬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从中挖掘、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于包装设计之中,创作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及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陈宇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6):120-122
漆艺是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当今社会,漆艺在民间已逐渐没落。不过在艺术设计领域,漆艺实践者们却对漆艺的应用领域予以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将其引入到了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装饰上。漆艺的运用,在增强室内空间环境艺术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它的文化性,具有不可替代的装饰优势。  相似文献   

12.
当代立体漆艺创作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艺本质上兼具绘画特征和立体特征。当代漆艺术从平面走向立体,代表了对漆艺术的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也代表了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模式的转换,是现代造型意识与传统技艺结合的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13.
邹红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121-125
漆画是在传统漆器装饰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兴艺术门类。通过梳理中古时期、明清近代,乃至当代中国漆艺术发展轨迹,可以展示漆器、漆画一脉相承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后,国门开放,信息畅通,使中国漆艺术界呈现出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精神文化的多元性。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当代的中国漆画的源头仍归属于古老的漆艺术,创作者应在此基础上,坚持传统功力的修炼和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可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郑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98-101
漆艺是一门古老的绘画艺术,具有工艺和材质上的优势,这是其他画种无法达到的.传统中国画人物造型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概括、简练、生动为特点.应用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结合漆艺这一优势,是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特点的漆艺人物画的关键.选择以惠安女为题材,更是充分发挥了福建的漆艺和地域优势,是福建当代漆艺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释当代漆艺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漆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漆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多重身份,探讨了当代漆艺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的漆艺教育要兼顾漆艺研究、漆艺教学与相关产品设计开发的均衡发展,坚持大漆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当代漆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荆楚漆器是楚人在造物过程中,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是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应用工艺与审美趣味的完美结合。其非同凡响的外在形式就是其审美特征的直观反映———"道通为一"的制器理念和审美取向,根植于巫鬼文化的审美来源,形式的"阴柔"和内容的"飞扬"为特征的审美构成。  相似文献   

17.
漆艺是传统与现代、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特质,独特的审美与文化传承效应,使漆艺在现代室内环境装饰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漆艺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作为环保装饰材料直接髹饰"和"漆艺作品陈设"两种途径来实现的,能起到平衡、点睛室内环境,隔断、装饰室内空间,烘托、调节室内氛围等效用。  相似文献   

18.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既重实际也重实用,其中关于品牌书法的设计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融入书法知识的介绍与技能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教改尝试。将书法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具体路径为:在“包装设计”教学大纲中增补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知识介绍的篇章;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分段讲述书法文化;在课程中安排适当的课外时问对学生进行书法实践训练;加重品牌书法设计的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宫廷艺术是清代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漆器艺术又是其中特有的一个门类。清代的漆器制作以宫廷养心殿造办处为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由于不惜成本,制作出的漆器华丽精美,代表着清代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大方县的彝族漆器髹饰工艺作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殊的民族历史.虽然彝族髹饰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现代化科技批量生产的产品已逐渐取代了凝结着民间智慧与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艺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如何在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的内核,增强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将传统技艺在新老艺人间无缝隙的传承,并促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