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传播纸质化时代,还是网络数字化时代,出版物质量的强大生命力,就是追求并确保语言文字的真善美,关键在于编校的内在质量管理。只有从出版物编辑校对质量管理的内在本质、核心和把关出发,不断提升编校主体能力素养,深入探究应对出版物数字化等新情况,运用新技术、新对策、新方法全面提升文稿的编校质量,才是中国期刊(或书籍)走向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做大做强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磁盘稿”取代“手写稿”,带来了校对方式和校对理念的重大转变,“无原稿校对”及“校是非”对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出版社内部建立编校差错讲析制度,有助于校对人员业务能力尤其是非辨析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原稿中由于作者和编辑的疏漏而存在的错误或不恰当之处,校对人员能予以发现,使校对成为保证书刊出版质量的最后一道"过滤器"。由此,校对人员应具备什么知识结构、如何获得这种知识结构,就是新形势下对校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实务中,出版物的校对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丝毫不容忽视的工作。在校对已然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校对功能也从"校异同"为主转变成"校是非"为主。而实际在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里引用的大量文言、半文半白资料,是校对中的难点。目前各家杂志社或编辑部对此采取的做法都不能完全保证校对出所有的错漏文字,绷紧"校是非"的弦依然很重要。鉴于此,笔者选择自己在编校中遇到并有效处理过的实例,分类总结了学术期刊论文中所引用史料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学报校对质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校对是学报出版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一个重要环节,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校对质量对提升学报的整体质量有重要作用。提高校对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提高校对质量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校对方法;提高校对质量的保证在于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  相似文献   

6.
校对新论     
一般所说的编校质量,实质上是指校对质量.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通过对当前编校质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校对工作自身的规律,探索提升编校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把校对功能问题放在历史的层面上去考察,就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校对的功能主要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校对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主要“校异同”提升为主要“校是非”。  相似文献   

8.
把校对功能问题放在历史的层面上去考察,就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校对的功能主要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校对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主要“校异同”提升为主要“校是非”。  相似文献   

9.
校对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在校对时应注意原稿及校样中新产生的问题 ,请作者自校清样 ,注意目次、页眉、英文标点及付印样的校对 ,以提高期刊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学报校对工作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出版物的校对质量不容乐观。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高校学报校对难度较大,给编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注意:1、做好校对工作的心理准备,“疾恶如仇”;“如履薄冰”;不急不躁。2、分析差错来源,消灭原稿中的差错,改正编辑过程中的差错,留意排版中的差错。3、理科学报的专项校对,尤应注意序号、数字、图表、公式、度量单位、参考文献及行首文末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