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零售业现状分析,提出顾客感知价值五个关键维度: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知识价值、便利价值。在探讨顾客感知价值对CRM绩效影响中,顾客忠诚对CRM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顾客感知价值中只有功能价值对CRM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冲突对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德育的价值取向都有负影响。面对这些负影响,我们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主流文化,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后现代文化,正视文化冲突,建构包容的跨文化德育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对德育的价值取向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力资本价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价值的人力资本是使高校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高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校要想提升其人力资本的价值,首先必须明确哪些因素会对其人力资本价值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然后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人格始终与教育构成有机的整体而影响受教育者。教师人格是一种教育影响,它既具有社会价值,又具有教育价值。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动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加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使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价值是指高等教育顾客基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和其全部付出,而对于高等教育总体效用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它包括四个维度:经济性价值、形象性价值、认知性价值、功能性价值。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价值对顾客满意感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顾客满意感间接影响顾客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6.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该理论强调价值观需要自主选择、明确、珍惜,最后用行动澄清,而非靠强制灌输来确定。价值澄清理论对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有必要在阐释价值澄清理论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价值澄清理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产品是高等教育服务。通过建立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顾客信任有直接正面影响,对顾客满意有间接影响,并通过顾客信任和顾客满意对顾客行为倾向有间接影响作用。高校形象通过感知价值和顾客信任作用于顾客满意,高校形象对顾客行为倾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取向人际价值、社会取向人际价值和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比非贫困大学生低;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调查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和音乐专业的环境价值特征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个体价值目标和环境价值特征的一致性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和“成名成家”价值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解释幸福感的变异时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人人彼此关心”,“成名成家”价值目标的交互作用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对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学生的幸福感则存在负向影响;“人人彼此关心”价值目标则正好相反。说明个体价值目标与环境价值特征的一致性对幸福感有积极影响;不一致则对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卫平 《上海教育》2009,(24):18-19
任何行动都会受到价值判断的支配和行为策略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动机,价值判断决定着行动的对与错,行为策略则影响着行动的方式和进程,决定行动的好与坏。智慧行动就是合乎规律和逻辑的正确行动,就是合乎人性和道德的善意行动。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劳动的积累和积累的劳动,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人们开创新的历史的既得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社会个体的价值寓于个体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历史的实现方式在于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融入创造历史的群众运动中去。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是人类历史走向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与发展的社会基因。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积淀成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人类历史的演进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以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诞生为前提,以内在的精神活动即思想为前提,劳动是外在化和客观化了的思想。思想本身就是劳动,是决定其他劳动的劳动,人是一种思想着的动物。哲学是思想的最高的、最彻底的和最纯粹的形态,思想规定了人的特殊存在方式,而哲学则规定了思想的存在方式。哲学活动的目标是要超越一切确定性、有限性而走向终极,追溯终极原因和认定终极意义,这决定了劳动的范围和劳动的目的。哲学还要反思自身和自我批判,其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人因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而超越既定世界,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未来和理想天地。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最高"解释",这种解释塑造了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奠定了人的内在世界,人内在的观念内涵决定了人外在地对世界的改造。文化世界是根据观念建立起来的,因观念的变化而提升和变化,哲学便是改变观念的活动,是改变个体心灵的活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哲学的力量是本源性的力量,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所思由其所派生。人的力量和意志来自于内在的思想,来自于内在的哲学认识和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13.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对话与理解,以实现观念和规范的生成、迁移、内化与外化,从而不断实现境界提升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平等性、情感性、理解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心理调适功能、潜力开发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社会功能主要有传承发展功能、疏导协调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明与化都是奠基于、决定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明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生动体现。化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它表征在人类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中,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创造着化,化也塑造着人。明与化的差异性是相对的,化与明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明与化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低估的;在理论、实践及其相互结合上对明与化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强  闫哲 《天中学刊》2014,(2):28-3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社会发展进程,揭露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人的现实性问题;在其异化理论中,马克思指出了人本质的缺失,人沦为手段、工具,人应消除异化,坚持主体性,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马克思与康德两人的人本思想在对人性的定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价值的认识上有着内在的逻辑通融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职工、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联系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专跨越式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前提和北景下,只有改革目前科层制度的管理方式,充分塑造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辩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辩论的实质、结构与规则作了初步的分析,既考察了辩论与论证的关系、辩论的形式及其理想化模式,又分析了辩论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真诚、礼貌、可理解和问答对等为主要内容的辩论规则。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执政党工作的重点。如何抓好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它关系到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改革与创新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选拔、监督、管理机制,是改变领导干部作风和提高其执政能力的根本,是改善领导干部结构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文化资源是可供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之一。文章在界定"民间信仰"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当前我国民间信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将之概括为祭拜用品的生产与销售、信仰场所的进香与观光、节庆活动的旅游与商贸及神灵故事的影视与演艺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思考: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要坚持传统传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要坚持以创意做大做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