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与建设途径.即南宁建设生态优先发展型的低碳城市,钦州和防城港建设低碳临海产业型的低碳城市,北海建设低碳旅游发展型的低碳城市.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申请建设低碳城市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陆良程  董建 《大众科技》2013,(9):155-15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着区域人才开发与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结合广西北部湾实际情况,对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现状进行研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有序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的构建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和契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带动产业发展战略作为增长型战略,拟通过完善保税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区域立法、整合管理资源、提高联检水平、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政策宣传等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带动产业发展战略支撑体系,以期对保税物流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建设,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建设,不仅对广西加快发展、彻底改变经济社会落后面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推动国家对外交往合作,促进中国和东盟地区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贞 《大众科技》2012,(10):186-18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为北部湾经济区各行各业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开放、开发,离不开北部湾银行体系对新区企业和项目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北部湾银行体系生态环境制度建设,以促进其发挥强大的杠杆功能推动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提出了包括建设信用工程、法律环境、银行政关系等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前该区域研究的热点议题。文章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土地利用的演变,对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2012年、2016年三期Landsat7 TM、Landsat8 TM遥感影像作为遥感解译的基础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结构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速率变化、转移变化等五方面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人均耕地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2)土地利用区域性差异大;(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过大;(4)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婷 《大众科技》2008,(7):186-187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才是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信息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与整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培育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软实力的途径。指出:可以通过文化、环境、人力素质和区域形象等非物质要素的建设,增强区域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北部湾经济区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DEA法是一种非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以国内四大城市群城市为相对效率评价单元来评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选择BC2模型评价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理性利用的综合效益、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出6市中的北海和防城港市技术无效规模递减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调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发展,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逐渐形成,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度迅速提升。广西本地的高校作为经济区建设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对经济区的发展起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加强学校对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软实力”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SWOT分析表明广西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自身优势明显,劣势也不容忽视,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在现有硬实力还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提升广西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软实力",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在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策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维 《大众科技》2009,(8):196-197,18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机遇是通过政策时间差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条件;独特的物质资源是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策优势势能差的基础;丰富的制度资源是政策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需要充分利用这三种政策优势资源,实现区域开发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享誉世界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绿化给每一个来访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也充分考虑了本地气候特点,体现了地方特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北海市作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滨海城市,应向新加坡学习,在城市建设方面根据自身特点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其滨海城市特色及城市空间特点,打造泛北部湾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滨海花园城市,区域性国际化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4.
高鹏  刘燕妮 《未来与发展》2013,36(1):72-76,71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领域分别取得不同的绩效,文章通过比较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投入、创新支持、创新能力提升三维度的数据,得出创新实施比较结果:成渝经济区在三大创新维度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只是在创新支持中的子维度略高于成渝经济区,在创新能力提升维度增长速度与成渝经济区接近。在此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应从三方面提升创新实施绩效:首先,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不同城市的创新支持资源,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带动整个经济区甚至全省的高效创新产出;其次,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为破坏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提供直接稳定的环境保障,确保经济区提高创新产出和创新质量;第三,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同物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生命周期协同物流的发展需求,对区域优势、物流环境和协同物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全生命周期协同物流发展的目标与思路、体系结构、评估模块的实现技术与方法,提出运用迭代因子生命周期分析算法和区域物流的优化组合,构建商业联盟式的、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生命周期协同物流体系,给物流供应链管理带来管理模式的变革,从单纯的价值链向协同一体化敏捷柔性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已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北部湾经济区的银行业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北部湾银行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群,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从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等方面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昊 《未来与发展》2011,(7):101-107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经济区要面对的科技投入问题越来越多。上海浦东新区在科技投入方面有较为成功的做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浦东新区科技投入进行分析研究,为做好北部湾经济区科技投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走创新服务模式之路。文章以广西钦州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北部湾经济建设的意义和实施高校图书馆服务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从4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离不开产教结合先进模式的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新规划和南宁对高技能人才急需的背景,提出了服务区域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