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这向系统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的发展观还表现在: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引入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成熟。温家宝总理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家荣  高鹏 《科教文汇》2008,(12):137-13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科技进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科技进步提出了必然要求。要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全面推进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科技发展体制建设,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目标和规范,促进科技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科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萝北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郊区城镇和村庄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如何把郊区每一个村镇都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亮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王兵 《西藏科技》2005,(1):10-1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那么气象文化建设又如何实现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呢?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要求,为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气象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快气象文化建设步伐,以此来推动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程 《科教文汇》2009,(24):63-64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同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管理》2004,24(2):1-1
<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一种新的方向。它矫正了“唯增长论”、“唯GDP”的偏差,提出了“绿色GDP”及人口、资源、环境、公  相似文献   

9.
卢素珍 《内江科技》2011,32(1):15+29-15,2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导航:作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图书馆,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现来统领图书馆的规划,是当前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内涵可从政治理念、经济模式、社会文化等方面来慨括;根本措施就是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建设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经济增长是基础和前提,但它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社会发展的主体就应当增强代价意识,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目标以减少不必要的代价,努力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明确树立科学的代价观,把握代价选择的方法论原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全市 《学会》2004,(10):19-20
伟大的时代洋溢科学精神,伟大的实践诞生科学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发展观被称为“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推进志愿服务 促进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应包含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我国,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4.
加速科技进步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要以科技服务经济  相似文献   

15.
郑大庆 《今日科苑》2009,(14):25-2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为企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发展问题十分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正确把握和认真分析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针对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坚持“五个统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发展问题十分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正确把握和认真分析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针对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坚持“五个统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新时期基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应当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应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