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晏阳初的乡村改造非常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是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教育,通过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公民。现在全国每年有亿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入城市就业,寻找发展机会。有组织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其基本技能,是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由农劳向非农劳转移的大潮。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聚集地的珠三角地区,目前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易就业,通过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和基础,但目前这种优势未能体现。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了建立协调运转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培训体制优化培训环境和注重针对性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宋桂言 《职大学报》2006,(1):124-128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强其就业能力,是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焦点已由过去的失地问题演变为当今的就业问题。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所以研究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分析安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继而通过数据分析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最后得出提高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12年暑假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数据,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介绍了泽普县依克苏乡在劳务输出工作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脱贫致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仅靠农业本身是不行的,关健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把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出来,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滁州市“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闲置浪费、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劳动力就业培训存在思想动机差异、实际需求不符、跟踪服务落实不够等问题,文章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当前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四个有效途径,为社会就业提供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素质指的是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它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可以从加强教育投入和强化科技培训,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以及构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农民增收致富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昌吉州非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从问题分析、非农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健全非农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空间,然而"民工荒"现象在我国各区域不同程度凸显,似乎预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殆尽。目前我国劳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品牌信号引入劳务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以品牌信号甄别劳务市场中的劳动力质量是可行且必要的;劳务品牌信号甄别机制发挥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雇主雇佣高质量劳动力与雇佣低质量劳动力获得的效用之差界于低质量劳动力与高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之间。因此,加大低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和减小高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都有利于品牌信号更好地发挥对劳动力质量的甄别功能,更有效地解决劳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有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与长效性。要积极扶持劳务品牌建设,重视劳务品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劳务品牌的行业协会和输出基地,加大对假冒劳务品牌的惩罚和查处力度,并加快品牌劳动力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劳动法律理论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现状,认为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劳动关系模式难以适应发展了的社会现实,行业自治惯例排斥法律对运动员劳动关系的调整,运动员的职业特征使普通劳动法律规则在竞技体育领域难以适用,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现行劳动法律调整运动员劳动关系的困境。针对劳动法律难以有效规制运动员劳动关系这一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以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来临,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外在动力,也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分工的视角来论述我国高储蓄的原因。以往对我国高储蓄的原因往往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人口因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高来研究,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工、收入分配和高储蓄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然而,向何处转移?大、中城市容量有限,农村小城镇不具备条件。我们的选择是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终载体。因此,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把小城镇建设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阐明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理论。我们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面临的条件有很大不同。本文以党的十六大为指导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勃兴引发了用户传播行为和身份的转变,传播行为转变成体育数字资本增值与扩张的劳动行为,身份也由用户变成了劳工。本研究沿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深刻辨析当前互联网体育传播中的用户劳工问题,进而提供一个互联网时代体育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研究认为:体育数字劳工的形成过程是互联网体育传媒无偿占有体育用户数字劳动产品,将用户变为商品和劳工的过程。在用户劳动形式上,媒体平台通过众包模式、游戏玩工化以及情感商品化等策略,将用户的劳动行为纳入到平台商业化的结构中,获取劳动价值。基于此,文章最后为体育用户寻求自由抗争策略以及实现体育平台良性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拥有实施劳动教育的天然条件和功能优势,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劳动教育认识的偏差,劳动教育存在地位边缘化倾向、学生劳动价值观念不强、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育人导向,遵循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与德育工作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协同教育机制、完善多层级考核评价机制、重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劳动育人实践项目、深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劳动锻炼、优化学校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再明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34-37,43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具有能动性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劳动力权是维系个人与整个社会增量利益的重要权利,是劳动力权的出卖者与购买者在进行物质利益的交换过程中,发生各种关系时所享有的一切经济利益权。劳动权与劳权,是与劳动力权相关但不同的权利类型。对这三者的比较分析是加强劳动力权保护、构建劳动力权法律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