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大华 《师道》2007,(3):24-25
大学语文课程,其目的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母语”水平——对汉语语文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一种“补课”的需要,而且是从全面培养“人”的战略角度考虑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增强人文精神、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1981年以来,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大学应不应该继续开设“语文”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语文”课程在大学应该怎样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被提起、讨论过很多遍了,其结果便是《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里的几起几落:设立、废除、再设立、再废除……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为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非专业课程。不管它是以基础课,还是选修课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部分高校就已经开设,后来一些高职院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效能亟需反思。不可否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大学阶段,尤其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是偏重工具性,还是偏重人文性,抑或是两者并重,这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初衷主要是为那些上了大学而语文基础又较差的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教学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这与《大学语文》所承载的重任和培养人才目标很不相称。本章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分析这门课所处的尴尬地位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它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出路、办法。  相似文献   

5.
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以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为契机,积极探索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平静了许多 ,以开设一些课程、搞一些讲座、建一些社团、组织一些活动为标志的文化素质教育热热闹闹搞了几年 ,应当静下心来反思 ,这些做法 ,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的文化品位到底有多大作用 ?下一步应当怎样深入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先驱和主干课程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如何 ?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本文试就后两点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如何 ?总体而言 :不容乐观。自匡亚明校长振臂一呼倡导开设大学语文课以来 ,已过去二十多年。“大学语文”开始是以补…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的人文学科中,语文学科以其所具有的思想启迪、道德感化、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功能,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一所大学来说,大学语文课应该是一门促进文化与科技交融、使文理渗透的纽带课程,是一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课程。但是我们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自1978年全国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时起,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语文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亚荣 《现代语文》2007,(4):111-111,1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的课程定位。一是从横向比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与其它人文素质课程不同的特质,强调“语文”二字;二是从纵向比较,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异同,突出“大学”二字。  相似文献   

9.
湖南一所相当有水平的大学,我问它的教务处长:“贵校总共开出了多少门课程?”他立即答道:600门。这位处长很不错,因为能十分清楚自己学校总共多少门课程的教务处长目前还很罕见,并且,不知道自己学校开了多少门课程的大学校长也不在少数,而这位处长心中有数。再从另一方面看看。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作用,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削弱;大学生的语文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应成为各类全日制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则不能安于现状,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大学语文要姓“语”,要“行大”,贯彻“文本本位”和“语文本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应推荐选用高水平的教材,探索改革考试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