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劳动力的减少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另一部分指费景汉一拉尼斯所说的低效劳动力,即边际生产率虽大于零,但小于工资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侯洁 《职业技术》2005,(9):74-74
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我国农业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又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力.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农业劳动力约1400万,即使平均每年有600万转移到城市和其他非农业部门,到本世纪末,剩余量也将达到8000万,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相似文献   

3.
面向三农统筹规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57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3.6%.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93.4万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4.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每年新增劳动力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12亿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我国劳动力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也基本一致。现在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累计大约有2.3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严重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阻碍农业生产手段现代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已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还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在这2亿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况,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村至少还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在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工潮”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农产品“剪刀差”的拉大和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除了农业必要劳动力以外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目前大连市有近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吸纳了30多万,还有12—15万投有转移和安置。而“九五”期间预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总量将增至90—95万,其中有30—38万不能安置。为此,大连市有关部门应该从农村内外两个领域着手,广泛利用区内和区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通过多渠道安置、分流,最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从1979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10至20年经历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体改委已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配套改革的一项内容,列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占人口80%、占劳动力74%以上的广大农村地区同样存在社会保障的问题,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质量的需要。我国是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4.5亿。按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分析,约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滞留于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向城镇和农村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2年间,向农村乡镇企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为1.1亿左右。但80%以上的劳动力是兼业型转移,他们与土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农闲务工经商,农忙种田。  相似文献   

9.
陈小光 《农村教育》2004,(11):30-30
改革开放加年来,共有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为农业和国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1.25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实现就业,6000万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业,约700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当前,农村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低素质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初步匡算,现有农民剩余劳动力1.5亿人,文盲半文盲约占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到2000年底 ,山东省威海市共有人口83 97万户 ,246万人 ,农业人口83 28万人 ,占总人口的33 82 % ,2000年 ,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威海市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 ,同年 ,该市被国家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城市(劳社部发[2000]15号)。到2003年 ,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要达到65 % ,在城镇登记失业率不突破3 %的前提下 ,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任务要求2000年末 ,威海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 ,在校学生4105人 ,中等专业学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存在着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人口、劳动力与资源的配比不合理,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空间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居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之所以面临重重困难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8.31亿亩,人口达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村的现有劳动力犬约为4.85亿人,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亿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人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不仅如此,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阶段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非常艰巨而紧迫。4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轻点鼠标,…  相似文献   

14.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如果按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推算,种植业只需要4000—5000万人,而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高达4.99亿人,农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迫在眉睫。但另一方面,据新华社2004年9月10日消息,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现有1900多万民工的主要集中地,却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为10%。其中,深圳现有民工420万,缺口约为40万。东莞1.5万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企业缺工近27万人。在福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的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了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对外转移,另一方面是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短期失衡。这种缺口既造成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浪费,损失产出,又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对外转移,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表现出的供需短期失衡,必须理性看待、科学分析,找到失衡的真正原因,寻求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和质量。一短期失衡的演变过程分析根据经济学理论,任何市...  相似文献   

15.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量性矛盾。根据有关资料,我国15-64岁人口2000年为8.5亿,2010年将达到9.7亿,2020年将达到9.97亿。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明显大于总需求。二是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转轨,第一产业从  相似文献   

16.
一、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最近几年,中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3%,今年宏观调控目标定在4.7%,表明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总量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平均每年在2000万左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因是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就业期。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正以年平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城镇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城镇化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据专家估计,现今已经流入城市但尚未在城市扎下根来的"农民工"大概有1.4亿。到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要达到65%左右,20年时间将会有4亿农村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每年转移2000万人。城镇化的提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住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脱离出来。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及时地从农村转移出去,让他们重新就业,将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滋生的  相似文献   

19.
我省每年有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富余劳动力,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既为我省非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力资源,同时又给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将决定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将达到400万人,使农村90%富余劳力不再单靠种地谋生。目前全省共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2004年以来,我省开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网,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并成功地组织了北京、天津等大型农村劳务对接活动,使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10-20年经历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