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析构造法及其教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中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构造法本质上属于转化思想的范畴,但它常常表现出简捷、明快、精巧,新颖等特点,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构造性策略就是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转化并获得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教学元素为“元件”,数学关系为“框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简便解决的方法。在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构造法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解题方法的运用可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构造法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要有明确的方向,即要明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建立一个相应的构造;二是要弄清条件的本质特点,以便重新进行逻辑整合。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对构造法的一些思维方式作一些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敏 《中学理科》2006,(4):19-20
构造法是数学解题中一种思维方法,构造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在直接求解某一问题有困难时,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出“搭桥”“铺垫”性的方案,使原问题获解,或把原问题转化为新问题去求解。应用构造法解题,可以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巧妙地解决问题,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对应用构造法解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中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它本质上是属于转化思想的模型(范畴),但它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精巧、新颖等特点,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数学知识互相渗透,便于完成矛盾转化、问题的解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独到的功效.构造法的实质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使原问题中隐晦不清的关系或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有效解决.用构造法解题,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中,构造性方法(注:以下简称为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形式;或者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为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的框架,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正由于构造法的这些特点与所要求的解题转化过程很好的吻合,构造法也就成为解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成为数学家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构造法解题的导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元件”可以是:方程(组)、函数、代数式、不等式、几何图形、公式、向量、复数、算法与命题,甚至于构造类比问题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要明确,构造“元件”是手段,转化问题是策略,解出数学问题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构造性策略就是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转化并获得解决的方法.解题策略是在解题之前确定的总体思路和谋略,是带有原则性的思维方法.是主体认知的思维决策选择.什么是数学美呢?它就是数学的优美感.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10.
“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波利亚语).这说明解题过程就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而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  相似文献   

11.
构造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元件”可以是:方程、函数、代数式、不等式、几何图形、复数、二项式等.下面着重说明构造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构造法,就是在解数学题时,直接列举出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反例)导致结论的肯定(否定),或通过横向构造相应的模型使问题转化得以解决的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数学形式,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它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巳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巳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14.
给构造法唱点反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15.
张志兵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7):40-42,45
所谓构造法是指某些数学问题用通常的办法难以解决时,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性质,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观察分析、解释对象,抓住反映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使原问题中隐晦不清的关系和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楚地表现出来,从而借助该数学对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构造法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用构造法解题的巧妙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去解决所给的问题,而是把它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有关的辅助新问题,然后通过新问题的解决帮助解决原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构造法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题目的特征,精心构造一个相应的“模型”,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知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现以三角为例说明构造法解题的一些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解题时,通过观察联想,恰当地构造出某个数学模型,将欲解证的问题转化为对新构造的模型的研究,由此达到解题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构造法”.构造思想的核心是用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功能特征及其内在规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它在许多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显示着令人瞩目的特殊作用.下面就构造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你会构造吗?     
解题中的构造法,是依据题设的特点,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运用构造法,常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具有简捷、明快、精巧的优点,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策略有:列表法、画图法、列举法、假设法、倒推法,转化法等等。其中转化法是比较重要的渗透广泛的一种方法。数学方法论中的“转化”就是指将未解决的或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已解决的或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原则。小学数学中到处蕴涵着转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中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