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建设和谐校园而构建的大学生舆情工作管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原则是统一协调、以人为本和分级预警。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从预警机制、监测机制、研判机制、上报机制、阅评机制、处置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风向标.辅导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有助于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其次,总结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最后,探讨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在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指出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网络舆情研判不够准确、信息沟通不顺畅、舆论引导被动滞后、应对舆情危机方式单一的问题,应从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及完善危机消散后的恢复机制三方面来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能力,旨在维护高校的形象、声誉及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媒体部门研究的热点,但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七大特点的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探讨,初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三方联动、三种监管、三类报告、三大研判、三级反应、三重引导等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高校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了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要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危机,管理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积极稳妥地做好舆情信息回馈和危机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7.
周礼 《华章》2011,(33)
关于大学生舆情工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舆情信息收集机制、舆情研判机制和舆情干预机制.要构筑起强大的舆情信息和预警网络,要重视舆情预警的调查研究,就必须将触角深入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和广大学生当中去,了解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多重职能的同时,亦演变成网络舆情高发频发的阵地。社会聚焦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处置高度关注,给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和教育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基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机理和治理困境,剖析舆情治理困境的深层原因,探索适合高校舆情治理的破解路径,构健康有序的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呈现出舆情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舆情指向更加明确,舆情传播过程交互性更加凸显、网民选择自主性更强,舆情传播环境更加复杂、议程设置难度更大等特征。当前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高校对舆情危机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管控层面,缺乏治理思维;对于舆情危机的研判和干预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性力量;对于舆情危机的治理过程资源统筹和协同力量有限,缺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建议从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系统全面的网络舆情处置应对机制以及高效联动的网络舆情协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差异化个体借助网络自行打造新的情感勾连,给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萌芽期的无序状态到成熟理性,高校网络舆情用其发展的轨迹显示了其特色。分类清晰是大学生思想的真实反映;可预测性强为客观研判、有效引导提供了支撑;衍生舆情易发的特征是做好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积累。衍生舆情易发的特征,锻炼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围绕高校网络舆情为什么要引导,往何处引导以及如何引导等三个方面,通过校内网络舆情监控(干预和研判)、校内网站建设(服务与对话)、校内网络舆情引领(传播与导向)等途径,构建起一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格局,改变着高校的政治生态。网络舆论冲击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的组织动员教育方式效果减弱,整体显示度和整合能力受到挑战。为此,高校党建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代需求,进行自我调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适应性;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吸引力,提升高校党建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引导力;增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监管和引导能力,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结合人文管理和民主协商机制,增进党建工作的互动型、协调性和群众基础,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高校网络环境特别是舆情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助推突发事件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性后果。而高校本身又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应对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探索构建突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突发网络舆情预警象限、应对预案措施和信息库资源积累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舆情既是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新渠道,也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成为考验高校驾驭舆情、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个标杆。通过对网络显性舆情的监测,及时倾听和有效解决大学生的诉求和建议,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生活稳定;通过对高校隐性网络舆情的研判,及时发现和有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稳定;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高校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可以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高校维稳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易班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提供了连结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高校网络平台,它的发展壮大为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以易班为载体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注重思想引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注重观察研判,加强有效信息的收集与整合;注重深入疏导,让多层次意见领袖及时发声。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随着网络的普及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网络自由、开放的特点使得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建设受制于多种因素。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强化监督监管,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及预警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立足大数据的视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和“心理文化地图”阐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关联度内涵和“减压阀”功效,对覆盖全样本相比较传统抽样的优势进行解读,重点剖析了舆情管理由监测转向预警乃至预测的核心功能,并介绍其专业化要求和集约化发展方向等。在体现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新模式的同时,为大数据时代如何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出了“相关关系”发掘、“舆情领袖”筛选、“舆情研判”步骤、“数据信息”安全、“数据服务”应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和微传播的发展,网络圈群正以其便捷、相对隐私、安全的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网络圈群呈现交流方式多样、信息传播面相对集中、成员关系相对私密、话题范围广泛等特征。不断兴起的网络圈群在给大学生网络社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的舆情安全带来了新的隐患,圈群舆情监管、研判、处理、引导都面临着挑战。高校要完善圈群舆情的管理机制,创新网络圈群管理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圈群舆情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是高校维稳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网络舆情在特定条件的催生下极易演变为危机事件。研判薄弱、反应滞后、冷处理为主、评估散碎等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于分解事件发生环节的纵向"阻断"机制构建和分化事件参与群体的横向"切割"机制构建,辅以校园网络管理的创新、公信力的增强、自我形象的调试修复、利益诉求渠道的健全等软环境建设,是确保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消除、减小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是高校管理者们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平时管理和处突工作进行分析、梳理,设计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