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自信心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2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显著相关(p<.01)。(2)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1),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共解释了大学生自信心22.6%的变异。结论: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显著相关,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作用机制,即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否会通过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作用,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湖南8所高校的1624名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结果表明:(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男女大学生差异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更有利于身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整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身体自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大学生锻炼态度及其下位因素与自我概念、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问卷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存在高度相关(r=0.623,P<0.000),并存在6条显著路径,但只有4个因素能够非常好地对自我概念有预测作用(P<0.001);2)锻炼态度各因素对锻炼行为的作用差异较大,五个因素对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薛春花 《新体育》2023,(16):96-99
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学校对大学生的运动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大学生的运动需求比较有保障,但在假期或者非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运动状况也是运动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状况的调查得出:(1)居家期间60.23%的大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至少一个小时;室内力量训练、快走、慢跑为居家期间大学生主要的运动项目;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减脂塑形为大学生居家期间锻炼的主要目的;大学生认可运动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体育课程,网络媒体、运动APP软件以及体育公众号等是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认知的主要载体。(2)居家期间影响大学生运动的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大学生锻炼的动机(减脂塑形、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外在因素(学校体育课、运动场地设施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家长的要求等)。最后,为促进大学生运动的长远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规范社会媒体的宣传内容;(2)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学校体育课程;(3)提高家庭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探讨BMI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规律.结果:(1)BMI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3.623;P=0.014),问题解决纬度(F=2.738;P=0.045)影响显著;BMI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2.904;P=0.043),逃避纬度(F=3.398;P=0.036)影响显著.(2)男大学生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都高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均数.(3)女大学生在求助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高于正常体重组;在逃避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低于正常体重、超重两组均数.结论:低体重等级BMI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负面影响,应加强对BMI低体重等级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加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提高其身心素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锻炼态度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然后采用逐步分层回归分析对家庭功能、自尊和体育锻炼态度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呈显著性正向相关,且家庭功能正向预测锻炼态度;大学生家庭功能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1),女生家庭功能的得分高于男生(35.08>34.5);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和家庭功能水平在一定能程度上低于本科生(43.31>41.26);住址为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大于其他市辖区县(44.97>39.08);(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1.185,P<0.01)结论(1)不同年级、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有显著差异,家庭功能对锻炼态度起到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功能是通过自尊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5名大学生(男340人,女295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p<0.01);体育锻炼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p<0.01);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p<0.05)。2)积极应对方式(95%CI:0.011-0.035)和消极应对方式(95%CI:0.001-0.022)均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间具有中介作用。3)性别在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βint=-0.072,p<0.05),且男性(βsimpleslope=0.206,p<0.01)的调节效应大于女性(βsimpleslope=0.117,p<0.01)。结论 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核心自我评价中起中介作用,在对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实验组实验后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也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2)线上运动干预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 24-h ultramarathon, an aerobic test of high physical load, on lipid profile and apolipoproteins B (ApoB) and A1 (ApoA1) levels, minimally modifi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oxidised LD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16 male athletes who participated in an ultramarathon run, where the objective was to run the greatest distance possible in 24 h. Fourtee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run. The mean distance achieved was 133.1 km (maximum of 169.6 km). There was a trend in reduction of triglycerides and total cholesterol (P = 0.06 and 0.05, respectively), without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s i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ApoA1 levels (P = 0.16; 0.55 and 0.67). There was a marked reduction in ApoB levels (P < 0.001), correlated directly to the distance covered (Pearson R = 0.68). Accordingly, an increase in the LDL/ApoB ratio was observed. The stress of this physical activity was not associated to an increase in minimally modified LDL or oxidised LDL. Lipid profile levels were not acutely altered by prolonged physical activity. Similarly,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greater oxidation of LDL over a 24-h period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reduction in ApoB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covered, suggesting an acute positive change in phenotype of LDL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与人体骨密度的变化(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献资料方法,就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骨密度的影响、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以及运动影响骨密度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0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女性研究生进行了测试,探索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专业组的女生跟骨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体育锻炼组,RRF低于体育锻炼组;体育锻炼组的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RRF低于对照组。体育专业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育锻炼组E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之间的t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长期适宜的运动对提高青年女性跟骨的BUA、SOS、STI,降低RRF都具有显著性影响。E2、T对女性跟骨骨密度具有影响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学锋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27-28,33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经常从事身体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的个体,与惯于久坐不动的个体,其血中的HDL—C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规律性的参加有氧运动锻炼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长期干预措施。评述了身体活动在增加血液HDL—C水平的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指出增加能量消耗和限制饮食摄入是减体重、增加HDL—C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手骨影像转换器将不可见的手骨影像转变成电视模拟信号后输入计算机,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将其转变成计算机数字信号。实现对手骨影像静止图像和动态画面的采集,并以计算机文件及数据光盘的方式长期记录和储存。为骨密度、骨龄资料的记录、分析和保存提供了快捷、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男性衰老过程中骨密度与平衡能力及握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雄 《体育学刊》2004,11(1):49-51
通过测量华东地区部分老年男性左脚跟骨骨密度 (BMD)、平衡能力和握力 ,探讨衰老过程中老年男性跟骨BMD、平衡能力和握力的变化以及跟骨BMD与平衡能力及握力的关系。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男性跟骨BMD变化不明显 ,老年男性平衡能力和握力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65~ 69岁组和≥ 75岁组老年男性BMD与平衡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和P <0 .0 1)。 65~ 69岁组和 70~ 74岁组老年男性BMD与握力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果提示 ,老年男性跟骨BMD与平衡能力及握力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有氧运动对高血脂影响作用的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有氧运动对高血脂影响作用,剖析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对脂蛋白酶(LP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物学作用,为高血脂症的运动疗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运动与脂蛋白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对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有关运动与脂质、脂蛋白代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运动强度对血浆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化学Jagi法和邻苯三酚法观察了三种不同强度运动前后血脂质过氧化物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以探讨运动强度与氧自由基(OFR)的代谢水平,对其研究其有重要理论价值,并对多因互中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运动强度、运动训练适应水平以及运动性疲劳发生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在氧化脂蛋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氧运动引起的内源性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有可能通过抑制脂蛋白的过氧化这一机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假设,阐述了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