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找他谈心就是挑刺儿、说教和训诫.因此,对教师找他谈心常常存在一种戒备或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儿子还没出世,就常在他妈妈肚子里“施展拳脚”。那时我就断言,将来他一定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不出所料,儿子果然从小就好动爱玩,球鞋一个月能穿破鞋底,厚厚的牛仔裤一个星期能磨出两个大洞。上学后,儿子又成了班级里有名的“皮大王”。每次我到学校去,老师都要向我“告状”,如上课讲话啦,和同学打架啦,听课时做小动作啦,等等,说得我见了老师头都抬不起来。对这样顽皮的儿子,我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是他仍旧我行我素,我简直不知该拿他怎么办才好!点评所谓的“顽皮”,实质上包含了多种形成原因。或者是养成了不良习惯;或者是贪玩耍,缺乏应有…  相似文献   

3.
"老师有什么了不起?当着这么多同学批评我,太没面子啦!批评吧!骂吧!管他呢!"中午偶然在教室地板上拣到的一张字条,不禁让我陷入了疑惑和深思.  相似文献   

4.
弟弟呀,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勤劳了!每天早上,一到教室,他就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下课也是这样地忙碌着……弄得他气喘吁吁。老师经常表扬他:"同学们都应该向明明(我的弟弟)同学学习,他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每次受了表扬,他回家总会说:"老师表扬我了!哼!你被表扬了吗?"后来,他被选为劳动委员,回家后就更不得了啦。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 美术课堂上,我总会听到学生告我:"老师,李俊乱画我的画.""李俊又没带美术用品.""李俊下位啦.""李俊没经过我的同意偷我的彩色笔."……听到这些,我的目光习惯地扫视到右边第一个位置,又是他.他叫李俊,是一个小个子男生,长得眉目清秀的.他看老师的眼神一点也不胆怯,说话振振有词,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的,令人不快.  相似文献   

6.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第一堂课布置的作文是《我的理想》,刚在黑板上写完标题,下面就唉声叹气.老师很吃惊,就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会有这种反应?"学生说:"老师,您是让我说真话吗?"老师回答:"当然要说真话."学生立即说:"我觉得这个作文题目太可笑啦!"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师也"手拉手,,啦--道县8位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老师来到岳麓山下的湖南师大附小,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育教学培训.  相似文献   

8.
刘萍 《儿童音乐》2016,(3):72-74
"音乐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在音乐课堂上,有很多孩子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却又害怕唱歌.每一次看到音乐老师来上课他们都欢呼雀跃,可是学完歌曲后,当我说请同学们来唱一唱或者请个别同学演唱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立刻趴到桌子上,生怕我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还有小部分同学指着别人说:"老师,让他(她)唱,他(她)唱的好听……"只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举起手来说自己要唱的.  相似文献   

9.
在校园里遇到学生打架斗殴,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挺身而出,立即上前制止.有的老师,只是因为"一些学生除了直接教他课的老师外,对其他老师的话往往置之不理,惹急了甚至还会有过激行动",所以"发现别班学生有过错行为也就视而不见",其实这种想法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随着一阵脚步声"王老师走进了教室#王老师朝我们了笑"我们也朝他笑了笑#谁知王老师忽然沉下脸"严肃地对我说$%姚特麒"请你站到教室外边去! 我心里一惊"看老师又不像在开玩笑"只得红着脸站了起来#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莫名其妙地望着我#%快点! &老师又催促了#师命难( ) * + ,哗地流了下来#啦"大家竟然都笑嘻嘻地看我"难道’’%下面请大家看仔细了"姚特麒同学今天究竟穿的是什么衣服"&王老师笑着高声问家#不是要教育我吗"怎么说起我的穿着来了"我抬起头好奇地看了看大家"又望了望老师#王老师了"…  相似文献   

11.
"哆啦A梦"     
一提起"哆啦A梦",孩子们可是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讲着里面的人物和有趣的事情.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转眼又到了期末,到了每个老师最头痛的时候,也到了学困生最难受的时候.因为老师总是盯着他们,盯着他们做作业,盯着他们订正作业,盯着他们背书……  相似文献   

12.
李强 《生活教育》2008,(10):20-21
最初喊我"爸爸老师"的是儿子梦麟。他也是我们的班集体中的一员。在学校,同学们喊老师.他也跟着喊老师:放学回到家喊爸爸.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转换不过来似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儿子写完作文.跑到我跟前让我给他看看.边递作文本边说:"老师——不.爸,帮我修改一下作文行吗?"我接过作文本。儿子接着说:"在学校喊老师,在家喊老爸.变来变去的,真是麻烦.以后干脆喊‘爸爸老师’得了!"我开玩笑地说你随便啦!称呼老师也行,喊爸爸也中。没想到他在周一的课堂上提问时.当着全班同学喊起了‘爸爸老师’,惹得同学们笑个不停.  相似文献   

13.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4.
"沉默是金"     
马晓明是我们班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那一类同学.他最大的优点是老师或家长一点即悟,对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悔恨交加;最大的缺点是5分钟热度,字典对他来说,没有"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因此,师长的关心往往在他的耳边会变成烦心的"唠叨",令师长们深感"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15.
我将这则"遭遇裸站"的新闻读给研究心理学的妻子听.她的第一反应是问:"这个老师是生理老师吗?是美术老师吗?他以前有类似行为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她初步判断这位老师有心理疾患,并认为老师"心理有病"是体罚学生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6.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 ②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18.
"要不是他非得坚持上完那最后一堂数学课,他可能就不会死!"回忆起杜继春老师,延吉市北山小学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老师都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儿子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进门就大声高喊:"爸爸妈妈,我当上少先队大队长啦!"--校内的少先队大队长因故转学,儿子接任了他的职务.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下水"思想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