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起步阶段。所以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语词的要求和方法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词语是构成课文的细胞。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它所在的特定语境,因此,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是对第一、二学段的学生而言,联系上下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词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将语境还原,让学生经历其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感性现实,从而获得情感升华,深入理解鲜活立体的词语。那么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词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将语境还原,让学生经历其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感性现实,从而获得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年级是词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中对这一学段的词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反过来也可以说,词语是获取文章基本信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切入点。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课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这样表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一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词典和生活积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做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研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词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字典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方法虽准确,但是理性、抽象。由于忽视了对词语丰富意蕴的深度开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肤浅、单一、机械。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学段的词语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媒介,是"词  相似文献   

12.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崔峦在他的长篇报告《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曾这样说:低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上。然而,目前的很多阅读课却忽视了词语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意思,或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吗?课标在低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必须要引起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词语内涵,促进积累与运用的。  相似文献   

13.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借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反过来也可以说,词语是获取文章基本信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切入点。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课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这样表述: 一学段只需了解,重在积累;第二学段达到理解,重在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能独立推想,辨别体会情感色彩背后的表达立场、意图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词语的教学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阶段要求.评价建议中也要求根据各学段的目标,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等方面的表现.但综观现在的阅读教学,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词语训练了,尤其在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上,更是寻不到词语教学的踪迹.究其原因是因为词语教学最不易出彩,所以许多老师对词语总抱着避而远之的态度.即使在常态课中也大多还是老一套:"认读一理解一巩固"三步曲.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在新课程指引下,如何进行词语教学,使其变得生动有趣呢?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邵芹飞 《考试周刊》2022,(11):42-45
统编教材二、三年级中都出现了落实"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阅读要素,分析第一学段课后习题的能力指向,可见"提取信息"是第一学段阅读理解核心素养之一.文章根据课后习题梳理了第一学段"提取信息能力"的三个层级,并利用习题搭设的各类支架展开教学,同时关联三类文本,与相关语文要素的落实整合,以促进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而是与选文的阅读理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2011年版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到了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的词语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使读者灵活地控制说话和习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孙蒸芳 《广西教育》2014,(33):73-73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意思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但是,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词语教学被架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认为词语教学在课堂上很难出彩。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内涵,从而使词语教学更高效。一、随文学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新课标对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词语理解得透彻,对语文所蕴含的意义就体会得深刻,对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就能把握得全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应对要掌握的词语进行多方面的揣摩,使学生理解到位。理解词语到位,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引导学生初知词语的意思。初知词语意思要求学生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凭借自己语感明确这个词语在文中大体意思,从中培养语感能力。二是查字典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三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其次…  相似文献   

20.
教学《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教师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特点,展开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要让学生做做动作、结合语境来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懂人物之间的对话。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