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有力地刻划了人物形象,它与以前的历史著作《尚书》、《春秋》不同,与《左传》、《国语》电不同,把人物提到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上来,表现了人的历史主动性。这是对“天命神授”观点的突破以至否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质的跃进。本文接着就项羽、刘邦以及韩信、李斯等人物形象,具体探讨了司马迁刻划人物的方法,指出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文学经验,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传统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强调指出:司马迁以毕生的心血乃至生命殉了他的事业。学习为文,要学习为人。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司马迁的个性理论和他的个性,可以看出司马迁的需要层次观有两个特点:重视精神、道德的需要;把"立名"放在最高层次。司马迁的个性理论以此为基础,可归纳为三点;1.认为一个人所能实现的补偿与其才能有关,才能越大,则其预期的补偿越高,越容易实现。2.补偿的最好形式是著书立说──这一点又与其"立名"的需要理论相关联。3.困厄激发人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困厄促使人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司马迁是世界上补偿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就有为尊者讳为圣人讳的传统。但是毋庸讳言,司马迁在为李陵问题的辨护上,不能不说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可是在错误性质的界定上,我们必须持慎重的态度,千万不可由于疏忽而造成某种误解。否则必将有损于司马迁的人格品位,把他看成是为投降变节做辩护的无行文人。韩兆琦先生在《史记选注汇评》一书中说:司马迁“同情李陵是可以的,过分地夸张其战功并为其投降变节做辩护则未必合适。”(见《史记选注汇评》)P654)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而且为之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是,为李陵辩护,是不是就一定是为他的投降变节做辩护。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尽管史学与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史学更多地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文化却反映着一定时代的人对自己创造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拟从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认识入手,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司马迁作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读了《文史哲》八一年二期刊载的来新夏同志的文章《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以后,感到作者精研深思,有新颖见解,颇能给人启发。但文中对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被腐刑的分析,笔者却有不同意见,兹此略为陈述。一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下狱,接着又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腐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来新夏同志认为:“司马迁的‘李陵之祸’是他和汉武帝长期政治分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事实怎样呢?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在五十年代写了一篇短文《关于司马迁之死》(《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说“司马迁之死是有问题的.”所谓“有问题”,就是说“司马迁死的有点不明不白”,是寿终正寝还是“下狱死”的呢?本文目的不在于想进一步论证司马迁到底是怎样死的,因为限于文献不足,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想通过研究司马迁之死这样一个问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更确切点说是如何理解古代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曾一度被称为“卖淫文学”。可见。一直以来,对于郁达夫文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没有关照到他一贯坚持的人文精神领域,而且对他小说的美学价值的评价也有不公之处。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郁达夫文学思想中的人文精神进行考察,以图探求其精神世界里审美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忧郁美,则是郁达夫人文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美学特质。忧郁,并不等同于颓废、消极、悲观、感伤,而是一种对人的价值、社会的责任、人的终极关怀意识的绝对关爱。通过对其小说创作中忧郁美的探讨,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郁达夫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8.
战国末期,列国争雄,社会急剧变动,真是天下大乱! 这时候,在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作过乡间文书的李斯,正跟着著名法家荀子学“帝王之术”。一天,李斯把他对天下政治形势的看法,讲给老师听,他说:时代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不可抗拒地要改变,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必然要建立。而只有变法比较彻底的秦国,才能统一中国。他兴奋的表示:“现在,秦王打算统一天下,我要去协助他谋划统一。”荀子见他已学到了法家理论,很是高兴。  相似文献   

9.
晋方言里的“圪”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晋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入声。有的地区分阴入、阳入,有的地区只有一个人声。在晋方言的入声字中,“圪”字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字。圪读[k(?)?],在我们所考察的14个分阴入、阳入的县市里,圪读阴入的有平遥、寿阳、孝义、原平、沁县、陵川、武乡等7个点;圪读阳入的有太谷、文水:介休、汾西、长治等5个点;而清徐、临县则有时读阴入,有时读阳入,变读条件不明。  相似文献   

10.
《骆驼祥子》的故事,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从文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把祥子看做是一个农民进城后,如何被城市腐化,身份如何转化,精神是怎样被摧垮,直至最后堕落的故事。从根本上说是这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将其放置于新的历史时期和现代社会条件中,我们重读《骆驼祥子》会对现代农民进城问题有一点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且对世界的史学界和文学界也发生了影响,是世界人民的文化宝库里光辉的一份。 (一) 司马迁(前一四五——前八六?)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幼年时代同父亲住在家乡,家庭大概还是以农为业,因此他自说“耕牧河山之阳”。由于他从小过着耕牧生活,才有机会接触农民。而且有名的“河山之阳”,可以北眺龙门,东望黄河。他面对着这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一反评论界惯常的评论角度,试图达开鲁迅头上的伟人光环,而更多的从一个普通思想者、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评述他的作品,评述他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林中坤 《阅读》2014,(19):1-1
<正>年少好追梦。凡是有成就的人,大多在年少时代就树立了梦想。司马迁年少追梦,立志编写一部史书,他遭受飞来横祸后,忍辱负重,发愤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周恩来年少图强,十二岁那年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不懈努力,终成一代伟人。听说,匈牙利的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小时候有点呆笨。在他12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例子:37岁的深圳著名歌手从飞10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当他身患癌症时,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从飞乐于助人,服务于他人的爱心之举感动了无数的人。但是,在从飞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经费十分困难时,他资助过的那么多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去看他,更不用说去帮助他,在受资助的人中,就有好几个已经大学毕业,有几个就在深圳。此事经新闻披露后,有一个受资助者竟然怨气十足地说,媒体的举动让他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以记叙人物为中心,表现了独树一帜的价值观。本文作一探索。1 “天人之际”问题即天(神或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在价值观的角度上说,就是对人的价值的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天主宰人,这种观点肯定了神的价值;二是人改造天(制天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的价值。司马迁否认主宰人之天,提出了以人为本探索天人关系的杰出思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说明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是重视人的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学原理本于《六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班彪班固批判司马迁史学崇黄老而薄《六经》后,近两千年来赞成和反对者均大有人在,并且双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是很少有人从中国史学形成时期的学科模式,司马氏治史家学的信念网络,司马迁史学的理论、方法论结构去证实或证伪班氏父子的批判。而从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司马迁史学理论的前提只能是《六经》,并且阐明了一个被忽视了2000年的关键问题——司马谈在哲学观上虽崇黄老,而在史学观上则尊周孔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历史著作,《史记》有很强的文学性,历来被称作“史传文学”。司马迁在真实完整地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同时,自然地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研读中学语文教材的节选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史记》的文学性是大有帮助的。 《史记》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司马迁成功的描绘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浪漫 《阅读》2005,(11)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火车行驶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前面有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窃窃议论起这房子来。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不辞劳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驶过,噪音实在使他们受不了,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问津。不久,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拐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减…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喝茶,尤其是与爱人一起品茶,我们经常会在孩子熟睡后,拿出茶具,选出一种喜欢的茶叶慢慢品。也许是白天的工作过于忙碌,难得的寂静让我们倍感珍惜。说来奇怪,那天他起身去厨房,望着对面的空位子,我忽然泪流满面。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他先我而去,我还会坐在这里品茶吗?我有勇气面对一个人的老后吗?  相似文献   

20.
李斯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结合以史为鉴的单元主题,通过客观、全面探究李斯的人生轨迹,从生命历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机遇面前人人平等,要善于创造机遇并利用机遇;人生需要积极上进;功过参半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