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2.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业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办好生活类副刊,是《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副刊,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业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办好生活类副刊,是《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副刊,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与文学的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时期,即在新闻纸上给文学辟出一块地盘,称之为副刊。如当时京沪报业有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建立了功勋。当时副刊上发的多是一些纯文学性的文字,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女神》等;也不时发一点颇具文采的政论性文字,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发表于文学副刊之上。这说明,很早以来,我国的老报人就十分重视新闻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8.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9.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史敏 《青年记者》2007,(6):49-50
曾经创办《明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认为,副刊是报纸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据他介绍,在香港办报,有一个信念: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有大新闻出来,报纸的销路可能会增加5万份、10万份。大新闻过去了,销路要恢复原状,这时要保住大销路的话,就要副刊做得好。有大新闻时增加的读看到副刊做得好,以后就会常买报纸,成为老读。所以说,新闻是攻,副刊是守,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走新闻化副刊之路,应该是报纸副刊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报纸副刊从业人员在报业发展中应该具备的意识。党报副刊登什么,不登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不能因为是副刊,就不顾及社会效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伊犁日报》副刊正是基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在主题策划时围绕这一"中心"选素材、出题目,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撑起"公信"这面大旗。  相似文献   

12.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著名报人、作家萧乾先生曾说:“以刊登创作为主的文学副刊,是中国在世界新闻史上一个独有的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报纸副刊对文学史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说起《新民晚报》,人们自然会想起《夜光杯》;提起《花地》,人们自然会想起《羊城晚报》。一张报纸和它创办的文学副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天津日报》的文学副刊《文艺百家》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富有地域性和鲜明风格的文学副刊为这些地域性的报纸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党报质量与声誉的重要方面。目前,报业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4.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各媒体为增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除保持原有新闻版块的拼抢外,更强化了对专副刊领域的争夺。沈阳晚报在2006年下半年对《沈水副刊》进行了改版,增强了《健康》《说法》《历史》等专刊;《辽沈晚报》在2007年也有了大动作,压  相似文献   

16.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17.
喻健 《新闻窗》2006,(6):63-64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随着报纸副刊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报纸副刊的繁荣而兴盛的,它是文学渗透副刊、新闻渗透文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但随着电子媒体、网络媒体、通信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及报纸扩张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报纸副刊逐渐萎缩,新型副刊呈泛化、边缘化发展趋势,新闻文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建设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组成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版块。  相似文献   

19.
报纸言论的“副刊化”倾向───对新闻言论时效性的认识谢明报纸也称新闻纸,顾名思义,是以刊载新闻为主,其他内容如言论、副刊等,都应与新闻有密切联系,是从属于新闻的派生物。新闻的时效性是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支柱概念之一,也是当代新闻同业竞争的焦点。新闻五要...  相似文献   

20.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