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当时的印刷术以整块书板雕印为主。活字摆版印刷图书,则是我国印刷术中的一大发明,也是对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的伟大贡献。史载宋代毕昇(?——约1051),是我国活字印书的第一个发明者,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在长方体的胶泥上刻字,然后烧制成一枚枚活字,排印前,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质栏框,于板上敷一层拌和纸灰的松脂蜡,然后将活字依次排在上  相似文献   

2.
林子雄 《图书馆论坛》2000,20(5):97-100
在现代出版的关于讲述古籍版本和研究古代印刷的书籍中 ,人们往往把昔日从事书版雕刻及书籍印刷的工人称为刻工 ,又称刊工 ,印工。事实上 ,在古代并无“刻工”的称谓 ,五代时 ,雕刻书板的工人自称“匠人” ;宋代刻工 ,称为雕字、刊字、镌手、雕印人、雕经作头 ;明代刻工 ,称为刊字人、剞劂氏、梓匠、匠氏、匠、刻书人、刻字人等。① 清代则称刻工为梓工、梓人等。古时候 ,刻工地位是很低微的 ,关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史书甚少涉及 ,因此鲜为人知。广东地处祖国南疆 ,古代图书出版业相对落后 ,刻工历史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兹将搜集多年的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出版史,不能不追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不能不探讨其与佛教传播的关系。然而,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史、印吊j史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佛教寺院的刻书。其实,就是把寺院刻书与政府  相似文献   

4.
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 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历史  相似文献   

5.
就现存的中国古代典籍而言,雕版印刷方式占居绝大多数。雕版印刷一般经过写工写板、刊工雕版、印工印刷、表褙工装潢等环节。写工负责原稿写样,写样敷于版面后刻工负责根据版样刻字;印工负责敷墨刷印;表褙工又叫做装潢匠,负责书籍的装订。有些书的刊刻是集写、刻、印等工序由一人完成,有的是分工各司其职,合作完成。在刻书业兴盛的宋代,往往在书中留有或繁或简的刻工姓名,刻工姓名大都在刻书版面中缝的下方。刻工姓名除表示一定的责任之外,在当时可能仅为统计工作量以便发放报酬的依据。但由于刻工的工作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为后人考查一部书籍刻印地区或刻印时间,进而进行版本考定及研究提供了线索。而刻板前的重要环节写板的信息在书中记载却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00,(2):49-53,60
佛教印刷品历来图文并重,单页的经咒、还愿词。或上图下文,或右图左文,有的佛像刻在中间,还有的刻在四周,各种装帧形式的整部佛经,乃至卷帙浩繁的《大藏经》,也常以“佛说法图”开卷。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再向前推进一步:佛像雕印要比佛经雕印更早,捶拓和印章的结合点即是佛像,其时约在7世纪初期,文献和实物均可提供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宋代雕版印刷的兴起使图书生产变得更加容易。雕印图书的传播优势激起了宋人立言不朽的渴望,而“立言”观的转变更激发了宋人“文传”的热情,进而促进了宋代文集编刊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在雕版印刷的加持下,宋代刻书业异常兴盛,于是图书编刊的专业人才——编辑也就应运而生。编辑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图书的内在质量,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宋代图书编刊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宋代四川刻书知见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分析了宋代四川刻书的背景,论述了宋代四川刻书的基本情况,并开列四川宋代刻书知见书目110种.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据《世界图书》统计:我国从西汉至五代,共出书23000多部,270000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11000部,124000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宋代出书,不仅数量多,印制质量也高。宋代把雕印书籍的技术质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版图书,历代视为珍品。宋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书籍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手段。宋代图书贸易也很为活跃,销售渠道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图书品种不断增加,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在当时和对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书铺、书肆等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图书发展时代。本文就宋代的图书发行事业作一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试谈“牌记”产生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牌记,也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划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的卷末。牌记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书名页的产生,可以说牌记作为书名页的基础,是从手抄过渡到印刷时代最显著的进步之一。但我国古籍印刷中的牌记究竟产生于何时,学术界的意见尚不统一。有的著作把牌记产生的时间定在宋代,这显然不够确切。下面我们尝试对牌记的产生和发展作一简述,希望得到专家的教正。  相似文献   

11.
简策     
我国古代正式的书籍始于何时,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做成的。这种以竹木为载体的书,大约源于商代末年,到战国时期被人们普遍采用,以后一直沿用到东汉,历时一千六百多年,我们称之为书籍的简策时代。简是指将竹木削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用绳把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谈起“古籍”,就往往想起古籍作者和古代出版家,却很少提及刻书工人,这是很不公平的。古籍刻本的成书过程大致有定稿、校勘、书写、刻版、刷印、装评等六个环节,而最后四个环节都是由刻书工人完成的。刻书工人对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于古代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封建社会轻视劳动人民,刻书工人名不上经传,因而研究刻书工人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古  相似文献   

14.
<正>论述我国古代版画中的佛像艺术,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版画。对于版画的定义笔者采用中国版画艺术网的观点,即版画是通过绘(创作画稿)刻(制版)印(印制、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由于民间雕刻工匠的参与,版画又具有民间美术的特色。一、唐宋时期版画中的佛像艺术谈起我国古代的版画,有一个地点是必须提的,那就是敦煌。敦煌处在我国丝绸之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进奏院和进奏院状报方面.宋代新闻传播主体,即进奏官的研究略微偏少.宋代进奏官,在宋代新闻传播中,掌管着信息的上传下达,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奏官通过抄录和雕印的方式传递信息.朝廷对进奏官传递的信息,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效率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定.进奏官违反了相关规定,要受到严重惩罚.在宋...  相似文献   

16.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至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不光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者,大凡治中国古代文史哲各科者皆与古代福建刻书有不解之缘。从所周知,福建是中国占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刻书业发达,其所刘书籍在宋元明时期曾风行海内,居全国各地之首,为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在中国占代印刷史、文化史上均…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印刷史论著中,对于我国古代的私家刻书,向来评价不高,认为其不过是官刻的附庸。其实,只要我们把它放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查,就会发现,这些私人刻书家的印刷出版活动是与他们的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官刻似乎也有一些,坊刻就很少了。私人刻书家在搜集、整理、编辑、刻印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同时开展了辑佚、校勘、辨伪、训诂、考据、研究版本、编纂目录以及著述和编辑丛书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建立并丰富了这些冶书之学。有的私人刻书家利用自己的财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发展了活字、套印、(?)版、拱花等印刷技术,还有的采用影刻、复刻、影钞等方式,保持古书善本的原貌。所以,中国古籍尽管屡遭厄运,历经劫难,仍然能较为完整和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下来,历代私人刻书家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8.
自刻本     
《津图学刊》2004,(3):71-71
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截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于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板,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板雕印的自著《板桥…  相似文献   

19.
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科考类书籍出版日趋盛行。宋人文献记载所示,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相比之前,发生巨大变化。在科举制度影响之下,加上雕印技术的发达,宋代出版生态呈现新的态势,科考类书籍市场尤为繁荣。文章为研究宋代文化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宋代出版史》基于宋代文明视域,对宋代出版及其知识生产做了学术建构与阐释,该书既是宋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古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基于国际学术视野,对宋代出版史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