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格 《新闻记者》2003,(11):40-40
真是天高皇帝远。江西省定南县因为《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如此拆房,为谁谋利》的批评稿件,竟将该县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全部扣压。诚如一位读者在给该报编辑部的信中写的那样:“像这样公然扣压中央党报的严重事件,在我们定南县自解放以来还是头一回,在全国恐怕也属罕见。这实在令人震惊和痛心!”(见9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已经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我相信,以该报在中国的崇高政治地位及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这一事件没有更为复杂的背景,我们应该能够期待定南县委县政府很快就会“对读者做出满意的交待”。但我想进一步追问的是,假如…  相似文献   

2.
陈丹 《新闻大学》2002,(3):29-32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个案,通过分析1994-2001年《人民日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11月30日-12月2日)有关艾滋病议题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取向,探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报纸如何呈现与建构艾滋病相关议题。  相似文献   

3.
平稳但不平淡──评人民日报世妇会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部分师生人民日报8月14日头版刊登《在共和国的天平上——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标志着人民日报世界妇女大会报道的序幕拉开。8月30日,人民日报进入世妇会正式报道时期。从8月30日到9月16日,人...  相似文献   

4.
刘莹 《东南传播》2012,(4):101-10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的《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报道情况来探寻《人民日报》对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方面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浩铭 《东南传播》2011,(1):126-128
本文研究的是国发〔2010〕10号房地产新政出台后《人民日报》以房地产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以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7月16日这三个月的《人民日报》报道为分析样本,以框架理论的角度分析《人民日报》的基本框架、叙述方式,认为房地产报道从框架的角度来看变化不大,体现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的希望》:深度报道的新探索人民日报记者部1996年5月27日至6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连续10天推出10篇文章,构成一组深度报道,总标题冠以《中西部的希望》。10篇文章共分5组,分别是《观念转变篇》《资源转换篇》《产业转移篇》《区域经济篇》《...  相似文献   

7.
党报历来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也是读者获取“两会”讯息的重要来源。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04年对北京市民所作的“两会”报道系列调查结果,在11家全国主要报纸中,《人民日报》是受众依赖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报纸,原因是“《人民日报》的权威、丰富一直是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在‘两会’这种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报道中,优势更加明显”。①2005年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笔者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4家中央级党报和《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3家地方党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出…  相似文献   

8.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6,(8):18-18
据7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由人民日报和江苏徐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新农村建设宣传研讨会”近日在徐州召开。  相似文献   

10.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被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新闻实践》2012,(4):80-80
6000篇2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回顾该报曾经刊发过的关于雷锋的多个“第一次”报道。从1961年5月5日第一次报道雷锋开始,到今年2月22日,该报已经刊登学雷锋稿件6000余篇。《人民日报》刊发的多个“第一次”不同体裁的文章分别为:1961年5月5日刊发第一篇关于雷锋的报道《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1963年2月7日第一次刊出《雷锋日记》;1963年4月3日刊发第一首讴歌雷锋精神的诗歌《雷锋》。雷锋虽然去世50年了,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该报的报道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创新,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需要再认识典型报道经过相当一些时间的沉寂后,现在又得到了复苏,报刊上刊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多起来了。比较引入瞩目的,如198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人物通讯《清正法官》,报道介绍了湖南省桃源县陬溪法庭审判员刘文彪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事迹;10月1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典型事件的重要新闻《扬州纱厂办政治学校八年不懈》,报道介绍了该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的事迹;12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问题的重要新闻《上海钟表业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4.
多一分深入多一分收获──采写《节日追踪问菜价》的一点体会张国材2月10日,人民日报和市场报同时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报道《节日追踪问菜价》,人民日报还全文转载了市场报配发的评论员文章《管好中间环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当天的值班手记中说:这...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6日~29日,《人民日报》连续4天在一版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刊发了4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系列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头之作,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带队,经济部与记者部共同组织完成。报道刊发之时,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会的一些部委和地方领导同志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报道在东北三省更是反响强烈。辽宁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说,这组报道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全面,行文流畅,生动感人。综合篇《“雄鸡”高歌看东北》、辽宁篇《打响新的“辽沈战役”》,都对辽宁的工作作了准确生动的报道,问题抓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量化和质化分析两方面入手,对《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关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认为《人民日报》侧重对事件和救援的客观报道,而《中国青年报》把人物作为报道重点,具有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朝日新闻》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申志清 《兰台世界》2016,(24):138-141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逝世,之后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长时间、集中的报道。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介绍主流媒体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报道情况,对报道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并对其报道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政治发展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玮  李苒  李萌 《传媒》2000,(3):45-46
1999年2月6日,一个冒充《人民日报》记者,拼版盗印《人民日报》而骗取钱财的犯罪嫌疑人李凌落入了濮阳警方布下的法网。 借“报道”骗钱财 事情是这样的:河南省濮阳市有一家王卫生骨质增生研究所,所长王卫生研制出了专治骨质增生的特效药“骨痹痛外敷散”,并且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这引起了一个自称为《人民日报》记者李凌的注意。1998年4月,李凌来到王卫生的骨质增生研究所,递上了一张“人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