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活动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赴阿拉伯国家预展。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福建省文化厅黄启章厅长、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道溪以及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有关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仪式并参观预展。该展将于12月赴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正式展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海丝”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回眸千年,泉州曾…  相似文献   

2.
古今南安渡     
正福建南安为沿海地区,濒临台湾海峡。南安石井镇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石井镇与水头镇为沿海地带。水头镇的跨海大桥,为目前世界最长梁式石桥,整体长达2255米。古时南安,有着众多内河渡口及无数小桥流水。宋元时代,南安水运十分发达,其内河现为泉州母亲河——晋江。晋江两旁有今时南安丰州、霞美两镇,为海上丝绸之路祈风之地,有着海神"通远王"信仰。丰州,为宋代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丝路,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原始野桑树从南充移栽全球;二是原始野蚕从南充"移民"全球;三是中国古丝绸从南充走向世界;四是四川丝绸比张骞早一千年到了阿富汗、古埃及;五是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文章认为南充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源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4.
陈玮 《寻根》2011,(1):64-6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极盛时代,自唐会昌灭法后在中原衰微的景教沿着当时畅通无阻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再次传人内地。北至和林,南至泉州,景教徒的身影无处不在。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优礼政策,景教在元朝冶域下十分兴盛,景教汗八里大主教区和唐兀大主教区在元朝领土上存在了上百年之久,领辖有大量教徒。  相似文献   

5.
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古称“刺桐城”.因其环城遍植刺桐树而得名;古泉州又称“光明之城”,那是它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雄居“世界最大港口”200多年、夜夜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的证明。泉州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化名城。这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歌舞剧院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福建省民间歌舞剧团。五、六十年代,该团的舞蹈节目《采茶扑蝶》、《走雨》等已享誉国内外。现剧院下属歌舞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中心三大机构。每年多次举办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近年来,剧院创作、编排、演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节目,1992年创作的反映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舞剧《丝海萧音》荣获全国舞剧调演一等奖、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4年剧院又创作以福建浓郁的风土人情为素材,歌颂八闽大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大型舞蹈诗《悠悠闽水情》,1995年荣获文化部“文华新节目…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2)
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最重要的一环",经由海路和陆路而来的中外文明在这里相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处一城,不同信仰在这里交织互动,各种各样的东西方神灵在这里汇聚。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不少于6000座宫庙,不少于500种神灵,向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无论你来自哪里,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各自的信仰皈依。耸立在这座城市的各式宗教建筑,以及守护人们心灵的各路神明,以独有的方式帮助我们讲述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故事,解读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以来,随着国家利益诉求的不断强化与深入,具有简缩表征意义的"一带一路非遗"(英语称谓:Along the wa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概念的阐释与多元讨论亦随之升温。诚然,在保护国家利益、促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与地区共同合作发展的前提下,在新诉求与新认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10.
南越族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越族不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而是"以射猎为业",具有海上航运悠久历史的海洋民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这一国际通用术语的缘起可追溯到古希腊人记录的"赛里斯之路"(丝国之路),指西方人为贩运丝绸而前往丝国(即中国)的一条商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舆地学和地质学家李希托芬在《中国》(第一卷)中以德语首次提出"Seiden(丝绸)Strasse(道路)"。广义概念上,丝绸之路泛指西方(包括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与东方(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双向通道,远超"丝绸"和"道路"的范畴。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文献可追溯到中国的《汉书·地理志》所载的海上交通路线。唐贞元年间,宰相贾耽在《海内华夷图》中也记录了通  相似文献   

12.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海原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扼塞,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为固原行署所辖的六县之一。1993年,在这块古丝路所经过的荡羌寨、临羌寨、天都寨、绥绒堡等古城,陆续发现大量“古丝路”之花与其它陶模。“古丝路之花”,其实就是西亚、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图腾。在印度键陀罗之前,佛教初期并不供偶像,只是注重一些具体的表号(图腾),这种表号如以莲花代表净土,以象代表佛降生,以鹿代表初转法轮,以狮代表法力等等。以后的宗教信仰有了进一步发展,“古丝路之花”作为一种装饰纹样与表号,通过丝绸之路,加快了中西文…  相似文献   

15.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取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