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宗周与晚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至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滴,不改其志。明亡之次年乙西(1645),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而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学术上,刘宗周“于《五经》、诸子百家无不精究,皆有所论述”,①堪称为宋明道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和有明三百年学术之殿军…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称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今属上海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与《画禅室随笔》、《筠轩清秘录》、《学科考略》等并行于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  相似文献   

3.
释名两则     
周宗旭 《寻根》2010,(6):87-89
<正>"筷子"命名新考"筷子"缘何而名?论者历来皆以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所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之说为底本。其后所有论者皆以"箸"与"住"同音,行船忌讳  相似文献   

4.
正《十竹斋笺谱》(卷一)内容《十竹斋笺谱》共四卷,收图280余幅,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印行,堪称明代版画中成就最高且集大成者。第一卷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各八种,奇石、隐逸、写生各十种。清供乃旧时风俗,清,清雅也;供,供奉也。清供就是将鲜花、瓜果、古玩、盆景、钟鼎、金石等具有清雅之气和高雅趣味的物品摆放于案头,随时欣赏把玩,  相似文献   

5.
正1.顧應陽(生年)明正德丙子(1516)元日,顧清作《丙子元日示雲孫,時其弟應芝將晬,陽、寅、辰錄四兄弟在松》詩,第三首云:"陽孫今日已成童,諸弟荆花共一叢。"(《東江家藏集》卷十三)"陽孫"即顧應陽,"成童"即年屆十五歲。又顧清《先妣封孺人陸氏墓志》:"先妣……卒以弘治壬戌十二月十日,……曾孫,男一,應陽,女一,俱幼。"(《東江家藏集》卷三十)可知顧應陽生在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且在十二月十日之前。萬民英《三命通會》卷八"六  相似文献   

6.
拖油瓶考源     
《寻根》2016,(2)
正"拖油瓶"指妇女再嫁时带到夫家的子女。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后世一直沿用。例如:(1)天祥没有儿女,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初刻拍案惊奇》卷33)(2)我的嫡姓原是金,三岁上死了老子,我家阿姆转嫁了城隍庙里的王道士,所以这个王是拖油瓶姓。(清《缀白裘》十一编《请师》)(3)不是你父亲养的,难道是你娘拖油瓶拖来的吗?(《官场现形记》卷40)  相似文献   

7.
潘銘基 《中国文化》2021,(1):219-238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  相似文献   

8.
《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段塔丽《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日的文学佳作。人们普遍认为是出自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之手,但无论是在今本的《刘梦得文集》中,抑或是在《刘宾客集冲,都没有收入此文。据《旧唐书》卷一六○本传记载: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失败...  相似文献   

9.
正《萝轩变古笺谱》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又按题材分为若干主题。上卷包括画诗20幅、筠篮12幅、飞白12幅、博物8幅、折赠12幅、琱玉12幅、斗草16幅、杂稿2幅。所谓画诗,就是以诗入画。其题目是摘取南朝及唐人描绘江南盛景的五言诗句,据此绘刻成笺纸。如"塔影入云藏"一幅,画面居中,以淡墨画山石、树木、古塔,以拱花表现白云缭绕。用来绘制笺纸的这句诗出自明代  相似文献   

10.
魏涛 《华夏文化》2012,(3):12-14
张载《正蒙》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诠释,尤以明代注释最为庞杂,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正蒙》诠释格局。该时期除《性理大全》外,尚有吕柟《张子抄释》、刘玑《正蒙会稿》、韩邦奇《正蒙拾遗》、刘薹《新刊正蒙解》、高攀龙、徐必达《正蒙释》等注。以下就留存下来的七种注释的诠释路径及特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钁(1840-1910),字菊邻,浙江石门人。1905年,他应友人杨见心之请刻的"硬黄一卷写兰亭",边款中的文字与图像结合为一体,堪称佳作。印文"硬黄一卷写兰亭",出自陆游《山居戏题》中"硬黄一卷学兰亭"句,改了一字。兰亭,指《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文人好友聚会,行修禊之礼。  相似文献   

12.
正三汉宫室文化深受楚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延续楚巫乐舞之风。汉武帝尤敬于鬼神而好仙道,在甘泉宫祭祀天帝泰乙,以女乐祭祀请神、降神,《三辅黄图》卷五《台榭》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淮南鸿烈解》卷四《坠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相似文献   

13.
名画闹"双胞",亦是常事;但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两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中一卷题款"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通称《无用师卷》。另一卷"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  相似文献   

14.
读《剑桥中国史》龚杰15卷本的《剑桥中国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剑桥中国秦汉史》、《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国明代史》、《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等9卷。其余各卷待国外出书...  相似文献   

15.
<正>一、海南"番神"信仰由来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海南·万安军》中这样记载:万安军在黎母山之东南……城东有舶主都纲庙,人敬信,祷卜立应,舶舟往来,祭而后行。在海南宋代"番神庙"即"舶主都纲庙"就已建立。百姓将"番神"视为其出行保平安之神。至明清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三八○《琼州府部汇考八·祠庙考·万州》记海南万州有"番神庙":昭应庙,在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其神名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21,(1):中插1-中插4
《十竹斋笺谱》(卷四)内容 《十竹斋笺谱》(卷四)包括建义笺、寿征笺、灵瑞笺、香雪笺、韵叟笺、宝素笺、文佩笺各八种,另有杂稿笺十二种. (一)建义笺 《汉书?贾捐之传》:"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议"通"义",后以"建义"指胸怀计谋,对事情的处置或兴办提出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宋志坚 《寻根》2010,(2):82-85
<正>鲁迅辑录的古籍,历时最长费力最多的是《嵇康集》(共10卷),篇幅可与《嵇康集》相当的则是《沈下贤文集》(又称《沈下贤集》)。《沈下贤文集》共12卷,第一卷为赋与诗,收赋三题、诗18首;第二、三、四卷为杂著,《异梦录》、《秦梦记》和《湘中怨》这几篇传奇文,分别收在卷二、卷四之中;第五、六卷为杂记,大多是为他人所作之"厅记";第七、八卷为"书",  相似文献   

18.
西安城南的终南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历史名山。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据考证,"终南"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诗经》、《山海经》称其为"南山"。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前109年)祀太乙神于此,建太乙宫,故又名"太乙山"(也做"太一山")。"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19.
王彬 《华夏文化》2014,(4):37-38
正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  相似文献   

20.
《宋略》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裴子野所撰,主要记载刘宋一代历史的编年体典籍,所用材料大部分源自沈约《宋书》。本文集中探讨了《宋略》一书的编撰体例、篇章结构、《宋略》与《宋书》之关系以及《宋略》成书与散佚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宋略》开篇大致评述了南朝刘宋兴起等事,其后为《本纪略》《诸侯略》等卷,倒数第二卷大体论述了刘宋衰亡等,末卷为"总论"。各卷之下内容及相关评论,基本上按照史事发生时间先后编次。其大概的编纂过程是:中兴二年(502)裴子野的父亲裴昭明去世以后,裴子野开始编撰《宋略》初稿;天监七年(508)或稍前,删《宋略》初稿与沈约《宋书》合成《宋略》。大约在宋元时期,《宋略》散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