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迟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四川地区西王母形象的正面、龙虎胁侍等典型偶像就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偶像式图像系统。在四川本地从商代晚期以来的偶像传统是它的图像志渊源。四川地区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就存在一套流传有序的、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文献系统:最早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是《山海经》,它在战国时期成书于巴蜀地区;西汉时期出生、生活在巴蜀地区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分别所作的《大人赋》和《甘泉赋》,也对西王母形象进行了具体描述。这些有关西王母的形象的描述,把《山海经》中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描绘成人形,为四川西汉西王母的形象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四川西王母图像从外地传入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王峰 《寻根》2013,(5):18-23
汉画中的佛教造像是佛教反映在汉代绘画、雕刻领域的产物,是后世石窟造像普及的先声。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地发现了一批与佛教有关的汉画图像,本文把这些汉画佛教图像分为汉画中的佛像图、汉画中的佛教故事图、汉画中的驯象和乘象图、南阳汉画中具有佛教因素的图像等,并对其源由分别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王母的神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是昆仑山上最原始最有名的女神。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言:“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分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①正因为如此,西王母作为一尊大女神在古代神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仙话化后变为王母娘娘,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对于西王母的神格形象(或者说西王母的职司功能)却研究不够。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记录,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西王母的神格功能。第一,西王母是一个主刑杀的死神,主司死亡。毫无疑问,这是西王母最原始的神格形象,所以在《山海经》里面…  相似文献   

4.
论西王母     
从古及今,中国有西王母信仰,崇拜习俗主要存在于汉民族中。西王母这一名词所含之义在古籍遗存中十分复杂,同时西王母遗存虽然多属神话,但却透视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哲学、民俗学、文学等广阔领域有着多角度的研究价值。西华之光阴气之精西王母哲学概念的成因古人认为中华天地可以分为两部分:太阳初升的一方称“东华”、太阳归落的一方称“西华”。东华的神人形象是东王公或曰“东王父”,西华的神人形象是西王母。这种思想是古代哲学归纳万物起源的理论。即言昔时宇宙是一团凝聚的气体,这团气体后来分化为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5.
正从出土文献看,"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殷墟甲骨卜辞"ㄓ于东母西母若"(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学界多猜测其为西王母的原型,却始终没有得到实证。从古到今提到"西王母"的文献也几乎只有《山海经》,且属于纯粹的神话。因此,《山海经》中朴野的西王母形象才是最具神话原始性,也是最有利于分析初民信仰的原始生成思维的。  相似文献   

6.
正南阳汉代画像石较之于山东、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笔者认为,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特色。1.艺术风格:粗犷、豪放南阳汉画像石风格粗犷、豪放,它不像山东汉画那样注重刻画细部,也不像陕北汉画那样稚拙。南阳汉画像石对各种形象的刻画,注重整体效果,不注意细部加工。例如,对于人物面部的表现,着重刻出面部轮廓,而对眼睛、鼻  相似文献   

7.
汉画中反映道教教义教理的图像、文字是我国宗教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凡的内质在赢得世人惊羡目光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和持久关注。汉画不仅以大量的道教仙圣形象来象征修道的终极目标,而且还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示了具体的修仙方法。从道教的形神观和性命观来看,汉画对于身心关系的表现以及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探索,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之进行深入的开掘和阐扬,对于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修身养性和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汉代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书,一部是司马迁用手撰写的《史记》,另一部是石匠们用刀镌刻的史记——汉画像石。文字的史记和石刻的史记皆属呕心沥血的艰辛劳作,就艺术风格而言乃一样的深沉雄健,活跃奔放,它们也同样得到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关注与叹赏。他称颂前者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赞美后者为“汉画的图案美妙无伦”。近日,在鲁迅博物馆观看《鲁迅收藏汉画像展览》,聆听来自河南南阳、山东济宁等地的汉画像研究专家的讲解,陶醉于2000年前石刻艺人的杰作,有面对古人促膝恳谈的欢欣惬意,竟不知己身属谁,今夕何年?鲁迅对汉画像的青…  相似文献   

9.
徐州汉画像石是中国汉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画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汉画是中国汉代时期的艺术,汉画像石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不朽瑰宝,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  相似文献   

10.
汪小洋 《寻根》2004,(5):18-28
在汉画像石的研究中,西王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西王母神仙系是汉画像石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西王母信仰也是我国汉代宗教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美国学者詹姆斯甚至很极端地认为,西王母是中国宗教中出现最早、位置最高的神,是汉代艺术中惟一的神。(Jean M.James, An Iconographic Studyof Xiwangmu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tibus Asiae Vo1.LV. 1/2,1995)因为西王母如此重要,相关的研究已经开展得非常普遍。不过作为汉代宗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西王母的身份似乎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描述,比如在题材归类时…  相似文献   

11.
王志翔 《中华文化论坛》2023,(1):38-49+185-186
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表明,西王母在汉代已经广泛流传于中国。但是,被世人传颂数千年的西王母究竟源自史实还是虚构,历来学者在讨论时并未形成一致认识。考察文献可知,尽管汉代文献的记录并不能确证西王母为历史的真实,但周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表明,周穆王西巡会见的西王母有实指西方女性首领的可能。在周以前,商代甲骨文中被学者认为与西王母相关的“西母”则仅为宗教观念中用以指代西方的神灵。也就是说,西王母叙事在商周两汉之间,经过了从观念到历史、再从历史到故事这样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2.
西王母与西膜王家v道教神仙中缺不了西王母,因为她是女仙之祖,"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她所住的昆仑山是神仙的始源地,又是"黄帝"所居。山原神仙出自昆仑,海上神山亦被昆仑之名。在编述此题时深感识见浅薄,资料未能精纯。仅勉辑诸目于次:一、西王母之邦乃部族国名...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甘肃泾川回山成为西王母后裔朝觐的圣地,回山下遗存的虎齿豹尾、半人半兽的摩崖浮雕西王母图腾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史载汉武帝元封年间,泾川回山便有了祭祀西王母的殿堂——王母宫。古历三月二十日是宋代重修王母宫的盛大日子。有史考据,从宋开宝元年(968)起至今,西王母庙会已举行过第1031届,千年风雨,千年诚心,千年久拜不衰,千年高潮迭起……遥遥海峡隔不断恋祖情怀,滚滚长河冲不淡血肉亲情。1979年1月,台胞张雨卿先生,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回到泾川回山,朝拜金华西王母,成为台胞回泾祭母娘的…  相似文献   

14.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泾川县西王母文化的遗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文献记载记载西王母神话传说最多的古籍,主要有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人增删的《山海经》,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士所撰的《淮南子》,晋武帝太康年间汲人从魏襄王墓中发掘出的《穆天子传》,六朝人借班固之名而撰写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另外,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借东方朔之名所撰写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中亦涉及到了。至于汉魏乐府、唐代诗歌等作品中将西王母神话传说作为古史加以联想、…  相似文献   

15.
汉画漫议     
汉画漫议冯其庸汉画,是指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器物画等等。这当然都是遗存的东西。据文献记载,汉代当时有大规模的宫殿壁画、寺庙壁画等等,但由于历史的沧桑,这些都早已无存了。现在所能见到的主要就是上面所说的几类。因为这些都是地下发掘出...  相似文献   

16.
汉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周到中国人对汉画的研究是从对山东嘉祥县武氏词的碑刻研究开始的。最早是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记录了武氏祠(武氏墓群前的享堂)武班、武荣两块碑,并于治平元年(1064)四月二十一日和五月四日对这两块碑作了跋语,但未涉及画像石刻。到北...  相似文献   

17.
西王母昆仑山与西域古族的文化王家祐西王母即西貘族。西貘是一个母系部族,黄帝配偶嫫母即来自西貘部族。崇伯禹亦"学于西王国"(养于舅家西王貘部)。"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汉画学是敦煌学以外的又一门大学问。汉画有文褒的内涵,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艺术类别,更是一门学科。我们由美术样式而结识它,进一步了解其丰富的内容;然后从中认识中国本土文化或固有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历史传统,是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交往”之说由来已久历代文献资料中,关于华夏族的老祖先黄帝与西王母的交往,有许多记载,这里略述几则:1.据《黄帝出军决》载,西王母“遣使授符”,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唐初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祥瑞部》卷99引《黄帝出军决》:“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河出符信,战即克矣。’黄帝寤,思其符,不能悉记,以告风后、力牧。风后、力牧曰:‘此兵应也,战必胜。’力牧与黄帝俱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大牢。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陈江风汉画像中有大量的天文内容,其天文星图,不仅数量上在历代天文文物中首屈一指,而且与著名的敦煌星图以及黄裳、苏颂星图等在功用上有显著不同。1.敦煌、黄裳、苏颂等著名星图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性质的文物,它们是自然天象的真实而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