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10,(6):7-7
曹聚仁(1900年6月26日-1972年7月23日),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 出生于浙江浦江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1915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同时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1922年,他笔录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国学概论>出版.后对章太炎扼杀白话文的论调,撰文做了批评.又编著<国故学大纲>上册,批判胡适派的学术主张,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曹聚仁(1900—1972年),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人。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抗战画史》、《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我与我的世界》、《鲁迅评传》、《文坛五十年》等。  相似文献   

3.
曹聚仁是一个曾经风云一时却也被记忆长期湮没的人物,早些年这个名字除了在鲁迅先生的书信中时有所见外,其他则很少看到踪迹。近年来这个据说著述多达4000万字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似乎正在抖落历史的尘埃生发出一种令人注目的熠熠丰采,这多半要归功于曹聚仁著作的陆续出版和卢敦基等人所作的曹聚仁传。曹聚仁著作的  相似文献   

4.
高信 《出版史料》2004,(4):36-39
六十多年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部《鲁迅手册》以中华编译馆名义在上海出版。编者署名曹聚仁。其实,写一部《鲁迅评传》才是曹聚仁的初衷。曹聚仁曾回忆说:一九三三年冬,鲁迅先生到他家吃晚饭时,在他的书房里见到种种自己的作品和一大堆资料卡,于是鲁迅先生问:“曹先生,你准备替我写传记吗?”“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曹聚仁的回答,自然有点玩笑意味。众  相似文献   

5.
柳哲 《档案天地》2014,(11):29-33
正著名文化大师曹聚仁先生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有其匹。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搭起了两岸和谈的桥梁,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被周恩来总理盖棺论定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1898年11月12日,浙江海宁诞生了一位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发展颇有影响的人物--蒋复璁.蒋复璁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蒋光煦(字生沐)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他幼时入父亲蒋方夔的私塾,并受到祖辈藏书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印行的十六开巨卷硬精装《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第274页左栏登录了轰炸下的南中国曹聚仁等著。战时小丛书。战时出版社1938年出版。紧接着是“目次”,列出本书全部文章篇目。  相似文献   

8.
为撰写《曹聚仁传》,我走访曹先生的夫人邓珂云女士的寓所。 无意中她解开了我一个长久以来的困惑。 这就是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新闻的首发者是谁? 曹聚仁先生原在上海暨南大学执教,“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他放下粉笔,奔赴现场,任中央社战地特派员。住进了孙元良的第88师师部。 1937年11月11目,淞沪前线我军总撤退。曹聚仁随军撤退,次年到了武汉。 蛰居在上海租界的邓珂云,心情非常苦闷。1938年春,曹聚仁函电她去武汉。她毅然离开上海,投入  相似文献   

9.
以时间推移为经,发生事件为纬,依据丰富的史实揭示张亨嘉、袁嘉谷、章太炎、蔡元培、郁达夫、邵章、龚宝铨、钱恂、竺可桢、张宗祥、陈布雷、陈训慈、马一浮、余绍宋、马衡、曹聚仁等诸多近代名人与浙江图书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蒋经国归来     
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由其撰述的《蒋经国论》于1948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国第一部论述蒋经国的著作。读者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心中的蒋经国是什么样子的。l997年首次在台湾出版,这次,在蒋经国诞辰百年的时候,首次以简体字版与内地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6,(3):71-71
著名学者熊十力的读书方法,提出要选择图书,坚持读书和善于思考。他曾经说过如下的话:“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而作家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谈到他的读书时,则说:“……真正引起了我的兴趣,百读不厌的,倒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经地看)。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读了四五十遍。”(辑)熊十力、曹聚仁谈读书  相似文献   

12.
戴良(1317-1383),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晚号嚣嚣生、云林,浦江(今属浙江)人。少从吴莱、柳贯、黄潘、余阙学,与宋濂、王袆、陈基等友善,为元明之际金华学派重要代表,擅诗文,有《九灵山房集》存世。至正二十一年(1361)荐授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至苏州依张士诚。张氏将败,戴良尝自苏州至山  相似文献   

13.
何执中,字伯通,浙江龙泉上河(今兰巨乡豫章)村人,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年).家贫力学,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土高第.初任海盐知县,有政绩,惠泽百姓,土民记其"十异";后调台州、亳州通判,任上,治政、断狱,颇见才具,深得殿中侍御史蒋之奇的赏识.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召为太学博士,继迁王府教授兼端王侍讲.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五十年代,爱国报人曹聚仁活跃于海外华文媒体。1953年至1958年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任驻港特约记者期间,对台湾问题进行了观察与报道。特别是1956年后他经常来往两岸被视为国共两党密使后,在海外积极宣传中共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并以抢发独家新闻的方式,为大陆和平解放台湾释放了政治试探气球。总之,曹聚仁以海外报人和国共密使的双重身份,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遗稿的整理出版,常提及李乐光和鲁迅,而忽略了赵玉、周作人和曹聚仁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柳哲 《湖北档案》2016,(3):35-37
1916年阴历二月初二,侯文理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原属江苏萧县)赵楼乡新庄村.1938年,朱德发展著名作家曹聚仁的胞弟曹艺为特别中共党员,指派侯文理做其“单线联系人”. 曹艺率领汽车部队出征印缅,参与抗战,侯文理一直追随曹艺.解放前夕,侯文理与曹艺策反国民党部队203师投诚.1950年前后,侯文理又奉命以商人身份为掩护,被派往台湾参与策反与情报工作,1953年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狱,1958年7月8日,在台湾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7.
一等奖(3名)论文题目姓名单位论文出处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王学勤章蕾潘继进何向东浙江林学院图书馆《现代情报》,2(X)5(10)浙江家谱版本特征分析丁红浙江图书馆《家谱与中国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商代甲骨文与古西亚粘板书比较研究樊云仙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与情报》,2005(4)二等奖《ro名)论文题目姓名单位论文出处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管理机制之思考张杰张蓓金中仁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 (4)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及技术研究屠立屠杭浙江机电取刊E技…  相似文献   

18.
贺心颖 《青年记者》2016,(36):113-114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热情.曹聚仁决定放下教鞭,走出书斋,为抗战尽一份心力.“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他携笔从戎,开始了战地初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为上海《大晚报》和《立报》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和军事评论.本文以上述战地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曹聚仁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2002,(1):28-30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其地处“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得中独厚,惟水为优”,宋、元、明、清以降,这里便是浙中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繁华之地,被誉为“浙江七大商埠之一”。历史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如东晋大仙黄初平,五代高僧贯休、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清代戏剧大师李渔、现代文学家曹聚仁、摄影家郎静山、当代名嫒赵四小姐、著名画家方增先、世界女子铅球冠军黄志红等,都出在兰溪。  相似文献   

20.
孙武(1880-1939),中国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袖之一.原名葆仁,字尧卿,号梦飞,湖北夏口(今武汉)人.18岁入湖北武备学堂,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起义.1907年参加组织共进会,被推为军务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