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第十二讲:收放
  收放,是指书法创作中外张与内敛的辩证关系。首先,收放是一种哲学。古人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之中须讲究张弛之道,不惟书法,事事皆然。张弛之道,反映在书法中,即收放之理。纵而不敛,如子路未见孔子时,斯文不足;敛而不放,缩手缩脚,气概全无。贵在收放自如,泰然自若,既合于规矩,又发乎性情。“发乎情,止乎礼”,是也。发乎情,指作品之气格风神,是个性与情思;止乎礼,指不逾规矩方圆,是法度与理路。没有法度的情思是野狐禅,缺少情思的法度何异僵尸?  相似文献   

2.
林建勋的书法倾注了艺术的真诚,其代表作<孙子兵法竹刻长卷>耗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林建勋的书法既富于刺激性,又不乏耐看性在字体选择上,他嗜狂草;在幅式选择上,他多取鸿篇巨制;在风格塑造上,他重气势的表现;在创作上,他纵心而不逾规矩;在形式上,他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在格调上,其作品狂而不怪,犷而不野.  相似文献   

3.
陈老莲人物画艺术在造型上采用了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是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夸张变形,是主观臆断"纵恣"的结果;二是在人物整体造型上、画面处理上大量运用装饰的手法来表现,是理性"敛约"的回归。本文特意对他人物画作品中装饰性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中领悟出他人物画造型取得了一种"气敛神藏,力劲而不露"的艺术效果,其绘画与装饰造型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建勋的书法倾注了艺术的真诚,其代表作《孙子兵法竹刻长卷》耗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林建勋的书法既富于刺激性,又不乏耐看性:在字体选择上,他嗜狂草;在幅式选择上,他多取鸿篇巨制;在风格塑造上,他重气势的表现;在创作上,他纵心而不逾规矩;在形式上,他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在格调上,其作品狂而不怪,犷而不野.  相似文献   

5.
邱志文 《红领巾》2005,(4):10-11
林建勋的书法倾注了艺术的真诚,其代表作&lt;孙子兵法竹刻长卷&gt;耗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林建勋的书法既富于刺激性,又不乏耐看性:在字体选择上,他嗜狂草;在幅式选择上,他多取鸿篇巨制;在风格塑造上,他重气势的表现;在创作上,他纵心而不逾规矩;在形式上,他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在格调上,其作品狂而不怪,犷而不野.  相似文献   

6.
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言:“王右军书茹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常言道“书如其人”,王羲之的书法风采为何不像王家子弟,而像谢家子弟呢?通过分析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与谢家子弟的气质风采,深信袁昂之言不虚。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人,英敛之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转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位爱国的天主教徒,他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海内外学术界尚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历史奇人的生命历程展开一番探讨。英敛之(1866—1926年)名华,号安蹇、安蹇斋主,又号万松野人。赫佳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家世寒微,为获得一份粮饷自小学武。1873年,英敛之接受启蒙教育,后弃武从文,钻研百家,流览稗史,能文章,工书法。由于接触到天主教的宣教品,英敛之对西方宗教有所了解,并于1888年皈依了天主教,后在北京西…  相似文献   

8.
千古一书圣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4,(21):110-112
一个人,因书法而冠绝千古,他,便是被后人誉为书圣的王羲之。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辅导》2010,(34):F0002-F0002,F000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令陕西西安)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就用笔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初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后师从张旭研习书法并得其笔法。庄颜真卿的书法历程中,他不断研究初唐诸家书法.汲取众多名家书法精华,创立了颜体书法。  相似文献   

10.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他恃才傲物,执着追求,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终沉沦下僚。他想调头去享受山林野趣,又毕竟放不下世间,深感壮志难酬,寂寞无依,内心的痛苦无人理解,只能佯狂、寄酒,行为益发放诞不羁。于是其疏狂放纵的人格特征渗透于词时,就和悲伤、颓废、抑郁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了,形成疏狂而又悲凉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2.
《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的社会功用和艺术功用,深刻地揭示了书法的艺术本质,具有卓越的美学思想,高明的艺术观;坚持发展的观点,提出反对泥古。在缝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充满辩证思想,是艺术辩证法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3.
费新我先生的书法艺术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他勇于探索,不断新我,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费新我的艺术生命同样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地域、社会和时代环境。湖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孕育了费新我艺术的文化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4.
对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的研究,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既轻描淡写,对本的理解也存在偏差。事实上,既是病人又是妻子的富翁之女尼科尔以及身处的社会环境,令病理学医生迪克难以锐意进取,身心疲惫。在尼科尔意识到可以不依赖迪克并在感情上另有所归后,他如释重负,获得了自由,如愿地选择了离去。  相似文献   

15.
金齿张力系保山古城书香世家"文魁"之后,他自幼苦读诗书,勤奋创作,修炼书画,业绩可佳,曾获市文联"德艺双馨"荣誉奖及国内多种文学奖、书画奖。泛写张力小说、散文、诗词、书画作品展示情况及个人管见,以此为故乡文化同仁共识研讨。  相似文献   

16.
陶永菊 《海外英语》2014,(15):210-211
The protagonist in Invisible Man experiences many painful incidents and gradually grows into a mature individual. He undergo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with self-oriented ambition to racial-oriented ambition, and then to self-oriented ambition in a new sense. The process of his transformation can be seen from his changing contemplations on words by his grandfather. The process of his transform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pursuing his identity.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既善于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又善于创新,不断求新求变的人。他的书法艺术融汇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华,但又不拘泥于成法,不囿于古人碑帖。他早年学楷书,继而习行书,晚年攻草书。他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终于孕育出独创一格的"毛体"书法艺术。毛泽东的书法用笔结体精到巧妙,具有方圆并用,藏露兼施;欹斜取势,以斜求正;左垂右曳,左伸右敛;左收右展,重心右移;重按轻提,肥瘦兼施;简省笔画,替代繁复;笔断意连,牵丝连属等特点。谋篇布局气韵贯通,常见字体或参差错落,奇大奇小;或奇粗奇细,奇重奇轻;或简洁疏荡,疏密有致;或上重下轻,上密下疏;或左重右轻;或有行无列;满纸墨迹飞舞,云烟缭绕。其书法风格雄健豪放,气势磅礴,高秀飘逸,神采飞扬。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诗词语言艺术、辩证思维艺术一样,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王朝更迭,书法艺术江河日下。杨凝式书法的出现无疑为唐、宋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佯狂终身,却不为六俗所左右,追求“天真烂漫”,上承晋唐意韵,下开宋代尚意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家庭尊圣敬贤的氛围影响了黄道周的人生追求,他自幼立志,刻苦学习,恪守孝道;为官清正,忠直无私;并时时教育门生、晚辈以圣贤为师;最终他抗清被俘,以身殉国,成为一代完人。他艰难的成圣之路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我们今天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开朗先生善书善刻 ,作品琳琅满目 ,有文有野。书法作品讲究“味”、“情”、“气” ,篆刻作品既有秦风汉韵 ,又有个性。这是他感悟人生和书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