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琳 《科学与管理》2009,(4):119-120
中国的哲学是世界哲学史中独立发展的一支,它与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等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进程的横断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历史哲学呢?顾名思义,它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反思,一般多指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历史演变的动力、规律和关于历史认识、历史理解性质的学说。在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传统的分类法,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哲学范畴,他们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已超出了纯历史学的界限,单凭历史学已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历史学门下,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历史维度;进一步打开"技术黑箱",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纲领,全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各子领域诸多更"具体"的认识论问题,丰富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4.
<正>主体问题一直以来是近代哲学的基本命题,是关涉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命题。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内在本质进行理论反思,进而生成对政治实践的价值判断,并用以指导政治活动的部门哲学。为此,政治主体必然逻辑的成为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然而受西方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我国政治哲学研究也表现出"价值关注过度,实践关注不足"和"宏观叙事过度,微观研究不足"的理论缺陷,在这样的研究路径下,政治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哲学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如果要想避免对中国传统思想做出简单的解释,在理解传统思想之前,则需要对其整个框架以及意境进行理解。在把中国思想进行问题化之前,需要试着把哲学也问题化。这需要我们在哲学中找到可以评价中国思想的哲学观点,并将这一观点变成追问的对象。本文以哲学问题化为基础,重新对中国思想进行解释,以牟宗三为例,评价四因说在解释中国思想时的局限性;以海德格尔为中心,评价哲学第一开端在解释西方哲学终结时的片面性;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前提,讨论哲学第一开端的在历史中的含义,并参考《周易》、《中庸》等古典儒家文学;最后对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6.
王希 《内江科技》2008,29(1):22-23
宏观与微观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很多学者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布劳和科尔曼就是其中的两位。本文从理论来源、方法论和阐述微观到宏观的内容三个方面对布劳和科尔曼的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尚 《百科知识》2021,(33):5-6
贺麟(1902—1992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翻译学家,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研究专家.贺麟早年曾求学于国外,研究了大量西方哲学及思想史,并对其加以翻译.后来回到中国后创立了"新心学"思想理论体系,晚年又进一步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贺麟学贯中西,不仅研究西方哲学,在中国哲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哲学自我意识发展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进程。这一进程可区分为哲学自我意识幼稚、萌芽和确立三个阶段,并最终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完成  相似文献   

9.
"真"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但真概念是否是意义理论必不可少的基础,这是存在争议的。虽然以真概念为核心的意义理论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哲学家主张以其他概念(例如证实或确证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概念本身就是西方哲学的另外一个核心概念,对于意义概念的研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借助真概念的方法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这种争议体现了,哲学家尤其是语言哲学家对于意义问题的讨论往往受到其逻辑观念的影响。正是现代逻辑在不同方向上的发展为讨论意义问题以及分析语言提供了不同但便利的工具,甚至语言学家也采用了逻辑方法来研究语言。是否从逻辑出发,成为区分语言哲学与关注语言的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发展史上,人们对于主客体关系的把握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文章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论述了主客体关系在哲学视野下的嬗变过程:从原始时代的主客体浑然一体到古希腊哲学重视客体的规定性,再从中世纪人权受神权压抑过渡到17~18世纪受自然因果必然性的压抑,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和发展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主客体统一的同时又陷入了抽象的主体性的漩涡,现代西方哲学视野下主体的交互性得到空前发展,这种新型的主客体关系在当今信息时代哈贝马斯的理论视野下又增添了多极性和流变性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什么是范畴入手,明晰了范畴作为基本概念的地位以及哲学范畴与其他领域范畴的关系。然后着重从西方哲学历史的角度说明了范畴是本体论问题研究背景下的产物,以及本体论问题作为法哲学问题领域的逻辑起点的地位,进而推出法哲学基本范畴即本体论问题领域之范畴的结论。最后以“法”畴作为切入点,对法哲学基本范畴进行了逻辑上的推演。  相似文献   

13.
当今和未来的科学技术在微观层面加速分化的同时 ,在宏观层面上呈现更大的综合趋势。本文从历史、哲学、社会的多维视角 ,指出与STS关系密切的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 ,都是理解和反思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 ,仅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与社会研究 ,将顺理成章地发展为以整个现代科技为对象的科学技术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新奇造型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建筑细部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参考人的尺度下,高层建筑设计外部形象的设计,主要处理好五种尺度关系,并试探地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固态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损伤、断裂是一类极为普遍的现象,是材料研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百余年来,人们对损伤、断裂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涉及从微观到宏观整个领域。在微观尺度(<10~(-6)米),从原子到晶粒,属于材料科学范围;在宏观尺度(>10~(-2)米),属于工程技术范围,很大程度上基于经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新奇造型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建筑细部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参考人的尺度下,高层建筑设计外形象的设计,主要处理好五种尺度关系,并试探地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的心理学.文学翻译要求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进入到语境、历史和文化的宏观环境中."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同构性"原则,对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积平 《科教文汇》2008,(6):143-144
本文指出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论述了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和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表现,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所有缺陷,从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出发,从人的感性活动、从实践、从主体的角度去看世界,她的现代性就体现在她实现了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中探讨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问题。笔者认为,所要探讨的这种政府管理新模式需要依托中国国情,借鉴和发扬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的管理思想,结合现有的外界行政生态环境、融入现代政府管理法制的思想,最终形成一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齐美尔的《货币哲学》不只是要从哲学出发讨论货币问题,更是要从货币出发切入最深刻的哲学问题。齐美尔延续康德的问题,把货币认作"价值何以可能"的先验条件。齐美尔认为对象的呈现形式就是主体与客体如何拉开距离的形式,而就价值而言,其距离化就是经济活动。货币通过升华事物的相对性实现了价值的绝对化。齐美尔通过追溯古代到现代的经济史,揭示出货币观念和价值意识的关联。货币的普遍化促进了现代人的自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齐美尔认为货币是一种最纯粹的手段,但现代人将其逆转为最空洞的目的。齐美尔试图通过重新肯定货币作为"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象征物"的意义,恢复生活和价值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