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2.
二、体裁运用自如有些记者采访回来 ,一时难以决定选用什么体裁来表现内容。这种现象说明作者采访不深入 ,对要报道的内容缺乏深切感受 ,心中无数。其次 ,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就是内容所固有的客体形式的再现。把握了写作规律 ,就自然会“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1 .掌握基本体裁。常言道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连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都没有掌握 ,在写作中就难以谈到运用自如 ,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了。要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体裁 ,就需要练好必要的基本功。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体裁 ,容易写 ,但要写好却很难。说易 ,是因为只需用简…  相似文献   

3.
第二节新闻的体裁所谓新闻的体裁,即是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在写作时,由于选材角度的不同,表达主题的手法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等等,所以新闻报道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一些固有的新闻体裁还会突破旧形式翻出新花样.古人说,文无定法.新闻写作也应当没有亘古不变的死规定.但是,根据新闻文体的特点,从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又逐渐形成新闻报道特有的一些体裁.现在,我国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体裁,一般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人物专访、工作研究、记者来信,采访札记等.消息这种体裁,是记者和通讯员大量使用的“常规武器”,而且消息又有简讯、短消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摄影地位的日益提高,新闻摄影已逐渐成为“独立兵种”。这是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读者需要的必然。但是,新闻摄影要真正地成为“独立兵种”,就必须形成具有自己基本特点的体裁种类,以其独立的表现手法,把新闻事实迅速、准确、形象、生动地报道给读者。近些年来,经过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和积累,创造出一些符合时代潮流、满足报道需要的多种摄影体裁。为了能在摄影报道中更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影记者和编辑人员应当了解各种新闻摄影体裁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并在新闻摄影的采编中善于使用能够充分表达新闻内容的体裁,做到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体裁,是指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报道的内容决定报道的形式,而报道的形式反过来又制约着报道的内容。好的新闻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在写作时,由于表达报道主题的手法不同,选择材抖的角度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以及报道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等等,所以新闻的表达形式——即新闻写作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写作的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要为报刊写好稿件,争取较高的采用率,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曾在本刊连载“新闻采写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孙世恺同志新写的“新闻写作入门”讲座,包括:《怎样写消息》、《怎样写通讯》、《怎样写特写》、《怎样写调查报告》等题目。共约5万多字,可供各地用作培训通讯员的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实用价值很强的工具书。是作者北京广播学院教师常秀英多年从事新闻记者和新闻教学心血的结晶。每篇文中先从失败实例入笔,分析“那样写”必然徒劳无功,理出新闻写作“戒什么”;博引古今中外名家立论和范例,进而阐释应该“怎样写”才广出佳文。角度独特,观点新颖,资料丰富,翔实。实例生动有趣,论理明晰深邃。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报纸和广播、电视各种新闻体裁的采访写作,记者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在从事新闻写作的同时,也练习写一些评论、杂文、散文、诗歌。可有人说,写作要专攻一门,不能四面开花,否则难以成才。我到底应当怎么做?37031部队范刚常范刚常同志:写作是一门学问,而每一种写作体裁又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中攻一种或两种写作体裁自然比什么体裁都写容易出成果。这正像我们平时所讲的“聚焦成才”。但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对哪一种体裁都不很熟悉,更难说在哪一种体裁上最拿手最偏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匆匆确定主攻哪一种体裁,不仅不利于某种体裁写作的提高,屯影响到对其它体裁的熟…  相似文献   

8.
新闻体裁,就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形式.初搞报道工作的同志常有这样的要求:希望能详细介绍新闻报道到底有多少种样式,各种样式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每种样式具体怎么写,等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大体了解一下各种新闻形式的特点、写法,也是必要的.可是,有的同志想得比较简单,以为只要知道十个、二十个"模式",到时"对号入座",便能一举解决新闻写作问题,这就不切实际了.由此,我们认为,对新闻体裁的形成、变化、差别等问题,应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样,在写作时既不会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也更能灵活掌握,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这一讲是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讲座的绪论部分.在讲新闻的分类和体裁及其应用之前,应先弄清新闻二字的含义.从新闻学来说,对新闻二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解释,单指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消息,不包括通讯等其他报道体裁。因此,新闻也叫消息,消息也称为新闻。另一种是广义的解释,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它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我们这个讲座谈到新闻二字的含义,是指后一种,它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这一讲分以下三节:  相似文献   

10.
我想对初学新闻稿件写作的通讯员朋友,谈谈如何克服新闻稿件写作中的“一、二、三”公式化现象问题。 因为很多同志在写新闻时,尤其是写反映工作内容的消息时,往往自觉地受政工研究和经验材料写作思路的影响,不是写成“首先、其次、再次”,就是写成“做法有一、二、三”,不像个消息体裁,同时也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这“条条”之中了。  相似文献   

11.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常讲:“要学会报纸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当多面手。”意思是说,要逐步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评论、杂文、札记等等。做到写作上需要那一种体裁,自己就可以使用那一种体裁。有些记者、通讯员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正在这样做,并且已经写出了许多好稿子。可是,也有不少记者、通讯员不敢向新闻写作的各个领域进军,只会写消息、通讯,不会用别的体裁.你让他向别的方面试一试,他总是为难地说:“我不会.”作为一名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只会写消息、通讯“老两  相似文献   

12.
苏祝平  吴坚 《视听界》2001,(4):20-20,17
什么是新闻评论?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的解释和要求都离不开传统写作学中评论这种体裁的定义。新闻评论与传统写作学中所说的“评论”体裁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在写作要求当中强调“新闻”性。基于信息载体、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同一性,报章杂志的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更易于从传统写作学的一般评论写作要求上去把握。信息载体(即电波)、传播方式(图像和声音)和  相似文献   

13.
什么谓之“杂谈”?在各种介绍新闻写作的书中,似乎没有这个品类.它,应当是各式新闻评论、时事评论、群众性评论、署名文章、杂文与随笔的总称.将“杂谈”作如是观,那么可以说它在一切报纸、杂志中都是常见的文体;而且,在一些报刊中它出现的频率极高,因而拥有大量的作者和读者.由此不难推知:它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杂”.“杂谈”作者,如能对它那杂的特性作深切的体察,从而尽力适应杂的要求,就有望创作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作品来.我以为,可以着重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去适应.适应内容的杂.由于“杂谈”可以在几乎是任何一种报刊落地生根,而报刊本身又有着综合性报刊、文化类报刊、经济类报刊、行业类报刊等分别,可见“杂谈”可以谈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就一种综合性报纸来说,各个版面、专刊之中,也有迥异的“杂谈”地盘.“杂谈”作者当中的好手,会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为此,“杂谈”作者心目中经常转动着捕捉“问题”(题目)的雷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了“杂谈”作者的生活本能.相反,“杂谈”写作的初学者之所以常常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好写,正是由于他对“杂谈”内容之杂缺乏体察,还不能适应.要在“杂谈”写作上“更上一层楼”,就要培养自己热爱生  相似文献   

14.
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能把它写成一篇言简意明、声情并茂、深受读者欢迎的好新闻,而有的人虽然费力不小,但写出来的东西却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原因在哪里呢?新闻语言是否注意修辞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十分讲究语言修辞。写作时,应根据新闻事实的思想内容和各种新闻体裁不同特点的需要,在选用词语时,注意词语的意义、色彩和声音,在造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初,《安阳日报》社的高庆云、冯湘平二同志来找我,谈到他们正在编写一本供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学习参考的基础读物《新闻写作例话》,约我给这本书写篇序言。我翻阅了书稿目录,并分类重点阅读了其中的不少篇章,给我的突出印象是:这本书内容实在,条理清晰,能够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比较适合初学新闻写作者的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譬如,全书按新闻写作通常运用较多的消息、通讯、专访、调查报告、评论、来信等各种体裁,分别列出这些文体的大致分类,不同特点及其写作要领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引举例文加以说明,较为通  相似文献   

16.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17.
1、“文莫先于辨体” 所谓新闻体裁,是指新闻稿在反映思想内容、安排结构、表达方法、使用语言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各类新闻体裁都有一定的写作规范,而且那一定的写作规范,那固有的形式,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都得遵守。报道某一事物,并不是用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可以,有时只适于用某一种。当记者确定采用某一新闻体裁来报道所采访的事物时,行文就要受这一体裁的制约。当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在《采访与写作》序中说:我们反对模式化,是指把各种新闻体裁当作模子,将新闻素材塞进这种模子,放在写作冲床上,一压就成作品.这种作品,难说就是好新闻.新闻体裁,也是人们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世界上绝不会先有人制造出一些各种体裁模式,然后办报.最早的报纸上的文字,是把报纸出现之前就有的记叙文搬上版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新闻自己的特点.严格说来,现在所有的新闻体裁都是记叙文,作为新闻的记叙文必须千真万确,不能添枝加叶,  相似文献   

19.
1.报纸内容表现形式的界定 报纸内容表现形式是报纸在组织新闻传播过程时,所采用的基本样式,是报道内容的表现手段,是与一个与报纸的报道形式相近的范畴.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内容表现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体裁分类,可以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特写、专访等;按照写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倒金字塔式、非倒金字塔式、折衷式和平铺直叙式四种类型;按照报纸的基本的构成要素分类,可以分为文字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而这一种分类也是与报纸的报道内容最直接相关的,因此本研究对报纸内容表达形式的分析就是采用的第三种分类方法,以报纸的基本构成元素为对象,对体育专业报纸的报道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02,(4)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第四部分,收入作者写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专题文章。此书对广大记者和通讯员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