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金瓶梅》创作中所表现的宗教意识入手,着重分析了宗教意识对《金瓶梅》的主题、人物及叙事结构的影响制约,认为:第一,《金瓶梅》惩人心、戒人欲的创作主旨主要源自佛、道两教的宗教伦理。第二,《金瓶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受着因果报应思想的制约与因果律的支配。第三,宗教的因果报应,轮回循环的思维形式造成了《金瓶梅》开放与封闭交织的叙事模式,对《金瓶梅》的整体结构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宗教意识给《金瓶梅》的创作带来了新变,也带来了局限,丰富了《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启忠在《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撰文认为:《金瓶梅》对儒、道、佛三教基本采取的是整体性的排斥态度,这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史和宗教文化史上是一个新现象。《金瓶梅》以描写世情世态、裸露人欲为主旨,反对儒教,对佛道两教的活动虽作了大量描写,但总体上也持排斥态度。《金瓶梅》对宗教描写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禁俗绝俗向世俗化演变。其一表现在佛僧道士们本身难耐禁俗绝俗的煎熬。二是佛  相似文献   

3.
玉皇庙、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道观在古代小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然而玉皇庙及永福寺在《金瓶梅》里尤其举足轻重.不仅成为小说结构的双翼,推动了情节,起结了人物,而且折射出晚明市民丰富复杂的宗教文化心理.一寺一观反映了深刻的宗教文化因缘.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金瓶梅》是“大名士”与“非大名士”的联合创作。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中的“夫子自道”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金瓶梅》借抄《水浒传》文字中出现的种种错漏现象,人物塑造、情节描写中的抄袭痕迹,《金瓶梅》全书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等若干方面的考察,为“非大名士”亦即中下层文人参与了《金瓶梅》创作问题,提供了内证。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笔者在对《金瓶梅》女主人公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做多视角对比分析后发现二人几乎处在同一生命轨迹之上,并都负载着浓郁的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文化意蕴。由此可以看出《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创作思路确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一个伦理本位主义者,所以当他创立儒家学派时,便对古代的宗教与礼乐文化传统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造,即将祀神祭祖的宗教礼乐变为施行伦理教化的手段,从而建立起以伦理本位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儒家礼乐文化传统。孔子尊崇古代文化的传统,也尊重社会普遍的信仰,所以他虽不言“怪、力、乱、神”,却并不否认宗教。因此他所主张的礼乐教化思想实质上即是以传统文化(《诗》、《书》、《礼》、《乐》)为基础,以宗教礼乐为形式,而以伦理教化为内容的人文之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一个精深广博的思想体系,它包容了古代的宗教文化,但并没有让宗教文化代替它。也就  相似文献   

7.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03-111
窥探,包含了偷听和窥视等过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窥探情节的出现往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金瓶梅》设定的偷窥行为有四十余处,而明崇祯年间刊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的插图展现窥探主题的也有十五幅之多。本文拟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中的窥探场景入手,探究相关插图的表现形式,分析窥探场景的空间分割特点和插图叙事视角,找出窥探场景插图的创作规律,并且探讨窥探场景的图文关系,包括在情节描绘上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插图对文本的选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带有某种程度的“史诗”性质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相比,《金瓶梅》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一种漫画式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由历史到现实、由超人到常人的改变,这不仅是题材内容的改变、审美领域的拓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美学观念的革命。这种美学观念的革命在《金瓶梅》的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叙述等方面都有丰富而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作者,是具有哲人智慧的中国古代文人,他看到了庸众的沉沦,但不能给他们以救赎的办法,而只能透过字面背后发出深深的悲哀.可以说整部《金瓶梅》蕴含着哲人的悲哀和怜悯,它强调着尘世万物的痛苦和空虚,并在富有宗教框架背景下,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从而对自己、对自己的同类,产生同情与慈悲.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在揭示晚明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同时,深入地、细致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晚明女性文化和心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文化价值不仅开中国市井小说之先河。而且影响了中国人对文学作品审美对象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是“山文学”,《金瓶梅》是“水文学”。《金瓶梅》的故事沿着运河在一个南北空间里搬演。很多人误解了运河文化的内涵,本文认为《金瓶梅》所表现的运河文化的底色是极权化与贵族化,在这种文化的“大气候”下,既不萌发人文主义,又飘逸不出资本主义气息。运河文化植根于中国农业文化的土壤里,《金瓶梅》所表现的种属归附、生育意识、重谋生的吃文化,重节令的玩文化等可以证明;但这种农业文化又处在分裂与崩溃中。借助运河,《金瓶梅》描写了人生大串联,表现了运河文化自发的开放与开明趋势,进而使这种文化呈现着动态性、消耗性和倾斜性。《金瓶梅》便有了艺术文化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大量引用外来材料的撰写法在数以百计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仅此一见。所以如此 ,是由于作者力倡拟古 ,首次将当时文坛盛行的模拟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来 ,且由于作者对俗文学的嗜好 ,使其模拟厌雅亲俗 ,多取之于记忆中的稗史俗曲 ,并采用了记忆性移植整合、口述笔录等独特操作法 ,从而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特有的《金瓶梅》文本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