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袖珍”多功能气体发生器的制作球型干燥管两只、单孔塞、70°角玻璃导管、尖嘴管、胶管及其他辅助材料。如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处于低位的干燥管作为反应容器 ,高位的用于储液。使用时 ,在反应器中加入固体药品 ,安上单孔塞 ,另一端加入液体药品 ,反应开始。若用弹簧夹夹住出气胶管 ,则液体药品被压入储液管 ,反应停止。①氧化铜 ②石棉绒 ③锌粒④铜丝网 ⑤胶管 ⑥铁丝 ⑦木架图 1 (1)装置的用途1)氢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①先在 70°角玻璃导管中部放置一小团石棉绒 ,然后将导管插入氧化铜粉末中后取出倒立 ,再放置一小团石…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某些实验的难度较大,实验现象不理想,操作不当不仅使实验失败而且还会引起爆炸事故,这就影响了部份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鉴于该原因,我们对问题较多的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氢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以及“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装置做了研究和探讨。根据一般中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这些实验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是,教材并没有说明稀硫酸的稀释浓度,这为我们实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若稀硫酸的浓度在45%以上(即按1:1或按1.5:2配制),浓硫酸的氧化  相似文献   

4.
1 简易的气体发生器(1 )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用品 :干燥管、广口瓶、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止水夹、小玻璃珠、锌粒、稀硫酸 (或碳酸钙、稀盐酸 )操作方法 :在干燥管的细口内放一粒玻璃珠 ,再放入少量锌粒 (或碳酸钙 ) ,塞好单孔橡皮塞。在广口瓶内加入稀硫酸 (或稀盐酸 ) ,将上述干燥管放入广口瓶内 ,使酸液恰好浸没锌粒 (或碳酸钙 )为止 ,立即产生大量氢气 (或二氧化碳气体 )如图 1a,若不用时 ,则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 ,反应便会自动停止 ,效果很好。装置特点 :此装置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相同 ,但装置简单 ,使用方便。反应物用…  相似文献   

5.
在做初三化学实验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时,我校用的是上海试剂厂的化学纯锌粒,当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图(图1) 2 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做喷泉实验要用圆底烧瓶、带尖嘴细玻璃管及止水夹的胶塞、烧杯、铁架台;实验室还要制取氨气等。所用发生器体积大,需要的气体量多。本装置仅用1支15mm×150mm小试管,再配1个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直接用氨水中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省去了制取气体等步骤,整个实验只需1min。  相似文献   

7.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材中是把黑色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的混和物放入试管里,把试管斜放(口低底高)在铁架台上加热.这样做很难观察到反应后被还原出来的游离态铜.改进方法是,取25×200毫米的大试管一只,套在塑料瓶的直导管上,见图1.再紧捏装有热水的塑  相似文献   

8.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开展课外化学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的途径之一。我采用医院注射室使用过的盐水瓶、青霉素瓶、一次性输液器等废弃物组装了一组“简易氢气发生器及氢气还原氧化铜改进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实验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密封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一个典型的化学实验。由于该实验中不使用有毒物质,所以在几十年的化学实验改进中没有变动。然而,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去考虑,就暴露了它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氢气浪费严重。在该实验中氢气消耗有三个方面:①在加热氧化铜之前可向试管中通入氢气...  相似文献   

10.
1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1)实验改进此实验是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所需原材料是有毒气体氯气。力求使整个操作过程在全封闭环境中进行;尽可能使装置微型化,减少原料用量以减少或消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以下实验,经我校20多个实验班2年来的重复使用,效果颇好。图1(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3)实验所需仪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简易启普发生器、橡胶管、止水夹、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橡胶塞、稀硫酸、锌粒、浓盐酸、高锰酸钾晶体、镁带等。(4)实验步骤①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与橡胶管、止水夹组成的密封装置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2 9页设置了一个用塑料瓶为主要实验“仪器”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不少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至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能会将橡胶塞顶出 ;②熔化的钠球易烧透塑料瓶壁而发生危险 ;③实验操作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供广大教师教学中借鉴与参考。1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量筒各 1个 ,带导气管的双孔塞 1个 ,带橡胶管的尖嘴导管 1根 ,铁架台 (含铁圈和铁夹 ) 1个 ,酒精灯 1个 ,止水夹 1个 ,火柴 1盒。金属钠、水、酚酞试液 ,煤油。2 实验装置 (见…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传统实验。在笔者近10年的教学经历中,与同年级的老师共同顺利地经历这个实验有数十次之多。不料最近的一次实验让我既记忆犹新,又刻骨铭心:在没有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如图1)之前,一氧化碳未经检验纯度时,点燃尾气管处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一化学《氯气性质》一节中 ,有氢气和氯气混合爆炸的演示实验 ,在该实验中 ,经常会出现试管炸裂 ,碎片炸伤学生现象。为了保证安全 ,特做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 (如图 1 )图 1  图 1是固定在用废铁圈做的底座上的竹筒 ,竹筒一侧挖一光照孔 ,竹筒里面放大试管。2 操作步骤( 1 )氢气和氯气的收集。先收集氢气。在检验纯度后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氢气 ,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放在水槽中。后收集氯气 :在水中打开装有12 试管氢气的橡胶塞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氯气 ,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2 )将收集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的大试管…  相似文献   

15.
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是验证或得出氢气可燃性和还原性的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和被氧化、被还原的基础实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靠性,对原实验操作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学生比较陌生,是学习中的难点。做好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对于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该实验的观察可以加深学生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炭和氢气一样,具有还原性。但在实验中,如果取常用的松木炭粉、硬质大试管,不仅实验的时间较长,且成功率较小,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在这一实验中除了用酒精喷灯加热外,木炭的取材是一个关键。我曾经用过松木炭、活性炭、麦面粉炭和白薯、土豆块炭粉。经过对其反应速度和实验效果反复的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巧得锌电极     
在中学阶段,Zn—Cu原电池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但由于一般中学实验室所备的锌片纯度不够高,当把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锌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铜片上只有少量气泡生成。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充满小气泡而影响对铜片上小气泡的观察。这样的实验其实起不到演示实验的作用。所以有的教师干脆以“讲”代“做”。其实,我们只要对纯度不够高的锌电极稍作处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和第五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按书上的仪器装置实验时,教师需事先制取氯气。教师在制取氯气的过程中以及在做上述实验时,都会有一定量的氯气扩散到实验室或教室里。由于氯气有刺激性气味,是有毒气体,因此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由于教室里氯气的气味很长时间不会消失,不仅污染空气也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装置做了改进,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取一支T型管(口径合适),用一支细玻璃管在酒…  相似文献   

19.
微型实验具有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省、反应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难点实验,我们将其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在一支直角玻璃弯管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成功。(1)实验方法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质量比1∶13  相似文献   

20.
自制气体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自制安全气体发生器 众所周知,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时,由于在加入酸液时容器中仍有一部分空气不能排净,所以,开始收集的氢气中含有一定量空气,如果不经过“检纯”试验确认氢气是纯净的,盲目点燃就会造成启普发生器发生爆炸。如果能在制气初始就排净启普发生器中的空气,使开始收集的氢气就是“纯净”的,这样也就安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