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丰年 《集邮博览》2011,(11):49-49
这是一张三十年前的旧照片,拍摄于1981年10月30日,地点为全国工商联礼堂门前台阶。照片虽模糊不清,留给我的记忆却清晰难忘。那天下午一点半,北京市集邮协会在全国工商联礼堂隆重召开了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集邮协会首批会员和邮电部、邮票总公司、共青团中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协、市总工会、团市委、市邮政局等有关领导以及首都新闻界的人士120多人。大会听取了北京市集邮协会筹备委员会各项工作报告后.会员们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了杜庆云、沈曾华、张关基、郑德山、刘国珍、吴铎云、马贵田、  相似文献   

2.
城南 《集邮博览》2012,(10):28-29
一片集邮在北京市开展已经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一片集邮主要在朝阳区集邮协会内部开展。为了使群众性的集邮活动更加丰富,2012年5月,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推动下,一片集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起来。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北京市集邮协会于2012年8月.举办了“北京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  相似文献   

3.
李理 《集邮博览》2001,(12):4-4
今年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平时经常向集邮界的朋友们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同志们讲,我的《集邮博览》杂志从1982年创刊号至今是齐全的。这也说明了我作为一名集邮是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帮助和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的青少年集邮活动是伴随着北京市集邮协会的成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当北京集邮协会走过20年的历程,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参加集邮活动的喜悦表情,总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我和老伴都喜欢集邮,退休后参加了北京市老年集邮协会,经常摆弄邮票,编组专题参加集邮展览。从小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外孙,天天耳濡目染,也对花花绿绿的邮票发生了兴趣,常趴在桌子上看我们鼓捣邮票。  相似文献   

6.
不久就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喜庆纪念日了,热烈庆贺北京市集邮协会走过了20个春秋!二十年来北京协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有力地推进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集邮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集邮专家。  相似文献   

7.
张振声 《集邮博览》2001,(10):29-29
当我们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时,迎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的日子,作为一名老会员,我不由得想起市邮协热情为会员服务的感人事迹。是集邮协会帮助了我,使我从一名只知攒邮票的邮盲,逐渐成为热心集邮活动的自觉性较强的会员。  相似文献   

8.
北京集邮茶座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与鼓楼集邮研究会、东城区集邮协会联合举办。自开办以来已举办100多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1985年,《北京集邮》组织了一次“北京集邮知识竞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活动,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我恢复集邮.身边还有几位集邮的伙伴。大家的集邮方式十分原始,只知道从旧信封上翻找使用过的旧邮票,不懂得邮票的品相,也不懂得邮票背后的各种知识。1982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集邮博览》的前身)创刊,北京集邮活动的热潮逐步掀起。  相似文献   

10.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迎着世纪的曙光,北京市集邮协会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首批会员,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协会成立初期的各项集邮活动。回首那段往事,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世界邮展取得的那块铜牌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明新 《中国集邮》2000,(11):28-28
编组邮集参展是许多集邮者的一种愿望,但往往因收藏的邮品“太一般”而难登邮展的“大雅之堂”。现在,北京市集邮协会推出了节俭集邮类,为众多集邮者用“普通”邮品组集参展、一献身手创造了条件,并将有效地促进基层集邮组织整体集邮水平的提高。节俭类集邮是由北京市集邮协会新近提出的,并搞出了评审专用规则(试用),适用于北京市的各级集邮展览。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共同回顾协会成立20年来走过的历程,共同展望北京集邮活动的发展前景,共同庆祝我们北京集邮界自己的节日。首先.我代表北京市集邮协会理事会和各位会长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体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国家邮政局和全国集邮联领导同志,百忙当中来参加我们的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孟宪利 《集邮博览》2012,(10):31-32
在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的全国一片邮集邀请展上,我的《没画毛主席像的天安门城楼》一片邮集,获得二等奖加特别奖的成绩。这次参展,使我对一片集邮有了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我是事后在报纸上读到报道后才知道的。报名参加市集邮协会,接待我的老干部于弼庭问起当年许广平答复我“鲁迅与集邮”的经过后,夸奖我有胆识,还鼓励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要继续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4):1-1
纪念水原 已故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是我国集邮界的老朋友。尤其在我国集邮复苏之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前后,他同上海集邮界的接触特别密切,本刊最初的四期就有三期反映这些往事。他在1993年去世后,日本邮趣协会及其哲嗣落合宙一先生仍同上海集邮界的水原故旧保持友好的交往,互致问候,并每年寄来新版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上海市集邮防会成市二十周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自己与上海市集邮协会、与集邮活动之间的情缘也已有整整二卜年的历史。二十年前,我参加了南市区职工邮协成立的筹备工作,后当选为理事,并被上海市集邮协会吸收为个人会员。1982年1月我任原单位上海港务局煤炭装卸公司组建了全局第一个基层单位集邮组织。1987年1月召开了局集邮协会成立大会,我被推举为会长。港务局邮协成立十四年来,我名义上是会长,实际上也是秘书长。协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由我制定,具体操作也由我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17.
1.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作为杂志创刊的参与者.您怎样看30年的变化? 说到杂志,要从北京市集邮协会说起,“文革”结束后,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逐渐显露出来,成立集邮组织的呼声很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亟待成立,虽然当时北京已有鼓楼集邮研究会,但只代表一个城区,不代表北京。  相似文献   

18.
王晋枫 《集邮博览》2012,(10):34-35
我介入一片集邮纯属偶然。最初,我只是参与老年集邮协会百余部一片集邮的审改工作,后来应邀参加北京市邮协举办的“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成为22名评委之一。当我看到邮友踊跃参赛,展品精采纷呈,观众接踵而来的热烈场面。从中感悟到一片集邮既是初集邮者邮展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资深集邮者切磋组集的试验田,产生试一试的冲动,想深入实际了解一片集邮,所以我就开始构思自己也制作一部一片集邮,因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原新光邮票研究会成立80周年,在上海市集邮协会主持下,举行纪念活动。我作为一名老会员对此十分欣慰与感慨。记得抗日战争后期,我在远离家乡数千里外的重庆附近一所国立中学就读,当时虽已集邮但邮识浅陋邮品寥寥,一个偶然的机会获读了一张来自上海的《邮话》小报,顿时使我大开眼界,为了获得更多的集邮信息,我写信给主编之一钟韵玉先生,表达我的愿望。很快得到他的回信,并赠我近期《邮话》,不久我得知他正是新光邮票会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的介绍下我加入了该会成为一名普通会员,编为1996号。  相似文献   

20.
在首都北京的集邮队伍中,活跃着一位身材中等、慈眉善目的老者,他来去骑自行车,风尘仆仆。这位老人就是77岁高龄、被全国集邮联评为集邮先进个人、北京市邮协会员、原北京市邮协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委员、鼓楼集邮研究会荣誉理事张振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